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記錄每週值得分享的科技內容,週五釋出。
封面圖
42層的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大樓,去年6月封頂了,採用了不規則外形的設計。(via[6])
一切都要支付兩次
有一句古語“書非借不能讀也[7]”,大家可能都聽過。
它的意思是,很多人買了書卻不讀,覺得不著急,擁有書就相當於已經開始學了,後面就慢慢來吧,反而是借來的書有急迫感會抓緊讀完。
這種事情很多。網址儲存成書籤,就扔在那裡了,再也不去看它了。
我最近看到一篇老外的文章[8],他給這種現象起了一個全新的名字,讓人覺得很貼切。老外的概念化能力真是強。
他提出,人們買書卻不讀,是因為沒有意識到每樣東西都需要兩次支付。
第一次是貨幣支付,你付出貨幣,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比如一本書,一個 App,一輛腳踏車,一顆捲心菜等等。
但是,你還必須支付第二次,才能真正消費這個東西。這次你付出的是你的時間和努力,來獲得它的收益。
第二次支付可能比第一次支付貴得多。假設一本書的第一次支付是20元,第二次支付可能就是10小時的閱讀時間。只有支付第二次,你才算真正消費了這本書。如果沒有第二次支付,第一次支付就意義不大了,跟把錢扔進垃圾箱差不多。
生活中,到處都是兩次支付的例子。購買 App 後,你必須學習如何使用,並且經常使用,才能得到它的價值。購買腳踏車後,你必須忍受痛苦的初學者階段,然後才能上街騎行。購買蔬菜後,必須切碎、蒸熟並咀嚼,然後才能為你提供營養。
我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隻完成了第一次支付,沒有第二次支付,比如未使用的會員資格,未讀的書籍,未玩的遊戲,未編織的毛線。由於沒有第二次支付,所以你並沒有真正使用,第一次支付的錢實際上扔進了垃圾桶。
這種行為方式的深層次原因,就是現代社會太強調消費,過於看重第一次支付的經濟價值,而忽視第二次支付的實際結果。人們受到消費主義的影響,以為支付了商品價格,就完成了一次消費。
合理的消費方式應該是,只有當你確定會有第二次支付,才進行第一次支付。這樣就可以避免許許多多的浪費。
新的一年,大家購買商品時,可以先問問自己,你會不會第二次支付,即會不會為它付出時間和努力?只有確信自己會,再掏錢購買它。
有一種商品,天然支援先進行第二次支付,再進行第一次支付,那就是軟體。
軟體不同於實體商品,邊際成本接近零,又是長期消費,完全可以先讓使用者免費用(試用版或者試用期),等他用習慣了,再向他收費。
很多軟體就是這樣做的,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軟體的不理性消費行為,要比實體商品少得多的原因。
軟體防火牆:雷池 WAF 升級版
伺服器一直被攻擊,怎麼辦?我的體會是,這種事情很難預防,只能用防火牆去擋。
週刊以前介紹過“雷池 WAF[9]”,就是知名的軟體防火牆,GitHub 已經有14500顆星。
它有一個好用的圖形管理後臺(上圖),可以配置各種攔截規則,高效過濾惡意請求。
即使不配置規則,它自帶的語義引擎,也會透過機器學習,自動識別和攔截惡意請求。
本週,雷池 WAF 進行了
重大升級,釋出了
語義引擎3.0版,加強了 AI 語義分析能力。只要2~8小時的自動訓練,識別準確率就能達到99.99%,還能用自然語言解釋,遇到了什麼攻擊。
如果你有線上伺服器,不妨試試它的攔截效果。個人網站使用開源版[10]就夠了,企業可以考慮商業版[11],本次升級引入的 AI,主要就是強化商業版的企業級服務。
科技動態
1、從地圖刪除巴士線路[12]
桂爾公園(下圖)是巴塞羅納的第二大景點,每天都擠滿了世界各地的遊客。
很多遊客乘坐116路公交車去公園,周圍居民意見很大。每趟車都擠滿了遊客,本地居民反而擠不上去。
居民們想了一個辦法,讓市議會出面,要求谷歌地圖和蘋果地圖刪除116路公交車。
這招非常有效,從此以後,就幾乎沒有外地人乘坐這輛車了,座位都空出來了。
這反映了一個現實,在如今這個年代,如果你不存在於數字世界,對於外人來說,你就是真的不存在。
2、陸空一體汽車[13]
東南大學研發的“東大·鯤鵬1號”,最近公開亮相。
這是一輛陸空一體汽車,既可以當作汽車四輪行駛,也可以用四軸螺旋槳飛行。
當作汽車時,它的最高時速是60公里。
當作飛行器時,它的最大起飛重量500公斤,最大飛行高度300米,最長飛行時間20分鐘。
3、液態空氣儲能電站[14]
河北石家莊的液態空氣儲能電站,近日併網執行成功,屬於國內首個,一天可以儲能發電4000度。
它採用空氣液化儲能,在需要儲能時,把空氣降溫到零下170攝氏度,轉化成液體,就儲存在下圖這個高12米、直徑2.5米的罐子裡。
需要用電時,再把液態空氣升溫變回氣體,體積會膨脹600多倍,推動發電機的葉輪旋轉發電。
它的最大優點是不受地理條件限制,如果證明了經濟上可行,就可以大規模建設。
4、其他
(1)研究[15]發現,那些每月新增50星以上的 GitHub 專案,15%都是買的假星星,整個 GitHub 共有450萬的假星星。
(2)使用者在微軟瀏覽器 Edge[16] 鍵入“google”,會跳出一個很像谷歌、其實屬於 Bing 的頁面(下圖)。
(3)北京天文臺[17]正在舉辦《問月》展覽,展出月壤實物,還有月球基地的想象圖。
文章
段永平1月5日重返母校浙江大學,與現場觀眾進行交流,這是2萬字的現場實錄[18]。“我沒有鼓勵過(別人創業)。我覺得該創業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你鼓勵,你有個很強烈的想法,你就會去做。”(@851235550[19] 投稿)
2、如果 GPU 那麼好,為什麼我們還用 CPU[20](英文)
本文通俗地介紹 GPU 和 CPU 的差異,解釋為什麼它們彼此不能替代,寫得很好。
3、如果不斷要求 AI 改進程式碼會怎樣[21]?(英文)
作者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讓 AI 生成一段程式碼,然後要求 AI 改進這段程式碼,這樣連續做四次,看看會發生什麼。
