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孕婦被要求“打胎捐骨髓”,網友反應亮了:“活該,你欠他的!”

作者:拂蘇
來源:勵職派
ID:tmp_356139977
“敬愛的恩人,感謝您無私捐贈,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不知可否見上一面,我想當面向您道謝!”
2007年9月13日,河北保定市35歲的白血病患者林海喬飽含熱淚,寫下了這段感人肺腑的話語。
然後將信件鄭重地交託給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希望他們能將卡片轉交給他的救命恩人。
現在的他還不知道,未來他和這位“恩人”的羈絆會這麼深。
01
林海喬出生於河北保定,是食品廠的一名普通工人。
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和一個可愛的女兒。
生活雖沒有大富大貴,倒也簡單安逸。
變故發生在2006年年底。
那天林海喬被檢查出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轟”的一聲,林海喬感覺天塌了。
他還這麼年輕,怎麼就患上如此重病呢?
醫生告訴林海喬,最好的治療辦法找到合適的骨髓,進行幹細胞移植。
身邊的很多親友都一一去醫院進行了配型,可惜沒一人成功。
最終只能求助中華骨髓庫。
漫長的等待過後,好運終於降臨:
有一位志願者的骨髓正好和林海喬匹配成功。
接下來一切就簡單了。
在志願者的捐贈下,林海喬進行了移植手術。
重獲新生的林海喬,迫不及待想見救命恩人一面,他想當面道謝。
卻被骨髓庫告知,無法透露捐贈人的身份資訊。

林海喬很失望,但也沒放棄。
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海喬終於聯絡上了救命恩人。
也就是時年21歲的哈爾濱女孩韓娜。
跨越一千多公里的見面,令林海喬激動到泣不成聲:
“太謝謝你了……”
口頭感謝不夠,他還送上了精心準備的禮物。
02
當韓娜撫摸著林海喬親手編織的圍巾時,也忍不住眼眶泛紅。
她沒想到自己的一次善舉,竟真的挽救了一個人的生命。
在後續交談過程中,林海喬得知韓娜自大學畢業後,一直沒找到穩定工作。
而他的丈夫鍾超勝,目前也處於失業中。
於是林海喬決定出手幫一幫這對善良的小夫妻。
想到妻子江麗的表舅在哈爾濱有些人脈,他便讓妻子去找找關係。

找關係就意味著需要“送禮”。
為了給林海喬治病,家裡存款早就花完,甚至還欠下不少外債。
為了成全丈夫,江麗還是從孃家借了5000元。
依靠著表舅的運作,韓娜夫妻倆進入了一家連鎖超市工作。

被雪中送炭的韓娜夫妻,也是真心感謝林海喬夫妻的幫忙。
此後,兩家人來往頻繁。
逢年過節,林海喬都會給韓娜寄各種禮物。
如果事情到這裡結束,那皆大歡喜。
但,人都是會變的。

從剛開始的“受寵若驚”,到後面的“心安理得”。
韓娜的心態在悄悄發生變化。
後面竟開始主動向林海喬索要禮物,比如:
“我老公馬上過生日了……”
“我懷孕了家裡電腦不是液晶顯示屏有輻射,對孩子不好……”
對於韓娜,林海喬幾乎有求必應。
只是他沒想到,今後有更大麻煩在等著他。
03
韓娜老公鍾超勝脾氣暴躁。
一天,他在超市中捉到了一個小偷,憤怒之下將其打成重傷。
然後就被開除了。
而小偷家人呢,揚言要將他告上法庭。
驚慌失措的韓娜,第一時間向林海喬夫婦求助。
費盡千辛萬苦小偷家人答應和解,條件是賠償5萬元醫療費和精神損失費。
聽到要賠5萬,韓娜當場就情緒崩潰,哭喊著“還是讓我死了算了。”
林海喬見狀於心不忍,答應幫她出這5萬元。
可他們家也不富裕,唯一的資產就是祖上傳下來的老房子。
最終,林海喬咬牙將房子以32萬元的低價賣掉了。
搬家那天,江麗哭成了淚人。
為了報恩,他們幾乎傾盡所有。
但很顯然,韓娜並沒有滿足。
回過頭來,再次請求林海喬幫她老公重新找份工作。
金錢債好還,人情債難還!
這一次,林海喬還是遂了他們的心願。
就在所有人覺得一切塵埃落地之時,一個意外發生了。
04
那天林海喬在家裡拖地,突然雙腿一軟昏倒在地。
白血病又復發了。
醫生告訴他們,必須再次進行骨髓移植。

