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關注美國媽媽網⬇️
野火是指發生在森林、草原等自然區域的火災,近年來多次對很多美國家庭構成嚴重威脅,尤其是近日洛杉磯的火災目前已造成了慘重損失。這種火災還可能迅速蔓延至周邊社群,對生命財產造成巨大威脅。
因此,瞭解如何在野火發生前、中、後做好準備和應對,是非常必要的,讓我們來看看美國兒科協會AAP的建議吧。

野火發生前:如何做好準備
如果您居住在野火高發區,提前制定應對野火的計劃十分必要。以下是一些建議:
1. 準備應急工具包
工具包內應包含飲用水、急救藥物、重要證件以及家人的必需品,以便在需要緊急撤離時隨時使用。
2. 規劃清晰的撤離路線
確保家人瞭解最佳的撤離路線,並安排好疏散的交通工具。
3. 定期檢查家周圍環境
清理易燃物品,修剪草木,保持安全的防火距離。

野火發生前:如何做好準備
1. 野火靠近時:
-
立即撤離:如果當局建議疏散,應迅速離開,並帶上免疫記錄、藥物和應急工具包。
-
被困時求助:若無法撤離,立即撥打911求助。
2. 野火煙霧影響時:
煙霧可能引發呼吸困難、咳嗽、頭暈等症狀,尤其對兒童影響更大。
-
待在室內:關閉門窗,減少室外活動。
-
改善空氣質量:使用高效空氣過濾器(如MERV13或HEPA過濾器),避免使用產生煙霧的裝置如吸塵器或爐灶。
-
關注空氣質量:透過airnow.gov或PurpleAir查詢本地空氣狀況,當空氣質量指數(AQI)超過150時,避免兒童戶外活動。
3. 面罩的使用:
-
布質口罩無法有效防止煙霧,建議為2歲以上兒童選擇合適的N95口罩,但需確保正確佩戴。
-
在空氣質量極差的情況下,優先改善室內空氣,而非僅依賴面罩。

野火過後:重返家園的注意事項
1. 返回家園前:
-
確保當局宣佈安全後再返回。
-
檢查家中的
水、電、通訊等設施
是否恢復正常。 -
清理灰燼和殘骸時,避免兒童接觸或參與。
2. 返回家園後:
-
確保飲用水安全:若水源存在汙染風險,可煮沸1分鐘後飲用,或者使用經過認證的淨水裝置。
-
清理潛在危險:包括破損的玻璃、灰燼坑、不穩定的建築物等,確保兒童遠離這些區域。
-
注意食品安全:任何在室溫下存放超過2小時的食物都應丟棄。

心理影響與情緒支援
野火災害不僅對身體造成威脅,也可能帶來情感上的創傷。尤其是直接受到影響的兒童,更容易出現緊張、不安或行為退化的現象。
常見的情緒表現:
-
緊張害怕、不願離開父母
-
睡眠和飲食問題
-
無精打采或情緒波動
-
表現出攻擊性或過度依賴
-
無法集中注意力或拒絕日常活動
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情緒問題:
-
保持日常作息:儘量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規律和安全感。
-
傾聽與表達:鼓勵孩子透過繪畫、音樂或與家人交流來表達感受。
-
避免過度接觸媒體報道:減少對野火相關新聞的關注,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
尋求專業幫助:如情緒問題持續,可諮詢心理醫生或兒科醫生尋求支援。

重要提醒
如果您對野火可能帶來的健康影響存疑,可以聯絡區域兒科環境健康專業機構(PEHSU)。專業人士可以為您提供更多建議,幫助您和家人更好地應對野火帶來的挑戰。
野火無情,但提前做好準備,冷靜應對,可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為家人提供安全保障。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