4、關於 SQLite 的各種趣事[22](英文)
SQLite 是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資料庫,本文收集關於它的各種趣事。
5、搭建免費的企業郵箱[23](中文)
本文使用 Gmail + Resend + Cloudflare 搭建免費的企業郵箱,可以接收/傳送企業域名郵件。(@javayhu[24] 投稿)
6、舊臺式電腦的10個用途[25](英文)
本文介紹怎麼利用舊電腦,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思路。
工具
1、Sourcebot[26]
開源的程式碼搜尋工具,可以快速對程式碼建立索引。
2、facad[27]
一個檢視目錄的命令列工具,類似ls
命令,但會顯示彩色圖示。
3、opfs-finder[28]
在瀏覽器中實現 macOS Finder。(@hughfenghen[29] 投稿)
4、Termora[30]
開源的終端模擬器,可以當作 SSH 客戶端使用,支援 Windows,macOS 和 Linux,採用 Kotlin/JVM 開發。(@hstyi[31] 投稿)
5、Fake Mail[32]
開源的一次性電子郵件服務,使用 Cloudflare worker + Astro 開發,收到的郵件存在 Cloudflare KV,2小時後自動刪除。(@CH563[33] 投稿)
6、AYA[34]
開源的跨平臺桌面應用,用來簡化對安卓裝置的操作控制,可以看作 ADB 的圖形使用者介面。(@surunzi[35] 投稿)
7、簡歷生成工具[36]
簡歷生成的開源 Web 應用,透過拖拽和配置,自定義簡歷佈局和內容。(@Arman19941113[37] 投稿)
8、線上剪貼簿[38]
作者用 AI 生成的一個簡單專案,線上的文字分享網站,會生成分享連結,可設定密碼,包括前端和後端。(@zxcv0221[39] 投稿)
9、qrframe[40]
一個定製二維碼的網頁工具,提供大量選項,程式碼開源[41]。
10、Pipet[42]
一個從 HTML/JSON 提取資料的命令列工具,可以跟 curl 搭配使用。
AI 相關
1、Ollama OCR for web[43]
基於視覺大模型的開源 OCR 文字識別工具,自帶 Web 前端。(@dwqs[44] 投稿)
另有一個類似的專案,基於 Gemini 的 OCR 識別[45]。(@cokice[46] 投稿)
2、DeepSeek AI 瀏覽器外掛[47]
開源的瀏覽器外掛,直接在網頁上與 DeepSeek 大模型互動,獲取選中文字的總結或解答。(@DeepLifeStudio[48] 投稿)
3、AI 生成塗色書[49]
輸入關鍵詞,生成免費的塗色書。(@meetqy[50] 投稿)
4、AI Minecraft[51]
Minecraft 與 AI 相結合,打造即時響應、動態生成的開放世界遊戲。(@boqiwen[52] 投稿)
5、Smart Bookmark[53]
Chrome 瀏覽器外掛,收藏網頁時,自動生成相關標籤,無需手動歸類。(@howoii[54] 投稿)
6、AnyVoice[55]
AI 聲音克隆,只需3秒音訊就可建立逼真的聲音克隆。(@markliuyuxiang[56] 投稿)
資源
1、如何像計算機科學家一樣思考[57](英文)
一本線上的程式設計入門教材,以 Python 語言為例,適合用來學習程式設計。
2、FreePngZone[58]
免費的 PNG 圖片搜尋,好像只支援英文。(@wangdachui332[59] 投稿)
3、泡泡白噪音[60]
一站式白噪音平臺。(@nettsz[61] 投稿)
4、Data Commons[62]
谷歌釋出的一個數據網站,提供許多公開的資料集,以及配套的工具,讓你可以檢索和處理這些資料。
圖片
1、積雪樂高[63]
一位瑞典藝術家自制塑膠模具,將積雪做成樂高積木的形狀。
小朋友用它們搭建雪屋,就像 MineCraft 裡面的屋子。
2、AI 樂高模型[64]
Instagram 的賬戶 @brick4world[65] 專門釋出 AI 生成的樂高積木模型。
AI 生成的模型,似乎比人類設計的更有想象力、更漂亮、更吸引人。
文摘
1、AI 的壓力[66]
我在谷歌的 AI 團隊 DeepMind 工作,感到了 AI 帶來的巨大壓力。
幾個月前,我參加了一個朋友舉行的生日派對,很多來賓我認識,但也有很多人不認識。
當時,我的身體狀態不太好,無意與其他人多交談。但是,大家知道我在 DeepMind 工作,就在我的身邊排起了小隊,每個人都想跟我談談 AI。
這麼多人對我的工作感興趣,真是讓我受寵若驚。銀行家、律師、醫生和管理顧問都想了解我對 ChatGPT 的看法,儘管很少有人聲稱大量使用它,但是所有人都認為他們應該多瞭解 AI。
我是一名研究人員,這種在社交場合無法關機的感覺,讓我覺得壓力很大。
後來,情況變得更糟了。我在自己家裡,都覺得有壓力。一開啟新聞網站,裡面都在談 AI。
我就不看新聞了,因為害怕引發焦慮。但即使觀看足球比賽或電視劇,廣告也會提到 AI。
我想過收拾行李,去那些遙遠的小城市,住在寺廟裡,但如果那裡也以某種方式被 AI 滲透了,我也不會感到驚訝。
事實上,行業裡面的大公司都在競爭,看誰能開發最大、最好的大模型,只要你為這些公司工作,這本身就帶來壓力。
此刻做 AI 研究感覺像是參與了一場戰爭。模型效能的小小波動,可能就會帶來股價幾十億美元的變化。
另外,AI 也為我們帶來突然的財富,這也帶來各種心理問題。
過去兩年,我在 AI 世界的經歷是混亂和瘋狂的,內心充滿焦慮。我想,這並不是個別現象。
言論
1、
根據人均壽命,2025年出生的嬰兒將活著看到下個世紀。
— 《新一代人類》[67]
2、
摩爾定律預測,晶片效能大約每年會翻一番。但是,AI 晶片的發展速度比這快得多。
今天我們釋出的 GB200 NVL72 晶片,執行 AI 推理的速度,比去年的上一代 H100 快了30倍,比10年前的晶片快了1000倍。
我們正在超越摩爾定律,AI 適用超級摩爾定律。
