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研究生被拘百日,索賠2000萬美元

轉載:峰哥讀世界
直播預告
正文

路易斯安那州的拘留中心,凌晨五點,鐵門滑動的聲音像刀刃劃過寂靜。馬赫穆德·哈利勒(Mahmoud Khalil)蜷縮在薄毯下,數著通風管道傳來的震動——那是遠處教堂的鐘聲,遙遠得像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的報時鐘。燈光刺眼,永不熄滅,他用指甲在牆上劃下第104道痕跡,計算著與剛出生的兒子、與自由的距離。

一個哥大研究生,為何因魯莽的校園角色被貼上“國家威脅”的標籤?2000萬美元的索賠,能否換回他被鎖住的100天?當個人選擇撞上權力鐵門,代價由誰來承擔?

01

從校園到囚室:魯莽的代價

2025年3月8日,紐約的寒風刺骨,夜色裹挾著溼冷的空氣。哈利勒從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場學術會議歸來,揹包裡裝著未完成的政策報告,公寓裡妻子諾爾(Noor Abdalla)的笑聲還未散去,她正挺著八個月的孕肚,憧憬著孩子的降生。
突然,三輛黑色SUV截斷人行道。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的特工破門而入,手銬冰涼,諾爾的尖叫刺破夜色。“你沒有權利!”她喊道,但回應她的只有特工冷漠的背影。哈利勒被帶走,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路易斯安那州LaSalle拘留中心。
他並非罪犯,也未被控任何刑事罪名。他的“麻煩”,源於去年在哥大校園的引人注目角色——他高調參與抗議活動,頻頻站上風口浪尖,在學生與校方間傳遞資訊。他的魯莽選擇被鏡頭捕捉,成了日後當局指控的依據。
學術的象牙塔,本該是思想的庇護所,卻因他的高調姿態,將自己和家人推向風暴中心。

02

100天的黑暗:鎖住的不只是身體

在LaSalle拘留中心,時間被燈光切割成碎片。每天清晨6:30,強制起床的鈴聲與食堂開飯的鐘聲重疊,700卡路里的“套餐”散發著塑膠味,哈利勒的體重在100天裡掉了15磅。他學會了用閉眼的次數計算時間,因為永不熄滅的燈光讓睡眠成了奢望。獄警冷嘲:“站得那麼高,現在知道下場了吧?”
更刺痛的,是家庭的遙遠。諾爾獨自面對分娩的恐懼,兒子Deen出生時,哈利勒只能透過電話聽到模糊的啼哭。“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剝奪了做父親的權利,”他在日記裡寫道。畢業典禮的邀請函寄到空蕩的郵箱,他卻在排隊領那份永遠溫熱的午餐。
100天的囚室,鎖住的不只是身體,還有一個丈夫的陪伴、一個父親的擁抱。諾爾回憶:“他的選擇,讓我們付出了太大的代價。”當高調的選擇招致風波,代價會否重得讓人窒息?

03

法律迷宮:爭議的焦點

哈利勒的訴訟近日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這是對權力邊界的挑戰。他依據1946年的《聯邦侵權索賠法》,向特朗普政府索賠2000萬美元,控訴非法拘留、精神折磨和名譽損害。訴狀列出的損失對他來說是切膚之痛:15磅的體重、錯過的畢業典禮、未見證的兒子出生。
爭議的核心,是一條鮮為人知的冷戰條款。《移民與國籍法》允許國務卿驅逐任何被認為“對美國外交政策有潛在嚴重影響”的人。2025年3月,國務卿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援引此法,稱哈利勒的校園活動威脅國家利益。
“只要當局說你有風險,綠卡就是廢紙。”哈利勒的律師在法庭上質問。政府堅稱拘留合法,稱其行為可能影響外交政策,但聯邦法官Michael Farbiarz在6月20日裁定,哈利勒既不構成社群威脅,也不具逃跑風險,下令釋放。
訴訟的訴求不止於金錢。哈利勒表示,若政府公開道歉,或停止針對學生的打壓,他願放棄索賠。法律是天平,還是權力的砝碼?近年來,ICE因各類原因拘留非公民的事件有所增加,提醒人們表達的邊界正在收窄。

04

漣漪與隱憂:選擇的迴響

6月21日,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哈利勒走出拘留的陰影,數百人聚集迎接,其中包括紐約眾議員亞歷山大·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美國進步派政治明星)。部分學生團體透過集會表達支援,但也有人質疑,哈利勒的高調姿態是否為這場風波埋下伏筆。
他的經歷,引發了關於個人行為與法律後果的思考。他的100天,像一面鏡子,映出個體在規則面前的脆弱,似乎也在提醒,魯莽的冒險可能換來意想不到的代價。如今,哈利勒在布魯克林的公寓裡,為兒子辦理身份,為訴訟準備證據,還計劃撰寫一本關於自身經歷的書——《被摺疊的綠卡》。那封索賠信,正靜靜躺在政府檔案堆裡,等待六個月後的答案。

05

自由的代價,由誰來定?

哈利勒終於抱起兒子Deen,嬰兒腳踝上的胎記像一枚溫暖的印章,試圖縫合那100天的空白。“現在,我可以不用看時間地擁抱他們,”他輕聲說,眼中藏著淚光。
但故事遠未結束。選擇雖自由,後果卻無常。2000萬美元的索賠,是一場對規則的叩問:當高調的選擇與特朗普的鐵腕相撞,代價該如何衡量?哈利勒的100天,是對每個人的警醒——自由的鐘聲雖動聽,卻可能迴盪出意想不到的餘音。讓我們靜待命運的下一頁,答案或許在風中浮現。
資料來源:
  • • 《每日郵報》2025年7月10日報道
  • • 美聯社、BBC、紐約時報相關報道
  • • NPR,2025年7月4日,ICE拘留資料
點選以下連結,即可檢視美國頂級高校中國學生錄取資訊:
直播預告
直播時間:7月16日(週三)⏰20:00-22:00
視角學社影片號,點選下方進行預約:
相關閱讀:

哈佛禁令風波最新進展:當“安全”威脅學術自由,誰來守護知識之門?

紐約時報:特朗普正在幫中國打贏科技人才戰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美國教育:自由、輕鬆都是騙人的


作者:峰哥讀世界,轉載:峰哥讀世界,本文經授權轉載,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掃碼加入視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