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加入
中國商界老闆學習社群
莊子擅長講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條魚,象徵了莊子的三重人生智慧:不滯於物,不亂於人,不困於心。
而王陽明,則以他的一生,書寫了一個大大的真理——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內心。
……………………………………………………………………….
看懂了莊子的三條魚,和王陽明的一朵花,心解脫了,人也就自在了。
……………………………………………………………………….
莊子的三條魚
……………………………………………………………………….
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這場有點像“抬槓”對話,看似荒唐,實則飽含隱喻。最經典的,莫過於那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你又不是魚,怎麼能知道魚的快樂呢?
……………………………………………………………………….
其實,莊子是想借魚的事情來告訴人們:真正的快樂,是自己覺得快樂,只要自己滿足了,又何必在意他人的眼光呢?
真正的快樂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眼裡的。與其絞盡腦汁去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不如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第三條魚:江湖之魚
這條魚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熟悉,它出自《莊子·內篇·大宗師》:
王陽明的一朵花
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遊玩。朋友指著岩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他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王陽明的回答用現在的話來表達就是:
你沒有看這朵花時,這花就和你的心一樣是寂然,像是沒有存在過一樣;當你來看它時,它的顏色才在這時明明白白地展示在你的面前,這樣便知道這朵花並不是獨立於你的意識而存在的。
未看此花時,並不是此花不存在,而是它本來就存在,只是沒有應機顯現,進入人的意識而已,所以說“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
看到此花時,花就會進入人的意識之中,心就會對這朵花有感通,它就存在人的意識之中,所以說“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一生中遇見的所有風景,都只為你而來,你對了,世界就對了。世界就在你的心中,心美好,一切都美好。
有人說:“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
放下眼前的是非苟且,用美好的心靈面對更廣闊的天地,萬物也會以美好待你。
放下榮辱得失,忽略種種偏見與成見,活出自己的樣子,才是最美的樣子。
END
END
注:本文轉載自網路,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絡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點贊”是喜歡,“在看”是真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