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電動車28年,這對夫婦想再贏一回

綠源電動車為何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中國企業家》記者 孫欣
編輯米娜
圖片來源|受訪者
紅磚黑瓦,工字形佈局的建築,後牆佈滿翠綠的爬山虎古色古香的牌匾上,寫著楷書綠源二字,這便是綠源電動車總部的辦公大樓——紅樓。
這棟樓不只與北京大學紅樓同名,建築風格也頗為相似。樓內列著不少國風畫作、書法作品這裡是綠源的大腦”——創始人辦公室、財務、人力資源等部門都坐落於此。
紅樓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西南的工業園園內大多是材料、汽修等公司的現代工業風格建築,這讓綠源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從牆外看,它更像一所大學,而這或許正是綠源創始人、CEO胡繼紅想要達到的效果。
在創立綠源之前,創始人倪捷、胡繼紅夫婦曾是寧波大學的老師。對二人來說,雖告別了教師的角色,但大學校園仍是兩人心中的聖地。不只公司裝修酷似高校,2016年,綠源成立即將20週年之際,為員工及合作伙伴打造了培訓機構,並將其命名為綠源大學
熱衷當教育者,從倪捷創業初期也能看得出來。綠源成立於1997年,當時業內有國產電動車品牌——愛瑪成立於1999年,雅迪成立於2001年。空白的市場急需傳播與開拓,或是老師職業使然,也或許是為了生存下去,倪捷自動擔起了遊說者的角色。
到處參加論壇、發表文章,倪捷的重心幾乎都撲在了推動行業發展上。那時,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接受度並不高,電動車還數次面臨被封禁的危險倪捷告訴《中國企業家》,有時為了讓觀點更具備說服力,他會刻意在演講中隱去綠源還表示很歡迎新對手加入。
然而就在這期間,雅迪、愛瑪開始步入快速軌道。最新財報資料顯示,綠源2024年的營收約為50.72億元,淨利潤1.16億元。但它的對手雅迪、愛瑪在2019年便雙雙突破百億營收大關。
我也反思,當時自己做的這些,對企業來說沒啥好處。顯然,倪捷這樣的創始人,對綠源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此外,高校老師出身是優勢,也是桎梏。技術傍身,讓綠源在液冷電機、電池等方面的技術保持領先。但胡繼紅明白,隨著企業的成長,對管理者的要求變高,自己存在的管理方面的短板,愈發顯現。
2010年春節,綠源山東沂蒙工廠排班請假事項,管理者與員工出現分歧。由於當時的胡繼紅沒有太多相關經驗她顧不上過年,立馬趕到山東,兩天時間和50多個人一一談話,一條條將問題寫在筆記本上,再和管理人員覆盤。
2012年,胡繼紅在中歐商學院進修了EMBA系統地學習了管理學。或許,在老師的眼中,學習是補足短板的最好路徑。
胡繼紅坦言,二十多年前,綠源誕生時,那個年代創業靠的是技術,自己對商業邏輯並不瞭解,讓我繪製線路圖、焊接電線、打孔,我行;做PPT慷慨激昂地演講,我確實不擅長。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倪捷曾在採訪中這樣表示,他清楚綠源的財務表現在行業中上頭部。作為行業鼻祖,綠源選擇在成立26才在港股上市。而無論是老品牌雅迪、愛瑪,還是新銳品牌小牛、九號,都綠源登陸資本市場。
相較於營收超百億元的老對手、打著智慧高階化的後來者,創立28年的綠源仍具備大的發展潛力目前,綠源賣的產品包括電動車、電動腳踏車及電助力車等也在近期嘗試了聯名Loopy年輕化舉措。
202591起,電動車新國標正式落地,此後所有新生產的電動腳踏車都必須符合新標準要求,這對綠源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除此之外,電動車行業日趨“內卷”,市場正從增量轉向存量博弈。對於腹背夾擊的綠源來說,該如何重返昔日巔峰?

