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語音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近日,特朗普火力全開,再次逼宮鮑威爾。
在特朗普社交平臺發言中,鮑威爾基本每次都會收穫一個新的外號,從“太遲先生”到“榆木腦袋”,花樣百出將鮑威爾按在地上反覆摩擦。
特朗普逼宮鮑威爾訴求只有一個,美聯儲應該大規模降息,從現在4.25%左右降到1%。
換成一般人,面對特朗普帶有明顯人身攻擊的炮轟可能早就扛不住了,但是鮑威爾居然倔強得如同一塊花崗岩,既不辭職,也不表態願意降息。

為什麼?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段美聯儲的黑歷史。
上世紀70年代初,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非常焦慮,
為啥?
一方面想連任,另一方面美國經濟深陷“滯脹”泥潭,失業率高達6.1%,通脹突破5.8%。
正常情況下,這個成績要想連任,難於登天。
咋辦?
任何複雜解決方案都無濟於事。
一來複雜方案的每個環節變數太大,哪怕每個環節都有80%的勝算,乘在一起就不是那回事,二來時間也等不起,於是只能下猛藥。
這個猛藥就是逼迫美聯儲快速降息,製造短期虛假繁榮景象,助力大選。
因此,那段時間,尼克松對美聯儲主席伯恩斯的威迫不僅赤裸,而且頻繁。
尼克松不僅公開對伯恩斯喊話,說“如果我們輸了選舉,這將是華盛頓最後一次由保守派執政”。
而且還在橢圓形辦公室當眾駁斥伯恩斯的技術分析,說所謂的流動性問題?那就是廢話。
甚至在美聯儲人事選擇方面,尼克松還警告伯恩斯無權提名美聯儲理事人選。
從1971年第三、四季度,兩人每季度會晤多達17次,反正尼克松主打就是高強度對伯恩斯進行政治脅迫。
最終,伯恩斯選擇妥協,以“通脹源於工會和石油危機,與貨幣無關”的自我辯護,為寬鬆政策開脫。
1971年美聯儲將利率從5%驟降至3.5%,M1貨幣供應量增速飆至二戰後的峰值8.4%。
於是,尼克松如願以償——
不僅成功連任,並於1972年成為首位訪華的在任美國總統,還和我們簽署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為中美關係正常化奠定了基礎。
伯恩斯則被釘上了恥辱柱。
美國經濟在短暫繁榮後,疊加石油危機,國內通脹迎來大爆發。
從1973年的8.8%快速上升到1974年的12.3%,失業率從73年的4.9%上升到75年的8.5%。
然後就是美元指數暴跌,黃金價格暴漲,美國經濟陷入至暗時刻。
為此伯恩斯揹負了一輩子的罵名,其名字成為“央行失去獨立性”的代名詞,後人這樣評價伯恩斯:
他活下來了,但是名聲毀了;他保住了職位,卻輸掉了歷史。
在此之後,美國痛定思痛加裝了防火牆,比如:
1977年修訂了《聯邦儲備法》,明確了美聯儲把維持物價穩定作為法定核心目標。
最高法院多次判例強化“總統無權因政策分歧解僱美聯儲主席”等。
這些防火牆雖然維持了美聯儲近半個多世紀的獨立性,但現在,對用慣了王八拳的特朗普而言,其實沒啥鳥用,依然我行我素。
大家都知道,特朗普上臺後為了推動美聯儲降息,不知道對鮑威爾噴了多少次。
今年四月,特朗普更是直接放話要求鮑威爾辭職。
但是這番言論引發美國資本市場巨震,市場都擔心鮑威爾扛不住壓力而辭職,美聯儲被特朗普掌控。
所以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紛紛拋售美元資產。
最後是在出身華爾街的貝森特勸諫之下,特朗普才勉強放過了鮑威爾。

但是現在,《大而美法案》透過之後,特朗普政府又要擴張幾萬億美元債務。
現在聯邦利率高達4.5%,疊加目前超過37萬億美元的債務,再擴張幾萬億美元債務,聯邦財政收入超過20%都得拿去支付利息,這誰受得了?
