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ura Putnam至今無法相信,自己1歲和2歲的兒子竟在日託中心被當作“實驗品”。去年8月,一名前員工向她透露,Apple Blossom兒童看護中心的工作人員經常給孩子們分發褪黑素軟糖,以幫助午睡困難的幼兒入睡。
“當我向4歲的大兒子展示褪黑素軟糖照片時,他立刻模仿起打呼嚕的聲音,說‘弟弟每天也會吃’。”Laura哽咽道。更令她心寒的是,小兒子尚不會說話,卻能準確指認出餵食者的名字。
另一位母親Lindsay Corcoran的遭遇如出一轍。她在檢視前員工提供的簡訊證據時,赫然發現自己女兒的名字出現在被餵食名單中。“我們從未授權日託中心給孩子服用任何藥物!”她憤怒地表示。
事件曝光後,緬因州衛生與公共服務部介入調查。經過四個月的取證,該部門於2023年12月認定Laura的大兒子為“受虐待/被忽視的受害者”。然而,日託中心老闆Alison Lakin隨即提出上訴,今年1月,原認定竟被以“證據不足”為由撤銷。
“他們給不會說話的孩子餵食未經研究的藥物,這怎麼不算虐待?”Laura對官方處理結果深感失望。Alison Lakin則堅稱機構“擁有良好聲譽”,強調“始終專注為孩子提供最用心的照料”。
褪黑素在美國雖為非處方補充劑,但醫學界對其在兒童中的使用持審慎態度。波士頓兒童醫院睡眠醫學專家指出:“我們不建議5歲以下兒童使用褪黑素,這相當於在孩子體內放入一種我們尚未充分了解的物質。”
資料顯示,全美因誤服或過量攝入褪黑素而求助的兒童數量近十年持續上升。儘管部分家長認為其“天然無害”,但長期影響仍缺乏研究,尤其可能對發育中的神經系統造成潛在風險。
Laura的遭遇並非孤例。去年,新罕布什爾州和華盛頓州的日託中心均因私發褪黑素引發爭議,印第安納州一家托育機構負責人更因此被判入獄6個月。這些案件暴露出一個共同問題:托育行業藥物管理的法律邊界模糊不清。
“家長將孩子託付給日託中心,是基於對專業機構的信任。”兒童權益律師指出,“若從業者能隨意決定給孩子用藥,這種信任將徹底瓦解。”目前,僅少數州明確要求托育機構用藥需家長書面授權,多數地區仍依賴行業自律。
隨著褪黑素濫用爭議持續發酵,越來越多家長開始質問:當托育機構越過醫療紅線,誰該為孩子們的安全兜底?這場圍繞“睡眠神器”的爭議,或許只是揭開兒童照護行業亂象的冰山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