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週,日本京都剛剛宣佈提高了“遊客稅”的金額。
從2026年3月開始,遊客在京都住宿將要繳納最高10000日元(約466人民幣)的稅款,之前這一稅款的最高上限還是1000日元。

雖然只有價格很高的酒店才能對應這麼多的稅,大部分情況稅款都在50(人民幣)以下,但提高遊客稅額背後的訊號還是顯而易見。

(對應人民幣280/930/2330/4660/更高價格的酒店,分別收稅人民幣9/18/47/186/466)
官方表示,將利用增加的收入採取措施支援旅遊業,完善遊客接待環境,並提高遊客和居民的災害應對能力。
但在當地民眾看來,京都這麼搞,確實是“忍到極限”了…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日本就一直在炒“觀光公害”的概念。
“觀光公害”指的是旅遊目的地在迎來大量遊客時,其行為對本地居民造成大規模的影響。
大到地方政府為了接納遊客進行開發,從而帶來環境和景觀破壞、遊客對文化遺產和遺蹟超出預想的損傷;小到噪音、廢氣、堵車、亂扔垃圾造成的本地居民出行不便…

比如,去年因為遊客太多造成交通混亂,富士山最著名的打卡點之被“封鎖”。
受到影響的打卡點位於河口湖羅森便利店,“便利店+富士山”的景緻在網上瘋傳後,很多人特意跑到這裡打卡同款照片,造成交通擁堵不說,很多人還直接跑到馬路上。

為了不造成事故,當地只能選擇加個黑網,直接把景色全擋住。

京都人則是吐槽遊客太多,垃圾桶都被掩埋了。
但也有人回懟,你們京都基建未免太差,垃圾桶都沒幾個,遊客可不是隻能逮著少數的幾個垃圾桶往裡扔嘛…

西方媒體報道時直接稱,因為京都有大量遊客湧入,現在已經處於“地獄的第七層”。

因為這些事兒,不少日本民眾對“觀光公害”有了關注,針對遊客的各種方案也一直被提出。
比如給遊客用專門的選單,吃個東西價格是當地人的2~3倍,還舉例說海外金字塔啥的景點也是這麼區別收費…


不光是日本,世界各地的熱門旅遊目的地都在想盡辦法應對不斷增長的遊客。
去年,巴厘島要求禁止在島上的旅遊熱點地區建造新的酒店和club俱樂部。

原因是,遊客數量上升引發了當地人的強烈反對,他們經常在網上抱怨人多導致的交通擁堵、犯罪事件頻發和島嶼的過度開發問題。

西班牙人就更誇張了,去年夏天開始,西班牙面臨一波又一波的反旅遊抗議浪潮。
在西班牙馬略卡島,當地人發起抗議,要求從遊客手中“奪回海灘”,旅遊旺季直接把憤怒情緒懟到遊客臉上。

到了7月,抗議達到了頂峰。
巴塞羅那的抗議者們用膠帶封住酒店出口,封鎖公共廣場上的餐館和其他旅遊服務區,還有人拿起水槍向遊客噴水。有媒體還提到,有些遊客住處的門鎖上直接被抹上了屎…

眼看再鬧下去要收不住了,巴塞羅那市長被逼無奈不得不承諾提高遊客的夜間旅遊稅、限制遊輪遊客數量,同時在五年內取消全市的短期旅遊住宿租賃業務。

資料顯示,2007年到2019年間,巴塞羅那熱門旅遊區的常住人口減少了45%。很多投資者買下公寓改造成民宿,壓縮了本地人的租房市場。
市長稱,希望能使那些因房租飛漲而被迫離開巴塞羅那的年輕人更輕鬆地居住在巴塞羅那。

但…在夏天的旅遊旺季過了之後,西班牙人發現,搞了這麼多反對活動,街上海灘上咋還有這麼多遊客…
於是到了年底他們又鬧了一波,高舉“停止發展旅遊業”的橫幅,一定要上頭給出個說法。


(“你們遊客的天堂是我們的噩夢”)
不過這事兒也確實不好解決,旅遊業佔西班牙國內生產總值的13%,直接提供了約300萬個就業崗位。如果真要把旅遊業搞黃了,長期來看可能會有更大影響。

(“遊客滾回家!”)
威尼斯就更直接了,類似日本的“遊客稅”,他們直接選擇最簡單粗暴的辦法:跟遊客要錢。

經過2024一整年的“成功”試點,威尼斯將在2025年將收取“入城門票”的天數增加一倍。去年他們挑出了29天熱門節假日,今年則是54天。
在這些日子內,提前預訂的一日遊遊客要交5歐元(約38人民幣)才能進城。至於沒提前預約的遊客,想進城就得先交個10歐元,沒交被逮住就狠狠罰款。

威尼斯市長表示,收費不是目的,目的是想透過這種方式讓大家錯峰旅行,避免都擠在節假日。

國外城市搞這麼多控制遊客的措施,尤其是像京都巴塞羅那威尼斯這些地兒,想留住暴增的遊客也真是有心無力。

比如威尼斯,70年代有15萬居民,現在常住居民不到5萬,很多人即使有錢有收入也找不到房子,遊客的床位比當地人的床位還多。

這種情況下,似乎短時間內也確實沒啥辦法,只能磨刀霍霍向遊客。
想多吸引遊客發展經濟賺點錢,又不喜歡遊客太多衝擊到本地人的生活,確實很難評…

(“我們靠旅遊業為生,但旅遊業卻讓我們無法生存”)
眼看春節又到了,能想象得到國內外的熱門旅遊地肯定會人山人海。
有生活在熱門旅遊城市的小夥伴也可以嘮一嘮,像春節這種遊客暴增的時間點,對你的日常生活有沒有影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