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注
【
海狸學院在7月份組織了第二次法學院JD專案的內部分享會,邀請到已經在法學院在讀的四位海狸校友,同時還有20多位大學在讀的海狸學子參加,本推文是對分享會內容的文字記錄,現分享給大家
】
海狸學院法學院JD申請輔導專案詳細介紹 在這裡

謝謝大家來參加這次分享會,最主要的還是要感謝今天來分享的這四位海狸學院的學姐:S, C, M, 和A。他們要麼是在法學院已經讀了一年了,要麼是今年秋天會去法律學院去讀書。今天她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他們法學院這條路的心得體會。這兩年對Law School感興趣的同學數量有所增加,希望能借這次機會給同學們帶來一些幫助。


分享人
-
S學姐, 斯坦福法學院, 本科畢業於耶魯大學,比較文學專業
-
C學姐, 耶魯法學院,本科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英文和計算機雙專業
-
M學姐, 哥倫比亞法學院,本科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和哲學雙專業
-
A學姐, George Washington 法學院,本科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和藝術史雙專業
01
中國國籍對於申請法學院有什麼樣的影響?法學院對國際生是否友好?
S
對於沒有國籍沒有身份的同學,如果本科專業是文科,也沒有攢著可以用的STEM OPT,整體來說還是挺險的。現在H1B非常難抽,一個人總共就兩次機會,每次中籤的機率大概在10-16%左右。因為現在經濟不好,如果抽不到H1B,很多律所會直接把你開除,不會給你relocate (轉到美國境外的律所),哪怕是那些非常好的國際大所都會是這樣。所以一定要為抽不上籤做二手準備。這跟你以後想在律所做什麼也有關係,如果你的方向偏企業或者資本市場,就算是被裁了,你想去香港或者是去倫敦找工作都會輕鬆很多。但你如果想做偏美國的訴訟,就會難很多,有很多現實的限制。作為國際生,如果想申請clerkship也有很多身份上的限制,最好的情況是能申到但是拿不到錢,最壞的情況就是他看到你是從不利國家來,就直接不考慮你。
C
S學姐說的我基本都贊同,這也是我在我現在的學校和實習的律所的感受,可能企業對relocate更加友好一些,最近幾年確實是很難靠抽H1B留下來的。我現在在一家純做智慧財產權的律所實習,我們所的其他中國律師跟我說,我們做智慧財產權業務,如果有STEM的學位,並且業務裡面需要用到STEM的技能,是可以延長STEM OPT的。所以說如果有同學是理工科背景,然後想做智慧財產權的話,在身份問題上可能比做非智慧財產權的要稍微好解決一些。
02
目前為止,身邊法學院的同學裡,國際生身份的中國學生的數量是怎樣的?
S
我們斯坦福法學院是總共三屆有9個,下一屆就有4個,而且都是女生,我覺得趨向是越來越多。雖然我也聽很多人說過相反的,說因為現在H1B這麼困難,很多法學院反而開始縮小招國際生的比例,但是目前為止沒有在身邊看到。
C
我們耶魯法學院是三屆有7個,但是現在的三年級那一屆一箇中國人都沒有,大概是疫情的緣故。我們這兩屆各有三四個,下一屆好像更多,我們也是感覺是越來越多。
M
我還沒入學哥倫比亞法學院,但是感覺聯絡上的即將入學的同學基本上都是美國人…
S
學妹,我給你介紹學姐!我們還是有挺多中國人的。
M
好呀!那我就找到組織了(笑)。
A
因為我剛入學George Washington法學院,所以對relocate和抽H1B的事情不是很清楚,就我周圍的樣本來說,我認識很多準備申請法學院的朋友家裡是有計劃移民的,可能是為了以防萬一。我也有聽說法學院對國際生越來越不友好,我身邊有很多GPA或者LSAT分數很高,但申請不是特別理想的情況。

