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料標註工廠到國會大廳:ScaleAI如何走到美國科技與政治的舞臺中央

2025 年 1 月的華盛頓特區,寒氣未消,政治氣候卻已驟然升溫。國會大廈圓頂下,特朗普第二次就職典禮的主會場燈光璀璨。在這權力重組的時刻,科技界的巨頭們已經各就各位——貝索斯、扎克伯格、埃隆·馬斯克……,他們坐在特朗普家族後方的黃金位置上,甚至位元朗普自己內閣成員的座位要更靠前。
而在不遠處,還有一個相當年輕的面孔——Scale AI 的創始人,年僅 28 歲的 Alexandr Wang,這位曾被稱為“世界最年輕白手起家億萬富翁”的華裔科技明星。作為一個資歷不算深厚的非政界人士,他能參與到這象徵權力核心的典禮已屬不易,但他的位置卻與他的野心不符——他與 OpenAI 的 CEO 山姆·奧特曼一起被安排在了邊緣區域。
Wang 顯然不打算止步於此。就職典禮結束後的第二天,他便在《華盛頓郵報》上刊登了整版廣告:“親愛的特朗普總統,美國必須贏得 AI 戰爭。”他毫不掩飾地表現了他的政治野心和戰略意圖——透過將 AI 議題與國家安全掛鉤,為自己和 Scale AI 在新政府中謀求更大的影響力。
Scale AI:表裡不一的資料標註帝國
Alexandr Wang 的成長軌跡帶有典型的矽谷成功故事色彩。他出生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這個地方因為是第一顆原子彈的設計地而聞名於世。他的父母都是中國移民,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擔任核物理學家,這給他奠定了深厚的科學技術基礎。
Wang 自小就顯露出數學天賦,熱衷於參加程式設計比賽。他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但和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科技界的明星一樣,Wang 在讀了僅僅一年大學後便輟學創業。
2016 年,19 歲的 Wang 與 21 歲的 Lucy Guo 在 Y Combinator 創業加速器的支援下共同創立了 Scale AI。當時,他們的想法是建立一個一站式服務平臺,為無法透過演算法完成的任務提供人工勞動力。這一定位可以說是 AI 的反面,但卻填補了市場空白。
圖丨 Wang 與 Lucy Guo(來源:Scale AI)
Scale AI 的商業模式核心在於資料標註服務。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各大汽車公司擁有數百萬英里的道路駕駛影片,但缺乏足夠的人力來稽核和標記這些資料。Scale AI 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短短幾年內,Scale AI 的客戶名單迅速擴大到包括豐田本田等國際汽車製造商,以及 Waymo 等矽谷科技巨頭。僅與蘋果公司秘密自動駕駛部門的合同,就為 Scale AI 帶來了超過 1,000 萬美元的收入。
2019 年 8 月,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 向 Scale AI 投資 1 億美元,讓它成功邁入獨角獸行列中,隨後 20 個月內,公司又籌集了 5.8 億美元,最終估值超過 70 億美元。到 2021 年,當時 24 歲的 Wang 成為了“世界上最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
而生成式 AI 的興起,給 Scale AI 帶來了一個更廣闊的市場。
對於任何 AI 系統,特別是大型語言模型,其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用於訓練的資料質量。Scale AI 正是抓住了這一需求,為包括 OpenAI、微軟Meta谷歌在內的科技巨頭提供資料服務。
Wang 將公司定位為“生成式 AI 淘金熱中的鐵鍬和鎬”,它並不直接開發 AI 模型,而是為 AI 模型的開發者提供關鍵資源。其運作依靠兩大關鍵要素:先進的軟體和龐大的人力資源網路,而後者主要來源於其子公司 Remotasks 和 Outlier AI(二者現在已經合併)。
Scale AI 一直刻意模糊模糊著與其子公司的關係。兩家公司的網站互不提及對方,形成了品牌的完全分離。據前員工透露,這種策略的目的是為了對競爭對手隱藏其商業策略並規避潛在的公眾審查,雖然 Scale AI 對外解釋稱這是為了保護客戶機密。
於是,在 Scale AI 內部,就形成了一個層次分明的勞動力結構。金字塔頂端是少數核心全職員工,位於美國舊金山總部;中間層是分佈在多個國家的承包商;而最底層、也是人數最多的是全球超過 24 萬名臨時工,主要分佈在肯亞、菲律賓和委內瑞拉等國家,這些工作人員的時薪據悉普遍不到 1 美元。
圖丨相關報道(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
這種模式既成就了 Scale AI——它讓 Scale AI 能夠以相對低廉的成本提供大規模資料標註服務,也讓它能夠同時擁有兩種身份:對外是一家高科技 AI 公司,對內則依賴於一支龐大的低成本全球勞動力隊伍——也給它帶來諸多爭議。
挑戰重重
