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結婚快三年了,結婚一週年的時候,我寫了一篇文章,說自己在婚姻中沒有經過太大的試煉。現在,又過了兩年,我仍然堅持之前的判斷。
但我看到更多的人在婚姻中經歷極大的試煉。每當遇到破碎的家庭,我絲毫不敢輕看他們。因為我知道,這三年平順的婚姻生活,並不是因為我有什麼能力特長,而僅僅是因為主沒有給我擺上這一類的試煉。
當然,每一位神的兒女都有自己要經歷的試煉,有的人在婚姻上,有的人在事業上,有的人在性格上。每個人的功課都不盡相同,這也表明,“以外貌看人”是多麼不可取的一件事情。
有的人生性隨和,又在和睦的家庭中長大,他就不會經歷生性不羈之人會有的那種破碎和煎熬。可能他的試煉是在勇氣方面:性情平和的人往往缺乏持守真理的勇氣,因為他太在意人際關係了。
所以,我們永遠不要輕看別人所受的試煉,也許僅僅因為你沒有對方身上那種性格缺陷,但是你身上肯定也有自己要對付的問題。
\
涉及親密關係,情況只會更加複雜,如果雙方的性格缺陷不能互補,反而會放大問題,這使得兩個人在一起要比各自分開更艱難。分開呢,又不甘心;繼續在一起呢,又無比折磨。結果,親密關係成為“雞肋”。
我主要是在進入婚姻之前經歷這一類試煉的。因為我在結婚之前有過兩段失敗的關係,我在其中深深地感受到一種絕望,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結婚。我在婚姻裡幾乎沒有經歷這種絕望,但是我知道很多弟兄姐妹經歷過或正在經歷。
現在,我會以更長遠的眼光看待親密關係中的問題。也許你正深陷一段痛苦的關係,雖然雙方都是信的,但是所受的磨難一點不比外邦人少。你也會感受到那種絕望,但我會勸你耐心一點。
因為,在你們的關係中不止是你們倆,那位神聖的“第三者”肯定會介入。
\
多年前,我聽到一個比喻,至今記憶猶新:
在信·主之前,我是“一個人過日子”。這就好像在單身的時候,我想幹嘛就幹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沒有人可以干涉我的私人生活。這種狀態看上去非常自由,其實內心並不滿足。因為,按照神所設立的律,“那人獨居不好”。
信·
主之後,就變成“兩個人一起過日子”了。我的生命中有了主。我不能想幹嘛就幹嘛了,我要考慮到祂的意思(旨意)。當兩個人發生分歧時,就會面臨一個問題:到底該聽誰的?
從常理上講,誰大聽誰的,誰對聽誰的。我跟主,誰更大?祂是造物之主,我是受造之物,答案不言而喻。我跟主,誰更對?祂是道路、真理、生命,我是虛謊汙穢的罪人,答案也不言而喻。
但是,我並不總是聽祂的,我跟祂總有鬧彆扭的時候。對於這種情況,祂絕不會坐視不理。祂一定要介入我的私人生活,不惜讓我懼怕、自責和難受,也要重新得著我。
我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檢驗,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與主有真實的關係。如果我信了之後還是想幹嘛就幹嘛,祂從來不介入,也從來不打擾我的私人生活,這很可能意味著:祂還沒有進入到我的生命中。
\
神自己也經常使用婚姻關係來類比祂與百姓的關係。在婚姻生活中,我們也許可以更好地體會這種神人之間愛的關係。
在我的體驗中,與相愛的人在一起,總是會“被打擾”。如果你沒有過這種“被打擾”的經歷,說明你還沒有進入一種長久、穩定和委身的關係。
這一週,妻子回孃家了。按理說,我終於可以清淨,不用再聽她的那些抱怨了——抱怨我晚睡、抱怨我不做家務,抱怨我沒有儀式感等等。我終於可以過上一週不被打擾的生活了。
結果,還沒到元宵節,我就可憐巴巴地跟她傾訴:“這幾天吃得不好,睡得也不好。你不在,我很孤單,像是一個流浪漢。”
但我這麼“賣慘”,效果出奇的好。妻子心花怒放。她說:“我在群裡幫你問問,看誰家可以在元宵節讓你去吃飯。”
\
不被打擾的生命其實並不自由,只會帶來孤獨和乾枯。現代人逃避那種長久、穩定和委身的關係,因此現代社會中充滿了“孤獨的流浪漢”。
“這些人的孤獨並非源於無人陪伴,而是因為從未體驗過真實的情感連線——這種缺失,是他們最深的痛苦,也是最難以啟齒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