這裡記錄每週值得分享的科技內容,週五釋出。
封面圖
浙江上虞的曹娥江人行橋,是一座景觀橋。每天晚上,一邊放音樂一邊噴水。(via[6])
內容行業的內幕
有一個行業,這些年蒸蒸日上,快速增長,加入的人越來越多。
它就是內容行業,生產各種各樣的內容:文字、圖片、音樂、影視、短影片、直播……
為什麼內容行業這麼興旺?
因為現代人的時間,都花在網上。網上有什麼?就是有內容啊。人們越是投入網際網路,內容行業就越興旺。
很多人被這個行業吸引,一門心思為網際網路炮製內容,因為生產成本低,需求多,市場大,獲利快……但是他們未必知道,它也有吃人的一面。
今天,我想分享一個老外程式設計師的文章[7]。他是前端程式設計師跳槽到內容行業,幹了8年,不想幹了,寫了自己的體會,披露這個行業的內幕。
2015年的時候,流行“知識付費”。他受到了影響,就寫了一本 React + D3 的教程,放到網上賣,作為付費內容。
結果,反響不錯,真的有不少人掏錢。
他受到了鼓舞,覺得內容行業可以幹,賺錢容易,後來索性全職來做。
他加大力度,在網上宣傳自己的內容,不斷更新,推出系列課程,還拍影片。生意這樣做大了,他忙不過來,就僱了兼職員工,組建了團隊。
幾年下來,他算了一下,單單 React + D3 這一門課,就賺了近50萬美元。
他總結出來,內容行業的商業模式是:免費內容用於建立受眾,然後再透過廣告或收費內容獲利。
內容創作者遵循這樣一個公式。
1.你的大部分時間用來擴大受眾。2.你不斷培養這些受眾,作為銷售內容的市場。3.你創造可以獲利的內容產品,投向這個市場。4.重複第一步。
這個公式能夠運作起來的關鍵是,你必須定期推出一些真正有意思或者真正有用的內容,才能培養出受眾,激起他們的興趣,願意關注你,等待接下來的內容。這是在內容行業長期生存的唯一方法。
但是這樣做,意味著你不能停下來,會非常累。如果你停止生產新內容,就無法找到新的受眾,老的受眾也會流失。
那個老外程式設計師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到了2023年,他實在幹不動了,對自己寫的內容充滿倦怠,想要休息一下。他說:“每一天,我都在想接下來要寫什麼?太累了,這些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樣帶來快樂了。”
他就停下來了,想歇一段時間,恢復精力了再回來幹。
但是,他馬上發現,一旦停止工作,不更新也不宣傳自己的內容,他的課程銷售立刻就慢了下來。再過一兩個月,幾乎就停止盈利了。
這就是內容創造者面臨的最大問題:你不能停止工作,也不能重複使用以前的內容,必須保持更新和宣傳,緊跟市場的熱點,這樣才有人來消費你的內容,否則一切就會回到起點。
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內容行業是快餐文化,熱點隨時切換,人們只對新的內容感興趣,快速拋棄舊內容。而且,熱點切換速度正在加快,這一週的網際網路熱點,下週就被遺忘了,你只有加快生產速度,才跟得上。
這就是內容行業的缺點:生產出來的內容只被消費一次,以前的內容一旦被消費過,未來就不構成新的刺激了。你必須生產新的內容,帶給受眾新的刺激,才會有新的消費。
這注定了,內容創作者不能停下來,必須挖空心思,不斷想出以前沒有寫過/拍過的新內容,否則你以前的投入就沒用了。最終,你就陷入了一種週而復始、停不出來、把自己消耗光的怪圈。
那個老外程式設計師得出結論:自己是這個行業的一次性消耗品,等到被消耗光,再也寫不出新東西,就是市場拋棄你的時候。
想明白這一點,他就知道自己回不到以前了,厭倦了那種炮製內容的生活,於是下定決心,放棄現在的付費課程,退出內容行業。這篇文章就是他臨走的告別心聲。
我希望,加入內容行業的人,都能瞭解這個行業的快餐本質,這裡沒有積累,只會掏空你。加入的時候,最好就有思想準備自己被消耗光。
===此處有分隔線===
最後,我還想提一下“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也有同樣的問題。你生產的付費課程,並不是真正的積累,一旦停止推廣和更新,就會無人問津。