緊急關頭,林海喬第一時間想到了韓娜。
他顫抖著撥通了韓娜的電話,說明了情況。
雖然當時已身懷有孕,但在醫生說明捐贈不會影響胎兒後,韓娜還是捐獻了骨髓。
可惜這次骨髓沒能在林海喬體內生根發芽,手術徹底失敗了。
醫生說,韓娜腹中的胎兒血液裡,存在著與林海喬相斥的抗體。
要想讓骨髓捐贈成功,辦法只有一個。
那就是讓孕婦打掉胎兒,再進行骨髓移植手術。
猶如救命稻草般,江麗緊緊抓住韓娜懇求:
"小娜,我知道這個要求很過分,但是…你能不能考慮…為了救海喬…"
韓娜瞬間明白了江麗的意思,她的臉色變得蒼白。
她輕輕摸著自己的腹部,眼中閃過一絲猶豫——
“就算打掉胎兒,也不一定能移植成功。”
想到這,韓娜夫妻決定“出逃”。
他們更換了手機號,悄悄辭職回到了農村老家,以此躲避江麗的糾纏。
而林海喬這邊呢?
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骨髓,只能靠化療來苦苦支撐。
看著丈夫受盡折磨,賣房所剩的錢如今也所剩無幾,江麗開始怨恨韓娜的薄情寡義。
一氣之下,她將韓娜告上法庭。
要求對方償還這些年贈與的禮物和金錢,以及為他們找工作的費用。
共計8.2萬餘元。

法庭上,雙方激烈爭辯,法官也做出了判決:
韓娜返還林海喬夫婦這些年來贈送的禮物價值。
然而,這筆錢並沒有能夠挽救林海喬的生命。
最終林海喬遺憾離開了人世。
事情曝光後,全網一片譁然。
有人同情江麗的遭遇,也有人為韓娜的處境感到為難。
誰是誰非,根本就說不清楚。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供患見面問題上,有關部門一直持謹慎態度。
就是害怕發生類似糾紛:
受捐者心存感激,捐獻者索求無度……
好好的一場善舉,變為各種形式的“道德綁架”。
這已經背離了“捐獻”的初衷,若長此發展下去,雙方都會不勝其擾。
而且拒絕供患見面,也是為了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
例如,我國一著名歌手不幸去世,家人根據她的遺願,捐出了眼角膜。
但在捐受過程中未能遵循“雙盲原則”。
其中一名四川小夥得知自己接受的角膜來自這位歌手時,感到“壓力大”,甚至一度影響到他的康復。
試問,這樣的捐贈還有意義嗎?
捐獻器官和接受器官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重要節點,但不是唯一的節點。
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誰也無法保證,疾病會不會復發?需不需要二次捐贈?
可能骨髓捐贈是可以反覆多次的,但如果是其他只能捐贈一次器官呢?
到那時,捐贈者被架上高臺,左右為難。
一旦他拒絕,患者為了活命會不會鋌而走險?
要知道,生死麵前,人性禁不起試探!
所以,對待陌生人的善意,不去打擾,默默接受也是一種祝福。
如果真的受之有愧,不妨將這份溫暖,轉移到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讓更多人從這份善意中獲益,不好嗎?
— E N D —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作者:拂蘇,本文經授權轉自微信公眾號“勵職派”(ID:tmp_356139977),據說關注勵職派的人都愛上了派叔有趣的靈魂。

你也“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