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元的“貴婦水”,被年輕人嫌棄?

1穀雨精華水=0.8神仙水=1.6香奈兒精華水。
穀雨幣,成了新晉美妝護膚界的換算單位。這源於一向走大眾路線的護膚品牌穀雨,不久前推出了一款售價950元150ml裝的精華水,近千元的售價,按照同期其他同類產品的價格換算,一瓶穀雨四時靈露精華水,接近“精華水頂流”SK-II神仙水的價格,遠高於國際大牌香奈兒的價格。
穀雨四十靈露精華水,原售價950元,折後800元
穀雨天貓旗艦店截圖
此前穀雨的產品均價在百元左右,因而此番新品被一些網友質疑是不是在“割韭菜”,引發爭議。
穀雨,怎麼敢“一步登天”?
穀雨,困在平價裡?
每一個國貨護膚品牌,或許都有一個“高階夢”。只不過,穀雨的步子邁大了。
穀雨一向主打的都是大眾價位,在其天貓旗艦店,銷量100萬+的產品中,賣得最好的是氨基酸洗面奶,售價79元,其次是美白奶罐面霜,售價149元,其中最貴的售價219元的產品還是“水+乳”的套裝。
統計其銷量TOP10的產品,均價為161元,除去套裝,全線產品幾乎都在300元之下。甚至在微信社群中,不乏199元任選4款的活動。
微信小程式
四時靈露精華水的面市,以950元(當前活動折後800元)的售價一舉成為穀雨所有產品中售價最高的一款,也直接擠進一線國際大牌的價格帶。穀雨是否想透過此次新品試水高階化,有意思報告聯絡了穀雨,但截至發稿穀雨未對此作出回應。
在資深日化美妝行業從業者嘉明看來,現在很多國貨日化品牌都是從平價起家,而後開始高階化路線。平價起家是因為新品牌開啟市場的第一步,價效比往往是容易成功的,而高階化也無可厚非,和國際大牌看齊,更高階的產品,往往擁有更大的溢價空間,這才是盈利的根本。
向大牌看齊不是問題,但穀雨的問題或是,根基還不夠穩就向上走。一瓶一兩百元的產品還可以“試錯”,但一瓶近千元的產品,總要給消費者一個有力的理由。穀雨似乎並未說出所以然來,在其天貓旗艦店,高階新品已上架一月,但銷量僅有900+。
在資深日化專家馮建軍看來,一個大眾品牌想要高階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需在建立龐大消費基數的情況下,再去撬動高階人群,這背後要下一系列的品牌功夫。
例如歐萊雅,也是先有了大眾產品,收穫了大眾知名度之後,才推出了小蜜罐等更高階的產品。更重要的是,比起在原品牌裡撬動高階人群,高階化更好的方式是搭建新的品牌,歐萊雅旗下的赫蓮娜,走的便是有別於歐萊雅的高階路線。
無論用哪種方式高階化,馮建軍認為,國際大牌之所以賣得貴,必不可少的便是大量銷售和營銷費用的投入。比如雅詩蘭黛、蘭蔻、SK-II等大牌,一方面在百貨商場有專櫃,在高階感上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有大量的廣告、代言人投入,這些撐起了品牌力,讓消費者覺得“貴有所值”。
再看穀雨,誕生於2016年的穀雨長期做的都是線上生意,入駐在各大電商平臺,直到2022年才開始線上下有點位,不過並未在百貨商場開設專櫃,而是在如調色師、三福等集合店中擁有了一席之地。
在營銷上,穀雨走的也大多是網紅品牌社交平臺的路線,除了小紅書種草之外,還投放了大量的B站UP主,比如不少影視解說甚至段子類的影片中都有穀雨的身影。