此外,它還受到 AI 的威脅。針對初學者的課程,以前還能賺到一些錢。現在有了 ChatGPT,初學者課程這門生意可能已經死掉了,因為 AI 可以回答所有的新手問題,而且回答得比你好。
AI 不能提供的,大概只有那些來之不易的深刻見解和體悟,但是它們很難包裝成可以銷售的課程,只能在實踐中透過高手指點和自己摸索獲得。
所以,知識付費在 AI 時代,前景很難說,它的最高峰可能已經過去了。
科技動態
1、垂直峽谷[8]
馬巖松在美國丹佛市設計的“垂直峽谷”大樓(One River North),本月正式竣工開業。
這棟樓非常奇特,彷彿從中間裂開,分成了三塊。
這是為了體現丹佛市的特色。這棟樓正對著落基山脈,那裡有美國著名的自然景觀——科羅拉多大峽谷。
馬巖松別出心裁地在大樓內部,設計了一個類似峽谷的裂縫,將自然景觀與住宅融合在一起。
裂縫內部是一個樓內的開放空間,佈滿了綠植,住戶可以活動、登高、遠眺,就像在山上一樣。
2、狀態鍾[9](Busy Status Bar)
一家美國公司模仿軟體的狀態列(status bar),發明了狀態鍾。
鐘的螢幕上,可以設定你的當前狀態,以及一個倒計時,表示何時結束這種狀態。
你把這個鍾,放在辦公桌上,別人就可以看到你的狀態了。
鐘的另一面也有一個顯示屏,用來提示自己。
這個鐘的另一個特點是,帶有多個實體按鈕,用起來很方便,只要用手點一下,就開始倒計時。
3、太空船票[10]
江蘇民營航天公司“深藍航天”,開始發售太空旅行船票。
本次飛行預定在2027年,一共有兩個座位,每個的價格是150萬元人民幣,飛行時間約為12分鐘。
乘客將坐在一個高約4米、直徑3.5米的載人艙內,艙內配置6扇全景舷窗,可以觀看太空風景。
飛船將穿越100公里高的卡門線(大氣層與外太空的分界線),乘客將至少體驗5分鐘的失重狀態,隨後飛船返回地球。
4、其他
(1)中國[11]推動2027年底淘汰一維的商品條形碼,升級成二維碼。
(2)宇樹科技的機器狗[12],在泰山測試運垃圾,最高負重120公斤。
(3)曼哈頓出現“加密貨幣游泳池[13]”,透過伺服器執行的熱量加熱水溫。
文章
1、require() 支援 ES6 模組了[14](英文)
最新的 Node.js 23 支援 require() 載入 ES6 模組。本文介紹這個功能,但也質疑這是否明智。
2、從 Vite 遷移到 Rspack[15](中文)
作者介紹他們公司,為什麼將前端打包工具從 Vite 改成了 Rspack。(@bamboofive[16] 投稿)
3、如何使用 Tailscale 架設內網 VS Code 伺服器[17](英文)
本文介紹使用 Tailscale,在內網架設一個 VS Code 伺服器,從而可以在各種裝置(包括 iPad)使用遠端 VS Code 程式設計。
4、如何自動備份 Obsidian 筆記[18](英文)
Obsidian 是一個很優秀的筆記工具,但是它的自動同步(備份)功能是要收費的,本文介紹一種免費的自動備份方案。
5、純 CSS 實現網格背景[19](中文)
作者介紹幾種方法,使用純 CSS,實現網頁背景的網格效果(上圖)。(@fantingsheng[20] 投稿)
6、Nginx 日誌詳解[21](英文)
本文詳細介紹如何配置 Nginx 的訪問日誌功能。
7、如何用 Git Bisect 命令找出錯誤[22](英文)
git bisect 是一個很有用的命令,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怎麼用,本文是一個簡單的示例。
工具
1、whodb[23]
一個基於瀏覽器的資料庫管理工具,支援 Postgres、MySQL、SQLite、MongoDB、 Redis。
2、Docmost[24]
一個基於瀏覽器的維基和文件工具,Confluence 和 Notion 替代品。
3、notifier[25]
一個 Cloudflare Worker 應用,監聽 GitHub 倉庫的各種事件,自動傳送資訊到 Telegram。(@byodian[26] 投稿)
4、wechat-article-exporter[27]