The logo of Yale Law school
03
大家的本科專業背景都各不相同,能不能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當時為什麼打算走上法學院這條路,以及如果重新走申請這條路的話,會做出什麼改變?
A
覺得從我的數學和藝術史雙專業也能看出來,我本科的時候在思考我將來想要做什麼上其實掙扎了很久,不然我也不會學兩個不相干的專業。我之前經常跟我的朋友開玩笑說,我最後選擇法律可能是出於排除法。因為當時感覺藝術史的PhD方向不太走得通,大概諮詢了一下這方面的教授,說藝術史終身教授的職位非常少,尤其是很少招亞洲人。數學方面我個人對金融不太感興趣。而法律又是一個比較包容的方向,可以接受來自任何背景的人,所以我最後就選擇了法律。
我覺得我做決定和開始準備的時間稍微有一點晚了,是到了大三中間才開始的。如果有機會重來,我會想從大二開始準備。申請法學院是一個需要長期準備的事情,如果有更充足的時間,會感覺更自在一些。
M
我在哥大本科的雙專業是比較文學和哲學。大一的時候我就很想去搞學術。一直到疫情開始之前,我都覺得我應該會學比較文學,然後後面去讀PhD。後來選擇法律是因為有很多不同原因集合到一起。一方面是我學了哲學以後發現自己對邏輯分析性寫作還挺感興趣的。另一方面,我在美國的時候發現自己對公共利益方面的工作比較感興趣。我在紐約法拉盛唐人街一家專門幫打移民官司的勞務糾紛律所實習,雖然我只幫他們做一些翻譯或者寫檔案之類的工作,但是我覺得很有意義。至於不是美國人的身份到底能不能有任何公共利益方面的職業選擇,我還完全不瞭解,但是我當初想學法律的原因就是想用我擅長的事情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如果重來,我應該不會考三次LSAT。要不要重複考LSAT這件事情一直都很有爭議性,對於我個人來說,可能不會再為了提一兩分而去花很多時間重複這個考試。當然以後好像LSAT的模式也要變了。這是我根據自己當時申請經歷的感想。
04
對於考慮走法學院這條道路的學弟學妹來說,應該如何安排大學的四年?選課該如何安排?
S
選課其實沒有特別多的限制,我們同學什麼背景的都有。當然如果你想做跟專利有關的話,就要參考C學姐的路徑,你想學文科的話,剩下其他專業其實都可以。
推薦信的話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想辦法多選一些你很喜歡的2~3個教授的課,然後儘量和他們套好關係,這樣他們可以更瞭解你並且推薦你,不管你是要走博士還是法學院路線。當時我就是大三才開始抓緊的找推薦的物件,當時就覺得有一些匆忙,所以我的建議就是最好提前建立好關係。
我覺得GPA還是挺重要的。比起申請博士,申請法學院還是比較能預見的。只要你的GPA、LSAT和本科學校比較好,申請結果還是比較穩的。但是有可能現在越來越難了。因此對於選課來說,怎麼樣能夠保住GPA是很重要的。
關於M學姐說的LSAT考幾次的問題,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點,需要自己平衡。我當時也是考了三次,但是我覺得我當時考還是挺有必要。每次成績出來的時候你大概能知道到有多少是你真正實力的體現而有多少可能是你時間沒有把控好,題沒做完。我前兩次題目都沒做完,所以都就考了第三次。所以可以從大三開始準備一下考試的事情,刷刷題,提前安排一下。
M
最近收到很多學弟學妹的私信,問本科的時候要不要做跟法律或者政策相關的實習。我的建議就是跟學術方面一樣,不用特意去跟法律扯上直接關係。
雖然我剛才舉的自己實習的那個例子是在律所,但是其實我的實習經驗都是主要還是跟寫作、領導力或者公共利益相關的。如果大家暑假要安排申請實習不需要跟法律相關。
關於推薦信我想說一點:文科專業的同學不必太在意教授的頭銜高低,只要這個教授對你瞭解就ok。如果同學們大三的時候有機會上研究生的課並且跟教授建立關係的話,會對推薦信很有利。
C
我發現我們學校以及現在實習的律所很少有本科畢業直接去的人,很多人在法學院在錄取之後選擇推遲一年。
尤其理工科的同學,如果感覺本科太累了,想要休息一下,可以在法學院之前推遲一年,然後用那一年去做一些理工科或者其他的實習。我個人覺得自己沒有工作經驗這件事情讓我在法學院還有在律所的imposter syndrome(冒充者綜合徵)都稍微有點多。我不知道工作經歷是不是必要的,但確實感覺我身邊絕大多數人都是有全職的工作經歷的。
這些工作經歷中跟法律相關的基本上都是paralegal(律師助理),做一些比較雜的法律文書類的事情。還有一種就是國際生之前在其他的國家做過律師。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在各行各業有過工作經驗,跟法律沒有直接關係。
法學院的第一年還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如果你們學校不像 Berkeley或者Yale一樣是pass/fail的話。所以如果同學們感覺在本科有點過勞,需要休息的話,可以考慮在法學院之前defer,乾點其他事情,這是特別正常的一個現象。
A
關於之前M學姐對於推薦信的建議的我特別贊同,文科同學如果大三有機會上一些seminar會非常有幫助。Seminar老師不管是對你的寫作還是分析技能都很瞭解,所以都非常願意幫你寫。
關於LSAT,我這裡還得補充一下。我當時幹過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就是我一開始對於法學院完全不瞭解,也不太確定自己是否要去,就想考一次LSAT試試。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最後所有成績都是要提交的。考LSAT的話還有一個時機的問題,就是它一年只能考3次,5年之內一共是5次,終生一共只能考7次。要根據這個要求安排時間。每一年的考試年應該是從8月開始算的。

