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曝光!達頓這次完了!大批人離境,中國人排第二!就連總理女兒也去澳洲了….

達頓的支援率崩盤,
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毀”之路的?
曾幾何時,彼得·達頓(Peter Dutton)被視為最有可能成為澳洲下一任總理的人。
他在去年成功塑造了強硬、有力的領導人形象,甚至一度在“最受歡迎的總理人選”中與現任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勢均力敵。
然而,短短幾個月間,風向突然轉變。最新的民調顯示,達頓的支援率在兩個月內下跌了8個百分點,阿爾巴尼斯則在此期間反超,以45%對39%的優勢領先。
曾經春風得意的達頓,為何會突然失勢?
讓我們回顧一下達頓最近的一系列“作死”操作,或許答案就在其中。
颶風災難當前,達頓卻在名流派對上吃喝玩樂?
天災無情,考驗的卻是政治家的應對能力。
就在不久前,澳洲遭遇了50年以來最強颶風Alfred,新州和昆州多地被洪水吞沒,大量居民被迫撤離,房屋、基礎設施遭受嚴重破壞。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阿爾巴尼斯的選擇是第一時間取消所有行程,親赴災區,安撫受災居民,並承諾提供緊急援助。
而達頓的選擇呢?
他在做什麼?——參加派對!
在風暴逼近昆州首府布里斯班之際,達頓並沒有返回家鄉,而是接連出席了多個高階私人宴會和籌款活動。
他在墨爾本的私人晚宴上與富商名流共進晚餐,在悉尼的一場聚會上向潛在捐贈者提供“VIP座位”(只要付費就能和達頓同桌)。
甚至在海濱富豪Justin Hemmes的奢華別墅裡,達頓也現身派對,享受高階社交。
更令公眾憤怒的是,有訊息爆出,達頓多次使用納稅人的資金支付航班費用,而這些航班時間與他的私人籌款活動高度重合。
災區的民眾正在忙著裝沙袋,他卻在忙著填滿自由黨的“錢袋”。
這波操作,激怒了澳洲選民。
“一個連自己選區都不管的領導人,憑什麼能領導整個澳洲?”
“阿爾巴尼斯在救災,達頓在吃喝,這還能忍?”
當災難真正來臨,人們才看清了誰真正關心民眾的疾苦,誰只把政治當成個人資本的累積工具。
面對美國霸權,達頓為何選擇站在澳洲的對立面?
除了國內的失誤,達頓在外交上的表現同樣令人堪憂。
最近,美國政府決定對全球鋼鐵和鋁產品徵收25%的關稅,澳洲也未能倖免。
這一決策讓澳洲經濟遭受重創,政府和民間都強烈反對,阿爾巴尼斯甚至直言:“這背叛了澳美之間70年的盟友關係!”
然而,達頓的反應卻讓人大跌眼鏡。
他沒有批評美國,反而選擇攻擊阿爾巴尼斯!
“美國一直是澳洲最重要的盟友,我們應該繼續信任他們。”
“阿爾巴尼斯的外交策略失敗了,他沒有能力為澳洲爭取更好的待遇。”
試問,特朗普明擺著欺負澳洲,達頓卻替特朗普開脫?
在整個澳洲都在憤怒的時候,達頓卻站在了美國一邊,甚至把一切責任推給了工黨政府。
更荒唐的是,達頓一向被認為是“澳洲版特朗普”,而特朗普如今在國際舞臺上大搞貿易戰、經濟霸權,讓全球盟友苦不堪言。
於是,澳洲選民的疑問來了:

“如果達頓當選,他是不是會讓澳洲完全倒向美國,變成特朗普的附庸?”
這場關稅風波,不僅暴露了達頓的外交軟弱,也讓澳洲民眾對他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政策反覆無常,達頓的經濟藍圖在哪裡?
除了災難應對失策、外交立場存疑,達頓的經濟政策也讓人摸不著頭腦。
比如,他一會兒要讓所有公務員回辦公室辦公,一會兒又改口說要“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比如,他最開始堅決支援拆分保險公司,後來又緊急澄清,否認這一說法。
更諷刺的是,達頓的“經濟政策”中,唯一的大型投資計劃居然是花6000億澳元建設核電站,而這套設施至少幾十年內都不會投入使用。
選民的疑問是:“到底哪一項政策,是達頓真正想推行的?”
“未來澳洲的經濟增長在哪裡?”
當人們發現,達頓沒有明確的經濟規劃,沒有解決成本危機的實際措施,甚至在關鍵政策上不斷搖擺不定時,他的支援率下滑便成了必然。
涉嫌內幕交易,達頓的信任度跌至谷底?
就在支援率下滑之際,達頓又被爆出股票內幕交易的醜聞。
訊息稱,他曾以極低價格購入某銀行的股票,隨後獲取豐厚回報,而這一操作恰好發生在政府保護澳洲銀行的關鍵時刻。
這一訊息曝光後,輿論譁然。
“他是不是提前知道了政府政策?”