開源的微信公眾號文章線上匯出工具,可用來批次下載某個公眾號的文章。(@jooooock[28] 投稿)
5、NewsNow[29]
開源的新聞熱榜網站。(@ourongxing[30] 投稿)
6、Image to Excel[31]
表格圖片轉成 Excel 檔案的線上服務。(@showwaychen[32] 投稿)
7、加水印[33]
圖片加水印的網頁工具,純前端應用,不需要伺服器,程式碼開源。(@pdmaker[34] 投稿)
8、Theia[35]
Eclipse 推出的程式碼編輯器,VS Code 的替代品。
9、JSBEN[36]
一個線上頁面,用來比較不同 JS 程式碼的效能。網站上有很多現成的例子[37]。
AI 相關
1、Agent.exe[38]
開源的 Windows 應用,使用自然語言操作你的電腦,上圖是用它自動點披薩,底層是 Claude 模型。
2、llmc[39]
一個開源的命令列工具,輸入自然語言,執行需要的 shell 操作。(@guoriyue[40] 投稿)
3、ai-commit[41]
一個開源的命令列工具,使用 AI 生成程式碼的 Git 提交資訊。(@guanguans[42] 投稿)
資源
1、crt.sh 證書查詢[43]
這個網站可以查詢頒發給某個域名(含二級域名)的所有加密證書。
2、Pastebin[44]
一個新的 Pastebin 網站,除了文字,還可以分享二進位制檔案(不超過 50MB),不需要註冊。
3、資料結構視覺化[45](Visual Data Structures Cheat-Sheet)
這篇長文收集了資料結構相關的各種視覺化解釋。
4、useHooks[46]
這個網站收集 React 框架的各種有用的 Hooks。
圖片
1、恐龍看彗星[47]
上期週刊介紹了,最近光臨地球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外國網友藉著這顆彗星,擺拍了一張《恐龍看彗星》的照片。
最絕的是,下面配了一行說明,模擬恐龍的內心活動:“難道又來了?”。令人聯想到,引發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地球。
2、五萬年前的牛肉[48]
1979年,阿拉斯加的金礦工人在開採金礦時發現,凍土裡面埋葬著一頭五萬年前的野牛。
這頭野牛完整地儲存了下來,就好像昨天還活著一樣。
它的皮膚、骨骼、脂肪、肌肉,都完好無損,彷彿放在冷庫凍了五萬年。
工人們將這頭牛送到博物館,後者著手將它做成標本。
製作標本時,野牛的內臟和肌肉都必須去除,否則將來會腐爛。
標本師覺得,牛肉就這樣扔了,未免太可惜。他跟領導商量了一下,決定在自己家裡組織一個晚宴,大家一起吃掉這些牛肉。
那天晚上,一共來了8個人,都是博物館工作人員。他們先將牛肉解凍,然後跟大蒜、洋蔥、胡蘿蔔、土豆一起煮。上桌後,再配上酒,就成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在場的八個人,就成了世界僅有的吃過五萬年前牛肉的人。
其中一人後來回憶說:“它跟普通牛肉沒什麼區別,不難吃,帶有一點泥土的味道。”
今天,如果你去阿拉斯加大學博物館,就能看到這頭五萬年前的野牛標本。
言論
1、
2022年10月,有一隻鳥創造了世界記錄,不停頓地飛行了13500公里,不著陸、不進食、不喝水,以每小時48公里的平均速度,飛行了11天。
完成這一壯舉有很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羽毛。羽毛能夠保持一整夜的溫暖,還能擋雨,並且構成了翅膀的表面。羽毛是生物進化的神奇發明。
— 《羽毛是生物進化的神奇發明》[49]
2、
網際網路每個 IPv4 地址,背後平均有7個裝置。
— 《向 IPv6 過渡》[50]
3、
除了數學之外,對母語的出色掌握是一個有能力的程式設計師最重要的資產。
— Edsger W. Dijkstra[51],著名計算機科學家
4、
簡單的東西很難賣出去,因為簡單的東西看起來很容易,誰願意為容易買單呢?
