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葡萄酒消費量跌至1961年以來最低水平

巴黎4月16日(小新)根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於4月15日釋出的年度報告,2024年全球葡萄酒消費量下降至自196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消費總量僅為 2.142億百升(mhl),比2023年下降3.3%。如這一資料最終得到確認,將重新整理自1961年(2.136億百升)以來的最低記錄。
這一趨勢的背後,不僅有短期的經濟擾動,更隱藏著深層次的消費習慣變化。
【歐洲也撐不住,法國人喝酒越來越少】
歐洲是全球葡萄酒的最大消費市場,佔比達48%。然而,即使是葡萄酒文化深厚的歐洲也無法逆轉頹勢:2024年整體消費下滑 2.8%,其中法國更是減少了 3.6%。
在法國,葡萄酒消費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逐年下滑。“這是一種代際下降趨勢,”一位法國酒商Nicolas告訴法新社,“年輕人不像父輩那樣日常飲酒,現在更多隻在節慶場合喝,整體數量變少了。”
不過他也指出:“大家喝得更少,但喝得更好。高品質產品越來越受歡迎,價格也更貴。”
【全球消費下降的四大主因】
生產成本上升 + 高通脹:2024年葡萄酒平均價格比2019-2020年高出30%;
  • 主要消費國需求下降:美國市場消費減少 5.8%,降至 3,330萬百升;
  • 中國市場未完全復甦:疫情後的反彈未能持續,需求回落;
  • 年輕人消費習慣轉變:更青睞低度酒、啤酒、無酒精飲品等。
國際葡萄酒組織的統計主管 Giorgio Delgrosso 將這一現象稱為“完美風暴”。
【極端天氣重創葡萄採收,產量創新低】
不僅喝的人少了,酒也釀得少了。2024年全球葡萄酒產量同比下降 4.8%,僅為 2.258億百升,創下60多年來最低值,低於之前所有預期。
  • 法國產量大跌23%,為1957年以來最低(3,610萬百升),位居全球第二;
  • 義大利重新登頂第一,年產 4,400萬百升;
  • 西班牙緊隨其後(3,100萬百升);
  • 美國年產 2,110萬百升,受極端高溫影響,同比銳減 17.2%;
  • 南半球也未倖免,整體產量為20年來最低。
主要原因包括:歐洲多地遭遇暴雨或乾旱,破壞收成,氣候變化的影響愈加明顯。
【出口量不變,但靠漲價保住了營收】
儘管2024年全球葡萄酒出口總量與2023年持平(9,980萬百升),但比過去五年平均值低 5%。
好訊息是:單價提升彌補了出口量下滑帶來的損失。2024年全球葡萄酒出口總值為 359億歐元,平均單價為 每升3.60歐元,與2023年持平,創歷史新高。
其中,義大利繼續穩居全球出口第一,得益於Prosecco等氣泡酒熱銷。
【葡萄種植面積也在縮減,但“並不令人擔憂”】
報告還指出,全球葡萄種植面積仍在減少,但OIV並不認為這是壞事:“這或許是一種對市場的自然反應,也可能體現了釀酒效率提升,或者是出於環保與法規調整的主動選擇。”
【未來走向:是觸底反彈,還是持續下滑?】
展望未來,OIV提出兩個可能的趨勢:若2026年通脹回落,消費或將回升,尤其在中國與美國;或者,全球市場將在更低的消費水平上“穩定”,成為新常態。
不過,地緣政治、國際貿易政策、以及美國大選後的方向都可能成為影響變數。“特朗普是否迴歸?全球貿易走向如何?都可能掀起新風暴。”Giorgio Delgrosso如是說。
推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