Sculpture Bellerophon Taming Pegasus by Jacques Lipchitz in front of the Columbia Law School
05
根據你們的實操經驗,申請法學院的時間線是怎樣的?有哪些重要節點?
A
因為法學院是滾動錄取,所以一般來說申請都是越早交越好。很多我認識的人都是在10月初就把所有申請寫好交掉的。法學院也是有ED的,雖然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或者它的ED並不會保證增加你錄取的機率,但是如果你有特別心儀的法學院也要考慮到的這個ED的時間線。
M
我對滾動錄取的模式有很多怨言,因為這種形式會給大家制造很多焦慮,大家都想早一點提交申請,害怕名額沒有了。我們都理解招生這樣做的原因,但是也沒有辦法改變這種招生的模式。就像剛才A學姐說的,大家一般都會趕在10月底11月初提交,所以能感覺到那種緊迫感,但是我覺得沒有必要為了早早提交而讓自己申請材料的質量受到影響。
關於LSAT的時間線,2023秋季入學的cycle最後一次可以出分的考試應該是在2023年1月。我聽說如果你在申請的截止日期快要到的時候對自己的分數還不滿意,可以安排報名再考一次,然後等申請材料交了之後再補充一次分數,可能也會對你的申請材料有加分的作用。
C
我就認識有人考了新的LSAT之後,提分特別多,補充上交,然後從waitlist轉正,甚至有人從reject轉正。所以我的建議是,假如你在提交申請了之後又考出來一個特別好的LSAT成績,最好給所有你想去的學校update。
關於提交申請的時間線。我當時就提交申請特別晚,好像是1月份還是2月份才交的。我有個Yale的同學,他是2月份才交的,兩週以後就收到了offer。所以也不用特別緊張,肯定是質量第一時間第二。特別是到了後期,招生官可能已經看煩了千篇一律的申請,如果你有比較眼前一亮的申請的話,真的不用擔心。我覺得交申請的早晚還是次要的,主要的還是申請的質量。
請大家關注下集,我們會有更多精彩的問答!



長按識別二維碼,選擇”法學院JD申請輔導專案“


尤里卡科研專案
官網 eurekaprogram.com
從2017年開辦至今,共計有600+人次參加,學生將在美國頂尖大學教授的引導下,收穫一次非常完整的學術研究經歷。尤里卡科研的特色是每個學生的論文都具有“學術性+趣味性+社會性”。截止目前90%校友獲得Top 30美國大學錄取,30%校友獲得藤校錄取。

檢視20個學術專案介紹:
https://www.eurekaprogram.com/eureka-programs

收聽專案中文分享會:
https://www.eurekaprogram.com/info-session

點選“abstract archive”板塊,
檢視400+個優秀科研摘要:
https://www.eurekaprogram.com/zh/abstract-archive

檢視100+個學生影片(面向教授與大學的成果展示):
https://www.eurekaprogram.com/student-videos

所有資訊均在官網
https://www.eurekaprogr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