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海淀名師。
從教15年來,對教育始終保持敏銳的觀察與感知。
他是北大、清華雙料學霸。
他是全網超3000萬粉絲的“國民老師”。
他是央視新聞、《人民日報》高贊科普創作者。
他不是別人,就是李永樂老師。
會學,更會教;懂教育,更懂社會需求;瞭解家長,更瞭解學生。

這套精心策劃打造的圖書,未出版便已在圈內爆火。
原價140元
現在特惠價只要64.9元
一頓簡餐的錢
就能給孩子帶回家
還等什麼呢?
我敢說,咱們這些關心教育變化、考試變化,遭受中高考題型暴擊的中學生家長、小升初學生家長,拿到這套書可能會把它當成啟蒙孩子愛上科學的“救命稻草”,它更會成為孩子的“學習之光”。

我底氣十足地大聲喊:咱這套書就是“新”又“剛”!
從去年到今年,相信大家已經深刻明確地感受了教育的變化。幾個主要事件,我再替大家捋一捋。
第一件事兒,2023年5月29日,《新聞聯播》破天荒用10分鐘講了教育:
1.理工科比例增大
2.國家未來著重培養科技人才
3.高中前保證相對公平,高中後難度增加篩選人才

第二件事兒,2024年1月23號,教育部開了一個會,明晃晃地打明牌:
1.加大理工科比例
2.發展新科技,科技強國。國家未來需要有想法、能創新、能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而不是純刷題人才

第三件事兒,北京中小學期末考試卷子,以上兩件事兒的關鍵資訊就已經落實體現。考試呈現三個趨勢:
1.情景化,考知識點的靈活運用:跟新現實結合,比如數學題裡融入了交通規則、代駕等。
2.跨學科:新課標裡提了不下400次。比如西城的數學考蟋蟀叫聲的次數,實際上要用到物理攝氏度知識點。
3.科普閱讀量的增加:這個不用多說,開啟孩子的卷子看一看,包括語文在內,不分文理科,科普閱讀爆發式增長。

所謂全國教育看北京,北京試點全國跟進。當時還抱有一點“沒那麼快輪到我們”的非京家長,看到中高考後已面對現實。
第四件事兒就是,中高考表明教育和考試改革的靴子落地,方向再明確不過。
理工科、新科技、跨學科、科普閱讀量,這幾大關鍵詞請牢記。
而今天這套書,上面所有關鍵資訊它都有!編輯老師透露,李老師2023年3月便開始策劃創作這套書。不得不說,大神就是大神,多少有點“未卜先知”的能力,當然這個能力不是誰都能擁有,是憑著身處教育最前沿獲取的敏銳洞察力以及格局。
那,這套書有多牛!
原價140元
現在特惠價只要64.9元
一頓簡餐的錢
就能給孩子帶回家
還等什麼呢?
劃重點
01
理工科
這套書有4本,物理、太空、生物、地理。
物理和太空不需要多解釋,懂的都懂。被“減負”踢出考試範圍的生物和地理,為啥要出現。
幫大家回顧下新聞聯播的關鍵資訊“高中前保證相對公平,高中後難度增加篩選人才”。中考是不考了,期末考試和中高考告訴我們:知識點都融合到其他學科裡了,並且高考考。如果小學和初中不學,不重視,高中階段就會遇到困難。那怎麼辦,就需要日常培養興趣、多積累。這裡又不得不感慨,小高的家長真是太幸運,尤其趕上這套書,提前儲備你會回來感謝我。

劃重點
02
聚焦新科技,關注當下和未來的現實需求
關注和了解李老師的人,都知道他在網上的科普影片,就非常擅長將基礎知識與現實聯絡,收穫大了大量粉絲的喜愛,而其中有很多跟我國的重大科技成果有關。
每本書裡選取10項我國的重大科技成果,全書40項,緊扣國家新科技發展戰略領域,包含在2024年國家10大前沿科技領域裡面。

這些科技成果不僅代表了我們新科技發展在目前國際上的領先水平,它們所包含的基礎原理知識,都跟中小學課本息息相關。
李老師從他多年的教學經驗出發,對4大學科的重點知識點進行提煉,然後發動朋友圈,請來了十幾位科學家、中學&高校老師和科普作家一起,對我國的重大科技進行篩選。只有能體現並串聯起課本知識的新科技,才能被選進我們書裡。這兩點看似簡單,卻是最精華的知識融合。


劃重點
03
連結了課本120+知識點
書裡不僅將這些重大科技成果介紹給讀者,更對這些科研成就中的科學知識進行拆分詳解,將其中的基本原理與課本知識緊密結合,將課堂學習與科技實踐相結合。讓青少年知道這些高大上的科學裝置和成就背後,都基於最基礎的課本知識,課本知識非常有用,和我們的生活和未來息息相關。
《強國少年的科學:物理》
知識點:
可控核聚變、原子、分子、電子,原子的結構等;
時間、電磁波、北京時間;
中微子、中子散射;相對論;
光、光速等;超導等;
聲速、光速、風洞實驗、飛行等;
宇宙、暗物質、暗能量;……
涉及課本:
8年級物理、9年級物理、高中物理、9年級化學、高中地理



《強國少年的科學:太空》
知識點:
光學,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
射電望遠鏡及工作原理;
衛星的作用、型別,空間科學;
地球引力、軌道、空間、火箭發射;
太空、空間實驗等、載人飛船、載人航天;
月球、地球、導航、宇宙射線、暗物質探索;
太陽系、火星、黑子、耀斑、日冕等;
……
涉及課本:
3年級科學、8年級物理、7年級數學、高中物理、高中地理