— 黃仁勳[68],Nvidia CEO
3、
比亞迪正在走特斯拉沒有走下去的道路:一面擴大電池和汽車產量,一面降低成本。
— Hacker News 讀者[69]
4、
人類所有的問題,都源於人無法獨自安靜地坐在房間裡。
— 帕斯卡爾[70],法國哲學家
5、
正常的小說是自然的順序,第一章介紹英雄,第二章是英雄開始行動。
但是,你可以交換這兩章,現在第一章是英雄開始行動,小說可能以一把槍指著英雄的頭部開始。就在緊張氣氛達到頂峰時,然後是第二章介紹英雄。這樣的話,讀者就更有理由想了解這個角色。
同理,先演示幻燈片的第二部分,可能有同樣的效果。
— 《從第二張幻燈片開始演示》[71]
往年回顧
(完)
References
[1]
開源: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
[2]
投稿: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
[3]
《誰在招人》: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30
[4]
郵件聯絡:
mailto:[email protected]
[5]
mailto:[email protected]
[6]
via:
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241213064612
[7]
書非借不能讀也:
https://baike.baidu.com/item/黃生借書說/11002602
[8]
老外的文章:
https://www.raptitude.com/2022/01/everything-must-be-paid-for-twice/
[9]
雷池 WAF:
https://github.com/chaitin/safeline
[10]
開源版:
https://github.com/chaitin/safeline
[11]
商業版:
https://waf-ce.chaitin.cn/
[12]
從地圖刪除巴士線路: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4/apr/16/barcelona-bus-route-removed-map-apps-tourist-overcrowding-park-guell
[13]
陸空一體汽車:
https://www.yzwb.net/zncontent/4240401.html
[14]
液態空氣儲能電站: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501/07/t20250107_39258657.shtml
[15]
研究:
https://arxiv.org/html/2412.13459v1#S4
[16]
微軟瀏覽器 Edge:
https://www.pcworld.com/article/2568916/microsoft-disguises-bing-as-google-to-fool-inattentive-searchers.html
[17]
北京天文臺:
https://www.bjast.ac.cn/kxpj/kpdt/400edf8a941611e701941626d9f30006.shtml
[18]
現場實錄: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1-05/doc-inecxqhr2576638.shtml
[19]
@851235550: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89
[20]
如果 GPU 那麼好,為什麼我們還用 CPU:
https://codingstuff.substack.com/p/if-gpus-are-so-good-why-do-we-still
[21]
如果不斷要求 AI 改進程式碼會怎樣:
https://minimaxir.com/2025/01/write-better-code/
[22]
關於 SQLite 的各種趣事:
https://avi.im/blag/2024/sqlite-facts/
[23]
搭建免費的企業郵箱:
https://javayhu.com/da-jian-mian-fei-de-qi-ye-you-xiang-gmail-resend-cloudflare/
[24]
@javayhu: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59
[25]
舊臺式電腦的10個用途:
https://www.xda-developers.com/10-things-to-use-your-old-desktop-pc-for/
[26]
Sourcebot:
https://github.com/sourcebot-dev/sourcebot
[27]
facad:
https://github.com/yellow-footed-honeyguide/facad
[28]
opfs-finder:
https://github.com/hughfenghen/opfs-finder
[29]
@hughfenghen: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48
[30]
Termora:
https://github.com/TermoraDev/termora
[31]
@hstyi: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82
[32]
Fake Mail:
https://github.com/CH563/fakemail
[33]
@CH563: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84
[34]
AYA:
https://github.com/liriliri/aya
[35]