更為重要的,明年就是中期選舉。
屆時特朗普政府在經濟上如果沒有良好表現,中期選舉很可能失利從而導致共和黨失去對國會的掌控,讓特朗普成為一隻跛腳鴨。
所以現在特朗普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再次花樣百出對鮑威爾進行政治脅迫。
但是鮑威爾就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打死不當第二個伯恩斯。
鮑威爾的理由也很簡單:
美國人可以原諒導致衰退的美聯儲主席,但不會原諒點燃通脹的主席。
說實話,我並不看好鮑威爾能頂的住特朗普的壓力。
原因很簡單,鮑威爾是一個典型的技術官僚,而特朗普則是一個政客——
在人類歷史上搞技術的任何時候都幹不過玩政治的。
你看,最近的美聯儲“裝修門”事件,就成了特朗普搞鮑威爾的突破口。
簡單談談事情的原由。
2017年,美聯儲理事會批准對1937年建成的美聯儲總部大樓及相鄰歷史保護建築進行翻修。
專案於2021年正式動工,預計翻修總成本為19億美元。
結果到現在,工程尚未完工,就被爆成本已經從19億美元飆升到25億美元,超支30%。
怎麼被爆光的呢?
原因也很簡單,美聯儲雖然在貨幣政策上獨立執行,但是運營開支需接受國會監督。
所以,預算清單、翻修名目、審計報告都是要送給國會稽核。
國會能拿到,自然白宮也能拿到。
我估計特朗普團隊就是拿著放大鏡逐一稽核這些報告,最終找到貓膩。
為啥翻修成本每平米接近15萬人民幣?
為啥會有7億美元的超支?
為啥會有VIP餐廳、屋頂花園等奢侈配置?
甚至美國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公開對全美高喊:“這哪是翻新美聯儲大樓,而是修凡爾賽宮”。
你看這些質疑,有幾個老美民眾聽了能忍受。
拿納稅人的錢搞鋪張浪費在美國就是天條,屢試不爽。

當然,說實話這些超標專案就算屬實,在美國也就是雞毛蒜皮的事情,對比美軍的咖啡杯、馬桶那完全就是小巫見大巫。
但還是那句話,當老大要借題發揮的時候,你哪怕超支1美元,都吃不完兜著走。
於是,特朗普派出3股力量打前鋒,對鮑威爾進行圍攻:
其一是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
這哥們據說也是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有力競爭者,他公開宣稱“總統有權解僱失職者”。
其二是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沃特。
這哥們給鮑威爾設下7日答覆11項質詢的倒計時,目的就是趕在7月低美聯儲議息會之前施加最大壓力。
其三是要求國家首都規劃委員會啟動同步調查。
明面上降伏不了鮑威爾,那就在美聯儲裝修超支這件事上搞一場道德審判,直指鮑威爾的職業操守。
要知道雖然美國總統無權直接解僱美聯儲主席,但如果鮑威爾確實存在“瀆職、失職或重大過失”,那就有操作空間。
髒水往身上一潑,加上輿論戰,到時候啟動國會罷免決議,結果就不好說了,甚至鮑威爾個人還要吃官司。
雖然鮑威爾現在還在嘴硬做抵抗,一方面火速要求監察長啟動獨立審查,一方面放出狠話,說死也要死在任上。
但是,作為任期僅剩10個月的他,在面對白宮威壓之下,特別是現在特朗普政府改變策略把矛頭指向個人的時候,我覺得妥協是早晚的事。
就算成本提高是因為通脹、因為方案調整或者施工過程各種變數所導致,和鮑威爾沒有關係,但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歷史上類似案例數不勝數。
甚至“裝修門”可能只是A計劃,下面可能還有針對鮑威爾個人的BC計劃。
這年頭,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當白宮拿起放大鏡調動資源搞某個人的時候,又有幾個人經得起X射線檢查呢?
