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塞拜然航班空難的真兇不太可能是鳥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亞塞拜然航空8243次航班失事不是所謂的鳥撞,而是人為因素。
1,鳥撞一說來自俄羅斯/亞塞拜然相關部門單方面說法,尚無其他信源支援。
2,現有的影片和影像資料沒有典型的鳥撞表現。鳥撞造成嚴重事故的最大可能是撞壞發動機,影片和應答機資料看,直到最後時刻,失事飛機發動機外包絡完整,沒有起火冒煙的跡象,甚至可能可以響應駕駛艙的油門杆動作。
3,機身後部出現大量向內的破洞,非常類似鎧甲防空系統之類的輕型防空導彈近炸引信破片戰鬥部造成的毀傷。機艙內倖存者拍攝的至少一個影片顯示他的救生衣被碎片擊破。
4,有俄羅斯官方訊息聲稱事發當天航班目的車臣格羅茲尼機場大霧能見度低無法降落,我查了一下機場的天氣報文,當天格羅茲尼機場雲底高度800英尺,能見度3500米,並不算差。
5,航班起飛之後一大段飛行雷達資料丟失,因為俄羅斯在車臣附近空域進行了干擾。
6,干擾的原因是戰爭。雖然這裡並不在俄烏戰爭前線,但是自開戰以來,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一直以裡海空域為“堡壘區”向戰區發射巡航導彈。但是,這塊空域卻並沒有被關閉,民航一直在飛。
7,車臣首都格羅茲尼,也離戰爭很近,最近幾個月來,烏克蘭使用輕型民用飛機改裝的無人機對格羅茲尼進行了多次攻擊。同樣,格羅茲尼的空域也沒有關閉,民航也在飛。
8,事發飛機遭遇嚴重損傷後最直接的問題看起來是液壓系統失效。作為一個線傳操縱飛機,假設我們看到的後機身特別是垂尾和平尾上的破損導致液壓系統失效,飛行員就無法控制方向舵和升降舵,甚至會殃及其他舵面的操縱。影片裡最後階段用來在降落時候增加升力的襟翼也沒有放下。最開始我判斷是發動機失效,機組為了保證空速採取了“光滑構型”,但仔細看來並不是。因為起落架放下了。
9,放起落架有一套獨立的系統,可以不受液壓系統失效的影響。
10,不管是飛機最後時刻的姿態,還是從應答機傳回的資料看,J2-8243航班的機組進行了異常掙扎的自救。似乎在舵面失效的情況下,機組在用發動機來作為最後的控制手段,多達一百多次的波浪狀飛行,實際上機組在用增大減小發動機推力來改變飛機的速度和高度。而接地前的持續左轉彎,實際上是用減少左側發動機推力,利用左右推力差的方式改變航向。
11,距離事發地最近的機場其實是裡海西岸的俄羅斯馬哈奇卡拉機場,當時具備降落的氣象條件。但是機組捨近求遠,掙扎著飛到三百公里外的裡海東岸哈薩克阿克套。可能他們想起了十年前被擊落的馬航MH17航班。可能他們最後的願望是至少死得明白。

這太困難了,太困難了。航班上每一個被拯救的生命,都要感謝犧牲了的兩位飛行員。

以上文章首發於知名科普博主瘦駝老師的微信公眾號,已獲授權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