近年來,Scale AI 面臨多起勞工訴訟。據英國牛津大學 2022 年對 15 個數字勞動平臺工作條件的研究發現,Remotasks 在 10 項“公平工作”標準中僅滿足 2 項,在公平報酬(據早期員工稱平均時薪僅為幾分錢)和公平代表方面未達標。研究人員還指出,其與 Scale AI 關聯的“模糊化”造成了混亂,可能“導致工人更容易受到剝削”。主研究員 Kelle Howson 將 Remotasks 等數字勞動服務上的資料標註員比作許多相同國家的服裝廠工人,並且“對這些工作條件幾乎沒有任何問責”。
僅 2025 年 1 月這一個月內,Scale AI 就遭遇了三起工人訴訟。首先是兩起關於薪資和工人身份的訴訟,前員工指控 Scale AI 實際支付的薪酬低於最低工資標準,並錯誤地將應該被分類為正式員工的工作者歸為合同工,從而剝奪了他們應得的加班費、病假和其他福利。
圖丨相關報道(來源:TechCrunch)
而第三起工人訴訟則指控其在沒有適當安全保障的情況下讓工人審查令人不安的內容,導致心理創傷。原告聲稱,他們被迫撰寫關於暴力和虐待(包括兒童虐待)的令人不安的提示詞,卻沒有得到適當的心理支援,並在尋求心理健康諮詢時遭到報復。
2025 年 3 月,有訊息稱美國勞工部已對 Scale AI 展開調查,懷疑其違反《公平勞動標準法》。據報道,這一調查啟動於近一年前拜登政府時期,但直到最近才被披露。該調查主要關注公司是否遵守公平薪酬標準和工作條件。
Scale AI 的發言人對媒體表示,公司強烈反對其薪酬過低或虐待貢獻者的指控。他聲稱公司完全符合《公平勞動標準法》,並努力確保其薪酬率根據當地標準為貢獻者提供生活工資。他還堅稱,幾乎所有付款都按時支付,超過 90% 的關於支付的詢問在三天內得到解決。
除道德爭議外,Scale AI 的商業模式也面臨可持續性挑戰。正如 Hive 聯合創始人 Kevin Guo 所指出,資料標註本質上是一種商品業務,面臨激烈價格競爭。隨著 Turing 和 Mercor 等競爭對手崛起,Scale AI 需要構建更強大的技術護城河維持領先地位。
更大的威脅來自 AI 自身的發展。隨著 DeepSeek-R1 等推理模型崛起,模型後訓練工作正逐漸移至開發公司內部,對人工標註和評估的依賴大幅減少,直接挑戰 Scale AI 的核心業務。
面對這些挑戰,Scale AI 開始調整業務策略,開發名為“專家匹配”的新產品,允許研究機構搜尋、篩選 Scale 網路中的專家參與資料整理專案;提供模型評估服務,評估行業頂級大型語言模型的效能和安全性;同時構建應用業務,幫助摩根士丹利、Chegg 和埃森哲等公司將 AI 整合到業務中。而 Wang 也開始積極尋求政治籌碼,希望透過政府關係來應對這些挑戰。
“精明的機會主義者”‍
Wang 向來熱衷於政治活動。The Information 報道稱,Wang 自創辦 Scale AI  以來表現得像一個“精明的機會主義者”。他“已經在矽谷上層站穩腳跟,部分原因是他有進入正確場合並確保高層人脈的天賦,這些人脈可以給這個年輕的創始人帶來更多財富”。
隨著特朗普政治前景的上升,Wang 開始有意識地重塑個人和公司形象。據 The Information 報道,2024 年,當特朗普在民調中開始領先時,Wang 推出了 Scale AI 的“MEI”系統——merit(功績)、excellence(卓越)和 intelligence(智慧),作為對多元、公平和包容(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的替代。
在特朗普勝選後,Wang 的政治活動明顯加速。除了參加就職典禮和釋出公開信外,他還與政治顧問亞歷克斯·布魯塞維茨(Alex Bruesewitz)建立了密切關係,後者曾為特朗普及其家族成員提供媒體策略服務。Wang 與布魯塞維茨一起參加了右翼的知名人員 Theo Von 的播客錄製(他曾在總統競選期間對特朗普進行了一次產生很大影響的採訪)。
就職典禮結束後第二天,Wang 就在《華盛頓郵報》上刊登了整版廣告:“親愛的特朗普總統,美國必須贏得 AI 戰爭”,這個誇張的表達在 AI 行業引起了軒然大波。據多位訊息人士透露,他隨後返回華盛頓特區,會見了特朗普政府成員以及眾議院議長 Mike Johnson 和共和黨參議員 John Thune 和 John Barrasso。
圖丨 Wang 刊登在《華盛頓郵報》上的公開信(來源:X
由於特朗普政府對“AI 安全”的興趣不大,甚至在上任數小時內就開始拆除拜登的 AI 相關立法議程,包括建立監管基礎設施的初步努力。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Wang 精心設計了一套將 AI 安全與國家安全繫結的敘事,並將 Scale AI 定位為這一領域的權威和理想合作伙伴。他在公開信中提出美國應採取五大步驟來贏得與中國的“AI 戰爭”,包括政府增加資料和計算投資、審查自身法規以確保未來有大量 AI 相關就業機會、使聯邦機構在 2027 年前“做好 AI 準備”等。
這些建議顯然對 Scale AI 有利——政府增加資料支出直接有利於公司業務,更寬鬆的法規和更多 AI 就業也有助於維持其外包勞務模式。
除此之外,Wang 對中國的“鷹派觀點”也一直是他為自己增加政治資本的手段之一。儘管擁有中國血統,但他一直是美國科技界對華最強硬的聲音之一。他將當前局勢描述為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競爭,稱中國為“美國最大的地緣政治競爭者”,曾兩次向白宮某特別委員會彙報他對中國的觀點,民主黨國會議員拉賈·克里希納穆爾西稱讚他“非常有見地”。
在這場“戰爭”裡,Wang 非常擔心 AI 將允許中國“跨越”西方國家的軍事實力。在 2025 年 1 月達沃斯論壇上,他警告稱,儘管有出口管制,但 DeepSeek 仍獲得了至少 5 萬塊 H100 GPU 晶片來訓練其模型。他還強調美國和中國的大型語言模型在價值觀上存在根本差異,認為美國模型體現了“民主自由”,而中國模型則不然。
