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3月21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在北京懷柔科學城正式透過國家驗收。這是我國建成的國際首個覆蓋日地空間全圈層的綜合性空間環境地基監測設施,標誌著我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能力躍居世界領先地位。
太陽和地球之間的日地空間時常發生的災害性空間天氣,可導致衛星罷工、通訊中斷、電網癱瘓等重大風險,威脅國家安全與基礎設施正常運轉。
“剛建成的子午工程二期,就像給地球戴上了‘太空護目鏡’。它的監測網更大、裝備更精密、觀測更清晰,能更早發現危險徵兆併發出警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副主任、子午工程中心主任李暉說。
子午工程二期大型監測裝置——行星際閃爍監測望遠鏡。
據介紹,子午工程二期於2019年11月開工建設,新增了16個觀測臺站,建成了一批大型監測裝置,其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比如:
-
全球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能連續拍攝比太陽本身寬十倍的立體影像,連日冕爆發都逃不過它的“火眼金睛”; 子午工程二期大型監測裝置——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
-
國際首臺全季節觀測陣列式大口徑雷射雷達,能像夜視儀般穿透高空迷霧,探測範圍直達1000公里,靈敏度是國際同類裝置的100—200倍;
-
全球探測能力最強的三站式相控陣非相干散射雷達,能給上千公里的電離層做CT掃描。
目前子午工程一期和二期已融合執行。與此同時,我國科學家還以子午工程為基礎,率先提出並主導實施國際子午圈大科學計劃。
更多詳情
↓↓↓
空間環境探測再添“超級工具包”
子午工程二期透過國家驗收
海報製作:楊凱 王璠
編輯:王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