所以,個人認為,美聯儲降息這件事,快則7月底,慢則第三季度就會有結果。
那麼美聯儲降息對於中國意味著什麼?
這是國內經濟急切盼望的。

美聯儲不降息,我們這邊貨幣政策是不會動的,至少利率是不會大幅度下降的。
講一講其中的邏輯。
中美金融資產定價之錨都是國債利率,中美稍微有點差別就是,美國國債看十年期國債,中國是看三十年期國債。
現在美國十年國債利率是4.45%,我們三十年國債利率是1.85%。
兩者之間有近2.6%的利差,因為這個利差存在導致兩個後果。
其1,外貿企業出口創匯之後,會將資金留在海外買入美國貨幣基金收取高額利息。
國內缺錢就貸款,這裡至少有近2%的套利空間。
其2,國內資金透過各種渠道出境去套利,比如香港就是一個現成的渠道。
兩者疊加導致人民幣匯率壓力一直很大,今年4月8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度達到7.42。
人民幣貶值理論上利好出口,但是中國商品本來競爭力就很強,人民幣匯率貶值對出口影響不大。
但是因為人民幣匯率大幅度貶值,導致我們進口上游資源與能源產品成本大幅度增加。
同時國內消費因為低物價螺旋狀態——也就是需求疲軟,讓我們製造業面臨上游成本增加,下游需求疲軟的雙重打擊,大家都在苦苦支撐。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聯儲不動,我們央行大幅度降息,將進一步拉大中美利差。
出境套利的資金會更大,人民幣匯率壓力會更大。
所以,一旦美聯儲將利率從目前的4.25%下降到1%—2%左右,對於中國就是久旱逢甘露!
我們央行馬上就能將利率下降1%以上。
這將帶來幾個後果。
首先,中美利差縮小,人民幣匯率立竿見影就能升值。
對於製造業而言,進口成本馬上就降下來了,出口影響不大。
目前國內住戶貸款,包括消費貸+經營貸+房貸大致是84萬億,如果利率下降1%,對於國內住戶而言就是每年節約利息8400億。
相當於給居民發了8400億的紅包,這對於消費復甦具有直接的拉動效用。
所以對於製造業而言,過去是進口成本增加疊加下游消費疲軟的雙鬼拍門。
央行一旦大幅度降息形勢立馬就逆轉,變成進口成本下降疊加下游消費復甦的雙重利好。
最後,回到文章的標題。
半個世紀前,共和黨尼克松逼迫自己提名的美聯儲主席伯恩斯降息,尋求連任。
後來訪問中國破冰,西方資本大舉進入東方,助力我們改革開放。
巧了,現在同樣是共和黨的特朗普重演這個劇本,逼迫自己上屆提名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降息,同時特朗普也迫切希望訪華。
尼克松訪華之後,美國爆發大通脹,美國經濟進入至暗時刻。
特朗普訪華之後,美國經濟將同樣面臨美聯儲降息疊加特朗普關稅戰雙重影響,美國爆發大通脹的機率很高,美國經濟同樣有很大機率進入至暗時刻。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一旦美國經濟進入至暗時刻,對於中國而言,相當於在中美博弈的關鍵時期對手莫名其妙自己倒下了!
如同1991年蘇聯突然解體一樣。
這一次大國博弈笑到最後的輪到我們了。
所以,在特朗普逼宮鮑威爾這一局中,我堅定站隊特朗普!
鮑威爾你還在矯情個啥?
特朗普的槍口已經頂在你的脊樑骨上了,識趣的趕緊滾蛋,讓“美國再次偉大”!
由於微信改版,關注後請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與“置頂”,以獲得最及時的文章更新。
為什麼中國商品年年鉅額順差,但服務貿易卻是年年鉅額逆差?
今日星球文章,我們透過2個餐飲的例子,談談為啥“管理水平是目前制約中國發展最大的短板”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