穀雨在B站UP主的投放

B站截圖
在嘉明看來,國際大牌從在中國賣出第一瓶產品之時,就在講“貴的就是好的”的故事,然而穀雨講了很多年“便宜好用”的故事,調性已經定位好了,突然開始講新故事,就會陷入“追求價效比的人覺得你在割韭菜,追求高階的人又不稀罕買你”的處境。
當然,品牌力是一方面,對於日趨理性的中國消費者而言,產品好不好用,才是關鍵。
中式功效,是噱頭嗎?
穀雨的貴价精華水,雖然在價格上令消費者內心一震,但真正遭到質疑的是它的成分。
根據穀雨天貓旗艦店中的產品介紹,四時靈露精華水主打的是“四時靈植”——檀香木、牡丹、赤芝和積雪草,並且還添加了穀雨招牌美白成分光甘草定。
天貓旗艦店
不過細看四時靈露精華水的配料表,除了“羥基積雪草甙”(積雪草成分)位列主成分表第14位之外,其餘提到的“關鍵”成分都在小字“其他微量成分”中出現。比如“光甘草定”位列總第19位、其他微量成分第1位,牡丹、檀香木、赤芝等成分則皆在30位開外,在其他微量成分表裡也大多在末尾。
“有效成分”逐漸成為新一代消費者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KOL開始在網上科普護膚品的成分,掀起了成分黨的潮流。
尤其是2021年,《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施行,對化妝品的產品、原料、功效宣稱等有了更詳盡的要求,使成分黨潮流上升到了新的階段。
這意味著,成分添加了多少、有多少效果,才是產品力的根本。在穀雨官網上,最常見的“話術”便是打上了“傳統”“植物”的標籤。比如,在品牌介紹裡穀雨提到它“起源於中國傳統時節文化”“激發珍稀植萃能量”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穀雨還有一件事在行業內沸沸揚揚。近日,穀雨在包括公眾號在內的不同平臺發文稱,穀雨成為了首個登上國際頂尖期刊Nature的國貨護膚品牌,在Nature上釋出了獨家專訪文章,對穀雨的美白創新研究成果進行深入報道,並且聚焦報道了穀雨對中國特色植物的研究。
有趣的是,所謂“首登國際頂尖期刊Nature”,實際上不過是在期刊的廣告專欄做了一次投放。在穀雨的官方公眾號推文的配圖中,還故意隱掉了“ADVERTISEMENT FEATURE”(專題廣告)的字樣。
穀雨微信公眾號截圖
嘉明認為,日化品牌產品力的護城河,一定是研發和技術打造的壁壘。這就好比,SK-II的神仙水、赫蓮娜的黑繃帶以及雅詩蘭黛的小棕瓶並不只憑藉著名字深入人心,伴隨而來的是其主打的護城河成分,比如神仙水裡的Pitera、黑繃帶裡的玻色因以及小棕瓶裡的二裂酵母提取物。
為什麼國貨護膚品牌在提到成分的時候,就變成了語焉不詳的“XX草”和“XX花”了呢?
這背後其實有著行業和國情的背景。據言安堂CEO、資深研發工程師趙國慶介紹,全世界在活性物質的選擇上有四大技術,其一是與人體生理反應相關的技術,代表物如煙醯胺等;其二是生物合成/發酵技術,代表物如二裂酵母等;其三是芳療相關的技術,如各種植物精油等;最後一類則是植物提取技術,如穀雨使用的光甘草定(甘草提取)等。
馮建軍進一步指出,日化背後是精細化工產業,這對中國而言是舶來品。精細化工在西方發展了近百年,而中國的美妝護膚只走了30餘年。無疑,在生物化學合成等技術方面並不足以比肩,反而花草植物等成分在中國有著歷史和傳承,外加上中醫藥的文化脈絡,對消費者而言接受度、包容度也更高。
當然,這背後也有著成本和安全的考量。在資深研發經理、科普博主言雨瀟看來,選擇植物成分的成本並不會很高,一方面是不少品牌選用的植物都是有史料文獻記載的有用植物,我們使用經過老祖宗精選過的植物,再依據科學方法篩選一次,比起大海撈針式尋找,減少了試錯成本。
另一方面,植物成分想要達到好的護膚效果,免不了經過富集、濃縮、萃取、包裹等“價格不菲”的步驟,但如果只是簡單的提取,使用有效成分含量低、純度不高的原料,價格便具有了優勢。
同時,植物成分中有一部分屬於藥、食、妝同源,是經過長期實踐的成分,具有效用的同時安全性高,比起有功,更可能無過。
因此,除了穀雨在繫結例如甘草、人參等植物之外,大部分國貨品牌都在卷植物。如老牌相宜本草主打的是紅景天,薇諾娜有青刺果和馬齒莧,林清軒有紅山茶花,自然堂有雪松、雪蓮,玉澤有積雪草等等。
雖然都卷中國植物,但還各不相同。言雨瀟認為,日化中的植物提取還是一片藍海,品牌們也會避開相同的植物,畢竟一旦進入同一款植物的賽道,能卷的就只剩下價格戰了。
在趙國慶看來,卷“中式功效”的問題在於,關於植物、中草藥的循證醫學研究還不充足,有科學依據的中式功效護膚尚處於從0到1的孵化階段,這一代的配方師們才開始去補足背後的基礎研究。但潛力在於,中國地大物博,中草藥、中國植物是一份寶藏,裡面蘊含了非常多創新的可能。
“新一代的中式功效,已經從某某植物提取物,定位到了更精準的有效成分本身,不再是一團糨糊,需要的只是時間而已。”趙國慶說。
在政策上,也看到了不斷演進的要求,透過法律法規,倒逼企業更嚴謹、更科學。比如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過渡期1年)的《最佳化化妝品安全評估管理若干措施》,由國家藥監局制定,重點在於對安全評估資料實施分類管理。
“對於風險較高的產品,如兒童化妝品、祛斑美白類化妝品等產品,要求企業繼續提交完整的安全評估報告;另一方面,對於風險較低的產品,企業可提交安全評估基本結論,其安全評估報告由企業留檔備查。此外,明確企業在缺少少量原料安全評估資料時,可以補充開展終產品安全性測試,將其結論與安全評估報告一併作為產品安全性的評價依據。”
未來,中式功效,或許不再是一個營銷上的概念,而是真的成為國貨美妝護膚之光。
作者:屈博洋
編輯:陳燕妮
值班編輯:屈博洋
「點選即刻擁有我兔手機殼」
有意思報告影片
推薦閱讀
北上廣白領,盯上臨期美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