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而降的危機——揭秘近地天體及行星防禦系統|MITCEO未來沙龍EP5

星空攝影師/業餘天文學家,麻省理工學院(MIT)化學系第一年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天體化學(astrochemistry)。他還在MIT Kavli Institute for Astrophysics and Space Research (MKI) 擔任公眾科學傳播專案Astrogazers的成員。
MKI是麻省理工學院下屬的天體物理與空間研究頂尖機構之一,致力於從理論研究到空間任務硬體開發的全鏈條科學探索。該機構參與了包括 NASA、ESA等多個國際天文與宇宙學重大專案。
他本科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曾為南京天文愛好者協會(南天協)核心會員兼青少年研學團講師、南京天文高校聯合會(南天聯)成員兼紫金山天文臺講解員、南京師範大學天文社野外觀測講解員。其星空攝影作品曾多次榮登國內最大天文分享平臺“巡星客”的每日一圖,還曾獲第十八屆“牧夫杯”天文攝影比賽第一名、曾在南京市圖書館展覽。其耕耘天文科普六年,天文科普課程曾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天文創新作品競賽一等獎,目前致力於建設MIT乃至全波士頓的華語天文科普生態圈。
在本期活動中,任煥宇將帶領大家深入瞭解小行星撞地球的潛在威脅以及人類的應對策略。他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講解:
小行星2024 YR4的撞擊預警介紹這顆小行星的尺寸、撞擊能量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
小行星與其他天體的區別:透過生動的對比,幫助大家理解小行星、彗星、流星和隕石的概念。
歷史撞擊事件:回顧車里雅賓斯克事件、通古斯大爆炸以及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等著名事件,探討它們對地球的影響。
望遠鏡巡天系統介紹全球主要的望遠鏡巡天系統,如ATLAS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以及它們在監測近地天體中的作用。
近地小行星防禦計劃探討人類如何透過動能撞擊、引力拖車等技術應對潛在威脅,包括NASA的DART任務和中國的相關戰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