《強國少年的科學:生物》
知識點:
生物多樣性;
病毒、病毒結構及分類等;疫苗;
物種演化、遠古生物、寒武紀大爆發、生命的形成等;
光合作用、澱粉;克隆;基因;細胞、癌細胞;
水稻、雜交水稻、基因;
……
涉及課本:
7年級生物、8年級生物、8年級物理、9年級化學



《強國少年的科學:地理》
知識點:
能源、石油、地球、海陸關係、新能源;
海洋資源、海底生物;
海洋資源、海洋、氣候、洋流等;
電能(火電、風電、水電等)、水力發電;
橋樑、工程;地球表面、大氣層等;
礦產、自然資源等;
……
涉及課本:
4年級科學、6年級科學、7年級地理、8年級地理、9年級物理、高中地理



編輯提供的官方資料介紹說,每本書裡知識點有30+,全系列120+;我讀完物理第一篇,就發現:編輯太保守了!!!(或者編輯是從大的知識點來歸結)
不死心的我又去問了編輯老師,編輯老師默默發給我一個文件。開啟文件驚呆了,僅人造太陽這一篇,15個知識點都沒打住。然後,一本書有10篇哦。部分截圖,大家淺淺感受下~(編輯老師我勸你大膽說,不要私藏)

從上面的知識裡,家長們一定發現了,跨學科三個字時刻貫徹在每本書裡。
劃重點
04
結合一線教學經驗,側重課本知識的活學活用
我們都知道學校教育的特點,經常就知識講知識,形式單一、枯燥,孩子的學習興趣不高。
作為一線教師,他深知學校教育的短板,家長的困惑,孩子的喜好。
在本書裡,側重基礎知識在現實中的運用,引導式、拆解式講解,從重大科技成果調動讀者熱情,緊貼現實,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以人造太陽這篇為例,就是從現實中的能源問題切入,圍繞物理中的核聚變展開,將更多的物理知識融合進來,並拓展到地理、化學等學科。
透過一種科技將不同學科知識點進行靈活組織運用,這是學霸的思維,是刷題、死記硬背做不到的。而跟著李老師的這種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學習知識,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知識網,大大提高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傳播知識的同時,給出了科創的思路:
提出一個現實問題—提出一個設想—對設想進行驗證—驗證遇到的困難—需要運用的知識—提出解決困難的辦法。
這和新教材的改革不謀而合。網上看到一位很火的博主媽媽做過一個比較:以前的教材它教孩子怎麼去做饅頭,會一步一步地教孩子怎麼和麵、面怎麼醒發、怎麼蒸,程式化教學。考試也會考這個,只要認真聽講、課下刷題,考試也會取得不錯的分數。但是現在的新教材改了,它直接會給你釋出一個任務,專案式學習。還是以做饅頭為例,釋出一個任務,提供一些參考資料,讓孩子先去自學、研究,課上討論。
拼的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學習自主性和自主力,考試的時候考的可能是麵包怎麼做、包子怎麼做,靠死記硬背和刷題肯定是刷不到的,考的是學習遷移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而教材改革,不僅對孩子和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老師也提出了要求。老師的能力能不能達到,會不會教都是要面臨的問題。而我們的這套書,恰巧符合教材改革的腳步和方向,還是來自北京海淀的名師為孩子講解。
劃重點
05
絲滑連結課本知識點與考點,打破學習與考試的壁壘
用一個簡單的中考題來看一下:考試是怎麼考的,我們是怎麼講的。考題中給了一段熱點嫦娥六號的材料,來解釋探測器的懸停。運用的核心原理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而書裡,則是以嫦娥三號為例,把探測器的整個落月階段講得很清楚,每一個階段是什麼,用了哪些知識實現的。
雖然不是跟考題一模一樣,但如果孩子讀懂讀透,很容易學會將“知識點遷移”,去解答其他類似的題目。
書中始終貫徹一個思路:新科技+科學原理+課本知識


我們書裡雖有很多都壓中中考考題,但這不是本書的初衷。熱點總會過去,壓中考題只是巧合,今年的熱點,明年就未知,但知識點是不變的。
只要靈活掌握知識點在實際中的運用,無論題幹怎麼變,都可以從容應對。尤其我們書裡選的全是高精尖的科技成果,當孩子用課本知識讀懂了它們是如何執行的,未來的學習和考試會更加如魚得水。
劃重點
06
科普閱讀
年初北京中小學寒假考試一出來,好多孩子的狀態是:閱讀量太大了,題目讀不懂,甚至讀不完;家長看完也沉默了。
朋友圈紛紛哭訴,難到大人都覺得難:

然而,學校教學兼顧不到“科普閱讀”,只能靠學生積累

學校兼顧不到,家長不會輔導,難到家長跑去“報警”

編輯老師悄悄地告訴我:圖書創作之初,遭遇過社內社外很多同行、家長的質疑,這個文字量會不會很難,畢竟市面上大多數是這樣的圖書:
新科技相關的圖書,多是偏介紹性的科普圖書,課本知識含量少;
課本知識相關的圖書,閱讀量不夠。
而現在,曾經質疑的家長們已線上求書。

科普閱讀,就需要:閱讀積累。而能把課本知識與科普閱讀結合得相得益彰的圖書,選這套不會錯。
原價140元
現在特惠價只要64.9元
一頓簡餐的錢
就能給孩子帶回家
還等什麼呢?


有任何問題,諮詢客服小姐姐微信mtketang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