@surunzi: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85
[36]
簡歷生成工具:
https://github.com/Arman19941113/dnd-resume
[37]
@Arman19941113: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98
[38]
線上剪貼簿:
https://github.com/zxcv0221/netcut
[39]
@zxcv0221: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76
[40]
qrframe:
https://qrframe.kylezhe.ng/
[41]
程式碼開源:
https://github.com/zhengkyl/qrframe
[42]
Pipet:
https://github.com/bjesus/pipet
[43]
Ollama OCR for web:
https://github.com/dwqs/ollama-ocr
[44]
@dwqs: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46
[45]
基於 Gemini 的 OCR 識別:
https://github.com/cokice/googleocr-app
[46]
@cokice: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87
[47]
DeepSeek AI 瀏覽器外掛:
https://github.com/DeepLifeStudio/DeepSeekAI
[48]
@DeepLifeStudio: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49
[49]
AI 生成塗色書:
https://zcoloring.com
[50]
@meetqy: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83
[51]
AI Minecraft:
https://ai-minecraft.net/zh-CN
[52]
@boqiwen: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47
[53]
Smart Bookmark:
https://chromewebstore.google.com/detail/smart-bookmark/nlboajobccgidfcdoedphgfaklelifoa
[54]
@howoii: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90
[55]
AnyVoice:
https://anyvoice.net/zh/ai-voice-cloning
[56]
@markliuyuxiang: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900
[57]
如何像計算機科學家一樣思考:
https://levjj.github.io/thinkcspy/
[58]
FreePngZone:
https://freepngzone.com
[59]
@wangdachui332: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81
[60]
泡泡白噪音:
https://www.ppbzy.com
[61]
@nettsz: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893
[62]
Data Commons:
https://datacommons.org/
[63]
積雪樂高:
https://www.verandavikings.com/blog/building-lego-iglos
[64]
AI 樂高模型:
https://bricknerd.com/home/the-ai-revolution-how-artificial-intelligence-is-impacting-the-lego-community-11-7-23
[65]
@brick4world:
https://www.instagram.com/brick4world/
[66]
AI 的壓力: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u/0/d/1aEdTE-B6CSPPeUWYD-IgNVQVZM25f7MF-u9qn5KJJvo/mobilebasic?pli=1
[67]
《新一代人類》: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2024/12/31/generation-beta-2025-years/77363820007/
[68]
黃仁勳:
https://techcrunch.com/2025/01/07/nvidia-ceo-says-his-ai-chips-are-improving-faster-than-moores-law/
[69]
Hacker News 讀者: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2576754
[70]
帕斯卡爾:
https://philosophy.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69487/why-did-pascal-think-all-of-humanity-s-problems-stem-from-man-s-inability-to-s
[71]
《從第二張幻燈片開始演示》:
https://tidyfirst.substack.com/p/start-presentations-on-the-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