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關注美國媽媽網⬇️
程式設計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孩子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程式、遊戲、動畫等作品。不知道孩子喜不喜歡程式設計,可以先在網上學一些課程,很多都是免費就可以學習的!MIT這些年就陸續推出了一些免費線上程式設計課,不妨讓孩子試一試!

MIT App Inventor
MIT App Inventor是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推出的一款超級友好的平臺,專為程式設計初學者量身打造,適合12歲及以上學生。目的是讓大家輕鬆掌握程式設計和應用開發技巧。
平臺連結:
https://appinventor.mit.edu/

MIT App Inventor現已有六百萬人使用過。不管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都能輕鬆地為Android手機、iPhone,還有平板電腦開發出自己的應用程式。
想象一下,只需花上半個小時,就能做出我們的第一個應用程式,是不是超酷?

下面詳細介紹一下MIT App Inventor的資源特色。
1. 視覺化程式設計環境
App Inventor的視覺化開發環境,基於Google開發的視覺化程式設計庫Blockly。在這個平臺上,初學者可以透過簡單的拖放操作,就像拼圖一樣,來製作移動應用程式,完全不需要複雜的程式設計知識。
由於使用者可以透過圖形介面拖放不同的程式碼塊——這些程式碼塊代表不同的程式設計命令和邏輯結構,所以很易於使用,非常適合在教育環境中教授程式設計基礎。
此外,Blockly 也允許開發者建立自定義程式碼塊,以適應特定的程式語言或應用程式。

2. 教育資源和社群支援
MIT App Inventor提供課程和教程,幫助學生和教師學習如何使用 App Inventor 建立應用程式,其中包括教師可以用在課堂上的教學資源,很貼心細緻。


並且,它還有一個活躍的社群,使用者可以在其中分享他們的專案,尋求幫助,以及與其他開發者交流。
目前,社群中已經有很多前人的討論,我們使用時可以透過分類主題先查詢,是否之前也有人和自己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看看別人的經驗之談。

3. Day of AI
“Day of AI ”課程是由MIT RAISE團隊開發的一個免費、動手實踐的課程,旨在向K-12年級的學生介紹人工智慧。這門課程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它鼓勵學生利用AI技術來改善社群,並參與到更大的全球性挑戰中去。
學生們不僅可以學習AI技術本身,還學習如何負責任地、有道德地使用這項技術。在AI日課程中,學生們被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都選擇了一個與社會問題相關的專案進行探索。
曾有小組學生選擇了環境問題,他們開發了TreeSavers應用。這款應用使用了開源資料,能夠繪製出馬薩諸塞州的區域森林砍伐率,並透過統計模型識別出持續的趨勢,預測環境影響。使用者可以在應用中切換檢視當前的樹木覆蓋、歷史資料和未來高風險區域。


Scratch 程式設計
Scratch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開發的一個簡易線上程式設計平臺,主要面向8~16歲的兒童和青少年,能讓孩子用程式設計創作數字故事、遊戲和動畫。
平臺連結:
https://scratch.mit.edu/

Scratch完全免費,而且支援70多種語言,在家裡、學校、博物館、圖書館,甚至是社群中心,都能看到人們用Scratch創作專案的身影。
在TED演講中,Scratch的創始人Mitch Resnick說了,現在會程式設計,就像是能讀寫一樣重要,是每個人必備的文化素養。學習Scratch,我們不僅能學到解決問題的妙招,還能學會怎麼設計專案,怎麼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在平臺主頁面,我們可以看到平臺向我們展示的最受歡迎和最具創新性的專案,這些專案都是由使用者們製作,由 Scratch 團隊或社群成員選出的,它涵蓋遊戲、動畫、藝術作品、互動故事等等,都很有創造性。

Scratch 提供了各種教程和指南,幫助使用者學習如何使用平臺建立專案。如下圖所示,平臺提供了許多創意專案的例子。例如,將我們的名字、首字母或最喜歡的單詞的字母製作成動畫,等等。

它不僅在程式設計頁面中提供了詳細的指導影片,還可以在專案選擇頁面下載詳細的教程卡片,以供參考和教學,十分貼心。


STEM Projects
STEM Projects是麻省理工學院埃傑頓中心(MIT Edgerton Center)的專案,由K-12 MakerLab實驗室團隊全力支援,助力K-12階段的教育工作者為每一位學生打造既有趣又充實的Maker(Maker)探索之旅。
平臺連結:
https://k12maker.mit.edu/ideagallery.html

與前兩個平臺不大相同,STEM Projects更多是面對教師教學的。
平臺提供的資源包括:
1.免費啟航活動,搭配詳盡的步驟指南,輕鬆上手;
2. 豐富的免費資源,涵蓋常用Maker工具使用指南及安全高效Maker空間運營小貼士;
3. 專為教師及K-12教育工作者設計的培訓研討會,共享知識與經驗。

在首頁的Idea Gallery裡,可檢視Maker專案教程的合集,裡面由K-12 教師和Maker教育者分享的靈活、富有啟發性的Maker專案創意。
這些可調整的專案創意是根據“Object”(物件)或“Tool”(工具)來標記的,而不是根據核心學科領域或年級來標記的。
這裡的“Object”是指學生將要創造的東西,而“Tool”則是指學生將要使用的專業Maker工具和材料。

透過創客專案來指導學生學習時,我們的目標遠不止於教會他們製作某個具體物品。我們真正的願景是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接觸到那些能夠點燃他們創意火花的工具與技能。
K-12教師可以巧妙運用創客專案,讓學生沉浸在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樂趣中,同時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和STEM素養,無論哪個學科都能融入其中。
這些教程就像創客專案的詳細地圖,一步步指導我們完成技術操作,但學生的創意表達完全不受限。我們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手頭可用的工具和材料,以及時間安排來挑選合適的專案。有了這些教程,就能輕鬆駕馭課堂上的創客專案,無需從零開始設計。
如下圖,從平臺的Create Project分類欄進入Project Tutorial,就可以獲取具體的專案教學資源,還可以獲取相應的詳細PPT和pdf。


網站不僅提供現成的教學資源,還總結了Maker方法論,有很多詳情內容,這裡簡要列舉Maker之道的六大步:
1.明確目標:
首先,想清楚我們的專案想要達到什麼學習效果。
2. 靈感碰撞:
去找找那些能激發我們靈感的專案吧,說不定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想法。
3. 創意策劃:
設計並挑選出我們心中的那個完美創客專案。
4. 細節規劃:
把專案的每一天、每一環節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5. 動手實踐:
是時候推出專案,和學生們一起動手做了!
6. 分享與提升:別忘了把學生的作品展示給更多人看,然後回顧一下,看看哪裡還可以做得更好。

參考資料:
https://openlearning.mit.edu/news/help-young-learners-thrive-free-courses-programs-and-activities-mit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