“普通澳洲人都在為生活成本焦慮,達頓卻利用政治資源謀取私利?”
雖然達頓本人強烈否認指控,但選民的信任卻已經動搖。

“如果連未來的總理都涉嫌利用權力獲利,我們還能相信他嗎?”
達頓,真的準備好成為總理了嗎?
從應對颶風的失敗,到對美國政策的妥協,從反覆無常的經濟規劃,到內幕交易的質疑,達頓在短短幾個月內,徹底毀掉了自己的政治形象。
曾經的他,距離總理之位僅一步之遙,如今卻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當選民真正冷靜下來,會發現:
一個在國家危機時選擇聚會吃喝的人,能指望他保護澳洲人民嗎?
一個在美國霸權面前毫無底線妥協的人,能捍衛澳洲的國家利益嗎?
一個在政策上反覆橫跳的人,真的能帶領澳洲經濟走向復甦嗎?
或許,澳洲人民已經有了答案。
那麼,你會希望達頓成為澳洲的下一任總理嗎?

更多新聞熱點追蹤

👇 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

此外,還有一則熱議訊息——

紐西蘭人才加速外流,
連總理女兒都選擇離開!
澳洲成為最大贏家
近年來,紐西蘭面臨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尋找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最新資料顯示,紐西蘭移民流失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其中大多數人選擇前往澳大利亞。
甚至連紐西蘭總理的女兒也不例外,選擇在澳洲發展。這一趨勢意味著什麼?紐西蘭又該如何應對?
紐西蘭人才外流加劇:中國移民流失僅次於紐西蘭公民
根據紐西蘭統計局最新資料,截至2025年1月,長期離境人口已達到122,800人,同比增長18%。與此同時,新移民入境人數下降31%,僅有155,300人。
這使得紐西蘭的年淨移民增長跌至32,500人,遠低於2023年10月峰值時期的135,500人。
紐西蘭公民的淨流失人數在2025年1月達44,200人,雖然略低於2024年同期的44,700人,但仍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
中國公民是第二大流失群體,過去一年有7,900人離開紐西蘭,僅次於紐西蘭公民。
2024年8月,紐西蘭公民的單月淨流失人數達到47,147人,創下歷史新高。
這些資料表明,紐西蘭的“人才出走”現象愈發嚴重,而大量的華人移民也選擇了離開。
那麼,他們都去了哪裡?
紐西蘭人為何紛紛湧向澳洲?連總理女兒也不例外
資料顯示,超過56%的紐西蘭公民選擇移民澳大利亞,成為澳洲最主要的移民來源之一。這不僅僅是因為澳洲地理位置接近,更重要的是經濟發展更穩定、就業機會更多、社會福利更完善。
連紐西蘭現任總理Christopher Luxon的女兒Olivia Luxon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她曾在墨爾本大學攻讀社會學和犯罪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加入全球美妝巨頭L'Oréal,如今在Giorgio Armani、Valentino等奢侈品牌擔任貿易營銷經理。
作為總理的女兒,她本應享有紐西蘭的各類資源,但依然選擇在澳洲發展,這無疑反映了澳洲的吸引力正在不斷增強。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紐西蘭人選擇澳洲?
經濟與就業環境更優
澳洲的人均GDP(按購買力調整後)比紐西蘭高出約三分之一,工資水平更高,同樣的工作,在澳洲的薪資往往比紐西蘭高出不少。
澳大利亞提供大量高薪職業機會,例如昆士蘭警察局甚至開出了2萬澳元的搬遷獎金,吸引紐西蘭人才。
房價更合理,生活成本更可控
紐西蘭的房價持續高企,許多年輕人望而卻步,而澳洲部分地區的住房可負擔性相對較好,讓更多人可以擁有自己的房產。
福利制度更加完善
澳洲的養老金制度更具吸引力,讓紐西蘭人獲得澳洲公民身份的願望更加強烈。
2023年澳洲政府放寬了對紐西蘭人的移民政策,使其更容易獲得澳洲護照,並享受本地居民的福利待遇。
社會治安狀況更穩定
紐西蘭近年來犯罪率上升,社會安全感下降,許多家庭出於安全考慮,選擇搬去更穩定的澳洲城市。
紐西蘭未來將面臨哪些挑戰?
社會學家Paul Spoonley指出,過去的紐西蘭人才流失問題往往只是暫時的,許多年輕人在海外積累經驗後會選擇回國。
但如今的情況不同:
不僅年輕人離開,連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和家庭也不願回國,導致紐西蘭面臨更嚴重的人口和經濟壓力。
勞動力流失可能導致經濟增長放緩,企業難以找到足夠的員工,房地產市場可能因此受影響。
政府財政收入減少,由於大量勞動力離開,稅收減少,公共服務支出可能受到限制。
如果紐西蘭政府不能有效遏制這一趨勢,可能會對國家的長期經濟和社會穩定帶來深遠影響。
澳洲成為最大贏家,紐西蘭如何應對?
過去,許多紐西蘭人選擇在海外積累經驗後回國,但如今的趨勢已發生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在澳洲定居並取得公民身份。
澳洲正在成為最大贏家,而紐西蘭該如何留住人才
對於華人群體來說,未來是選擇留在紐西蘭,還是前往澳洲?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