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連續寫遊記,但是因為計劃改變將行程縮短了一天,寫字的時間被壓縮,直到昨天開了幾乎12個小時的車歸家,今天裡外收拾了一下,做好了進入緊張開學工作的準備,這才有時間坐下來理一下照片和思緒。
不寫遊記吧,但也算遊記,因為是路上的所見所感。
在渥太華的第三天早起,便和好友沿著河邊的使館區、要人和富人區散步,走到省長官邸附近我還誤以為是公園,從一邊門進去再從另外一個門出來,才注意到標牌和警衛,想到自己隨著前面走進去的路人也跟進去了,東竄西竄又轉出來,也不知道這裡讓不讓人隨便進,正猶豫間,看到幾個腳踏車手嘻嘻哈哈地在門前拍照,然後前呼後擁地騎進去了,這才知道這裡是讓人隨便進的,鬆一口氣。


正門

門前廣場的雕塑

騎車進門的人暢通無阻

遠觀的瀑布終於有機會走近
好友笑話我,看來你還是有思維慣性的。
是啊,省衙門怎麼可以這麼好進?
如果你如我,會驚訝這樣的自由度的話,下面的所見所聞簡直可以讓你震驚。
參觀議會(Parliament)大廳的時候,講解員專門介紹了位於二層的許多排灰色座位,說是給來旁聽的人準備的,旁聽的人什麼人都可以,議會討論之前進來坐下就可以,座位旁邊還有耳機幫助聽得清楚和同聲翻譯(英語和法語),只是不能講話。

我問:什麼人都可以嗎?譬如我,美國人?
她回:當然。
我問:要預約嗎?
她答:不要,先到為大,坐滿為止。
到了各個理事會討論議案的小會議廳,在這中心會議圈的後面(沒拍入照片)也擺了好幾排座位,專門給記者和願意來旁聽的人準備的,也是先到為大坐滿為止,記者在討論之前或之後有采訪的機會,但是會議中間旁聽席上的人是不能打斷的。

好吧,議會開會的大門和理事會議案的小門,也可以這麼好進?
驚訝的人不只有我吧?
沒想到更讓我驚訝的事情還在後面,走出議會參觀,議會廣場前面赫然立著一位加拿大現任總理、聯邦自由黨黨魁、眾議院帕皮諾選區議員賈斯廷·特魯多(Justin Trudeau)的強烈反對者,身裹著旗幟公然抗議,看我舉起相機,他轉身給我擺了一個很專業的姿勢。

好吧,其實也沒什麼驚訝的,在白宮門前,什麼樣抗議者沒有?
還記得蘇格蘭裔美國律師、種植園主、政治家兼演說家,美國開國元勳之一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這個人吧?他曾在1775年3月23日舉行的第二次弗吉尼亞公約會議上有一句流傳至今的著名結語,「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自由果然需要環境,而文明程度的高度則決定著自由的寬度……
譬如:美國。
譬如:加拿大。
譬如:這世界上的很多其他地方……
走出議會山莊,經過幾個街口,你或許就會撞見無家可歸人逗留的地方,這裡當然是另外一種世界,有進收容所過夜的,也有在門外聚集和逗留的,他們的世界我們也許不懂,我們的世界他們或許同樣不屑一顧,但是我們都有相安無事、和平共存的自由,我悄悄地經過,儘量不打擾他們的傍晚時分,這世界原本就多種多樣,少些judgement,多些生存的空間,恐怕就不會有月薪三千記國仇、月薪三萬法國遊這樣的打油詩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