圖丨 Alexandr Wang 在達沃斯論壇接受採訪(來源:CNBC)
但這種將 AI 發展框定為“戰爭”的說法並不為許多人所接受。前 Twitch CEO Emmett Shear 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批評道:“這是一個可怕的框架——我們並非處於戰爭狀態。我們同在一條船上,如果我們將 AI 發展變成一場戰爭,我們很可能都會滅亡。”
HTC 全球副總裁 Alvin Wang Graylin 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表專欄文章表示:“人工智慧競爭不是零和遊戲,在中美人工智慧軍備競賽中沒有贏家”。
圖丨相關文章(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不過,對於一家希望獲取聯邦資金的公司來說,強調中國威脅的敘事顯然是有用的。透過警告中國 AI 的不斷增長的能力,並指出美國政府在國防 AI 方面投資不足,Wang 為 Scale AI 爭取更多國防合同鋪平了道路。
從矽谷到五角大樓
在這一系列努力下,Scale AI 也如願拉近了與特朗普政府的關係。公司前董事總經理 Michael Kratsios 被提名為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新主任,正等待國會確認。值得一提的是,Kratsios 是特朗普一派的老面孔,曾在第一屆特朗普政府擔任美國首席技術官四年。
2 月,Wang 參加巴黎 AI 峰會,在一個需要安全許可的閉門會議上發言,主題為“透過行業與政府合作推動值得信賴的 AI 創新”(儘管他的鷹派觀點並不為許多參會者所接受)。同日,他出席了由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愛麗捨宮舉辦的私人晚宴,與約 150 位嘉賓共進晚餐,包括副總統 JD·萬斯、外國國家元首和其他科技領袖。據與會者透露,在少數幾位被邀請發言的嘉賓中,Wang 是其中之一。
圖丨 Wang 在巴黎 AI 峰會上(來源:X)
隨著政治關係的深入,Scale AI 的政府合同也在增加。
2025 年 3 月 5 日,Scale AI 宣佈了一項里程碑式的協議——與美國國防部簽署了“Thunderforge”專案合同,這是國防部利用 AI 代理進行美國軍事規劃和行動的“旗艦計劃”。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是一項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合同,標誌著 Wang 和 Scale AI 從資料標註提供商向軍事 AI 領域的重大轉型。
該專案由美國國防創新部(DIU,Defense Innovation Unit)主導,Scale AI 將與包括 Anduril微軟在內的“全球技術合作夥伴”團隊共同開發和部署 AI 代理。這些 AI 系統將用於建模和模擬、決策支援、行動方案提議,甚至自動化工作流程。
DIU 在新聞稿中稱這標誌著“向 AI 驅動、資料驅動戰爭的決定性轉變”,將“加速決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 Scale AI 提到系統將在“人類監督”下執行,但 DIU 並未在其宣告中強調這一點。
對 Wang 而言,Thunderforge 專案不止是一個商業上的勝利,更是他長期以來主張的“美國必須贏得 AI 戰爭”理念的具體實施。透過這一合同,Scale AI 成功從 170 個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Wang 在白宮的聲量,也得以進一步提高。不過,Wang 的野心大概並不滿足於此,如同他在去年秋天與 Scale 投資者 Index Partners 的一次採訪中所說:“我擔心的是,我們的進展速度實在太慢。”或許,足夠多的話語權才能驅散他的身份焦慮和外界對 Scale AI 在商業上的可持續性的質疑吧。
參考資料:
1.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government-deals-palace-dinner-scale-ais-billionaire-ceo-eyes-grander-stage-politics?rc=ulenge
2.https://siliconangle.com/2025/03/06/scale-ai-faces-probe-amid-allegations-underpaying-data-labeling-contractors/
3.https://www.cnbc.com/2025/03/05/scale-ai-announces-multimillion-dollar-defense-military-deal.html
4.https://theweek.com/news/technology/961534/alexandr-wang-profile
5.https://techcrunch.com/2025/01/21/scale-ais-alexandr-wang-has-published-an-open-letter-lobbying-trump-to-invest-in-ai/
運營/排版:何晨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