商人們早已明白這個秘密,容易的東西往往被包裝成複雜的東西,讓使用者覺得它很特別,從而為這種特別性付出高價。
— 《販賣複雜性》[52]
5、
創業者的工作重點始終是最佳化業務,而不是最佳化程式碼庫,除非程式碼庫就是你的業務。
— 《使用 HTMX 構建 SaaS 產品》[53]
往年回顧
(完)
References
[1]
開源: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
[2]
投稿: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
[3]
《誰在招人》: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253
[4]
郵件聯絡:
mailto:[email protected]
[5]
mailto:[email protected]
[6]
via:
https://h5.ifeng.com/c/vivoArticle/v002I3O-_lTnX2TbS-_qazY0Vetk-_BmObgijMXJTy8Y6W65Xc__
[7]
文章:
https://swizec.com/blog/it-made-me-500k-but-i-think-content-is-a-bad-business/
[8]
垂直峽谷:
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c12606c21b
[9]
狀態鍾:
https://busy.bar
[10]
太空船票: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discovery/2024-10-24/doc-inctryqt9720728.shtml
[11]
中國: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018A01DC300
[12]
機器狗: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10-20/doc-inctepqz2936614.shtml
[13]
加密貨幣游泳池:
https://time.com/7017395/bitcoin-data-center-heat-bathhouses/
[14]
require() 支援 ES6 模組了:
https://evertpot.com/using-top-level-await-is-bc-break/
[15]
從 Vite 遷移到 Rspack:
https://moonvy.com/blog/post/2024/migrate-vite-to-rsbuild/
[16]
@bamboofive: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355
[17]
如何使用 Tailscale 架設內網 VS Code 伺服器:
https://tailscale.com/kb/1166/vscode-ipad
[18]
如何自動備份 Obsidian 筆記:
https://lopespm.com/notes/2024/09/11/obsidian-backup.html
[19]
純 CSS 實現網格背景:
https://spacexcode.com/blog/pure-css-grid-line/
[20]
@fantingsheng: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398
[21]
Nginx 日誌詳解:
https://betterstack.com/community/guides/logging/how-to-view-and-configure-nginx-access-and-error-logs/
[22]
如何用 Git Bisect 命令找出錯誤:
https://www.mikebuss.com/posts/debugging-till-dawn
[23]
whodb:
https://github.com/clidey/whodb
[24]
Docmost:
https://github.com/docmost/docmost
[25]
notifier:
https://github.com/byodian/notifier
[26]
@byodian: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371
[27]
wechat-article-exporter:
https://github.com/jooooock/wechat-article-exporter
[28]
@jooooock: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387
[29]
NewsNow:
https://github.com/ourongxing/newsnow
[30]
@ourongxing: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407
[31]
Image to Excel:
https://itexcel.izhiyakeji.com/
[32]
@showwaychen: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370
[33]
加水印:
https://github.com/pdmaker/watermark-master
[34]
@pdmaker: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395
[35]
Theia:
https://theia-ide.org/
[36]
JSBEN:
https://jsben.ch/
[37]
現成的例子:
https://jsben.ch/browse
[38]
Agent.exe:
https://github.com/corbt/agent.exe
[39]
llmc:
https://github.com/guoriyue/llmc
[40]
@guoriyue: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383
[41]
ai-commit:
https://github.com/guanguans/ai-commit
[42]
@guanguans: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390
[43]
crt.sh 證書查詢:
https://crt.sh/
[44]
Pastebin:
https://paste.c-net.org/
[45]
資料結構視覺化:
https://photonlines.substack.com/p/visual-data-structures-cheat-sheet
[46]
useHooks:
https://usehooks.com/
[47]
恐龍看彗星:
https://www.instagram.com/p/DBL2YAZuk04/
[48]
五萬年前的牛肉:
https://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ancient-bison-stew-blue-babe-alaska
[49]
《羽毛是生物進化的神奇發明》: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y-feathers-are-one-of-evolutions-cleverest-inventions/
[50]
《向 IPv6 過渡》:
https://www.potaroo.net/ispcol/2024-10/ipv6-transition.html
[51]
Edsger W. Dijkstra:
https://www.cs.utexas.edu/~EWD/transcriptions/EWD04xx/EWD498.html
[52]
《販賣複雜性》:
https://world.hey.com/dhh/merchants-of-complexity-4851301b
[53]
《使用 HTMX 構建 SaaS 產品》:
https://www.chatterpulseai.com/blog/building-a-saas-product-with-ht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