下海:兩個書生的艱難創業路
我心裡一直都有個教育夢。胡繼紅說至今,倪捷、胡繼紅對教師這個職業有著難捨的情結。
胡繼紅碩士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倪捷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二人同在寧波大學任教。因雙職工家庭,所以才兩年多時間他們便以高積分拿到了寧波大學分配的房子三室兩廳,位於東戶。1989年,房子鑰匙到手,還未住進去,倪捷就把房子還了回去,這是因為發生在那年春節的一件事
大年初二,倪捷與胡繼紅去叔叔家拜年。而叔叔家的焊接裝置廠由於缺乏技術人員,在電線線路方面陷入困境,這正是他們最擅長的。3天,二人就解決了最關鍵的電路問題,這手到病除的能力,不僅讓叔叔對他們丟擲橄欖枝,也成為二人下海的起點。
那時,民營企業的春風吹得正濃。1984年,被稱為中國現代企業元年
透過接觸叔叔的焊接裝置廠,倪捷、胡繼紅也感知到,鄉鎮企業目前處於火熱發展的階段。再加上自己為一公司解決了生死存亡的問題,這種被需求的驅動力,讓倪捷和胡繼紅毅然決然地辭掉了鐵飯碗他們回到了家鄉浙江金華,成為叔叔企業的技術研發人員。
胡繼紅
年輕,我覺得自己能改變世界,這是很魯莽的。胡繼紅說從學校離開時,自己感覺到熱血沸騰,上刀山下火海都願意去做
在叔叔裝置廠做了8的研發幫助企業獲得幾十項國家技術專利倪捷和胡繼紅也工作中積攢了一定積蓄與經驗。然而,由於企業經營出現問題,兩人不得已選擇離開
為了生計,倪捷跳槽進入風投行業,而胡繼紅則一邊帶孩子一邊跑保險。那時,胡繼紅騎著腳踏車上下班。
從家裡到公司,胡繼紅每天都經過全長43.4米、拱矢高8.4米的通濟橋橋面的青石板路給腳踏車行駛增加了難度。上橋、下橋,後座帶著5歲的孩子,這座橋既是那時胡繼紅上班路上最大的障礙,更成為她心中的一道坎。
從小到大,我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就沒有我不會的事情,但跑保險我真的不行,到現在,我都不想跑保險。胡繼紅告訴《中國企業家》。這段年多的工作經歷讓她明白銷售非技術類的產品是她的弱項。上下班路坎坷,一天還開不了幾單,這讓她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擊
職業大跨度的轉變,讓胡繼紅無所適從,即使已經過去近30年,再回憶起依舊未能釋懷,用痛苦來形容這段經歷。
於是,1996年,倪捷在所就職的風投公司瞭解到電動車行業的概念發起電動車專案組,胡繼紅便毫不猶豫選擇加入,成為1號研發人員。
12平方米的地下車庫,成為二人未來事業的起點。3個月,第一批樣車成功研發出來。1997年,綠源品牌正式註冊。
同一年,雅迪創始人才開始摸索著創業,嘗試過幾項業務後,1999年才建立起正式的車行
作為行業元老,綠源誕生便風光無限。1998年,浙江出臺全國第一個對電動車省級規範性檔案,電動車可以按非機動車進行管理上牌,綠源是首批獲批上牌的品牌之一。同年,綠源主辦並參與全國“電動腳踏車通用技術條件”標準的制定起草工作,還幫著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推動了《電動腳踏車通用技術條件》的正式出臺
成立早,意味著先發優勢,但也意味著,沒有參考文獻可言,且市場教育成本巨大。
研發、營銷全都要摸著石頭過河。談到技術,倪捷、胡繼紅兩人總是容光煥發,而市場,二人一籌莫展。2000年,成立3年的綠源,不僅倒虧,還額外負債100多萬
那時恰逢企業改制,二人本可以就此離開該風投公司但當時其旗下的綠源已有十多個經銷商,本著對供應商負責的態度,再加上對綠源的感情,兩人決定承擔的負債。於是倪捷、胡繼紅找親戚借錢、向銀行貸款,最終正式買下綠源品牌。
從專案小組的負責人到正式成為品牌的創始人,倪捷和胡繼紅的角色發生了質的變化

奔走電動車先活下來
剛創業時,夫妻二人分工很明確,胡繼紅主負責公司運營;倪捷主不僅負責綠源的對外接洽,還要為推動建立行業標準奔走。
彼時,電動車市場份額並不大。觀研報告網資料,2000全國電動車行業產量共29萬輛。腳踏車、摩托車充斥於市場,當時均價在2000元的電動車受到外界的極大質疑,甚至電動車幾度面臨著被封禁的危險
2002年,北京市宣佈停止為電動腳踏車辦理牌照2003年,福州也頒佈全市禁止銷售電動腳踏車的禁令。
澎湃新聞那時的倪捷最為外人所熟知的角色是“行業鬥士”。他嘗試了各種措施來行業發聲,比如釋出萬字文章業內企業一起奔走最終,2003《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透過,將電動腳踏車劃分為非機動車類,電動車行業正式獲準生證
倪捷
那些年,我到處去演講,為提高電動車社會地位,去各種論壇辯論。倪捷
電動車行業做了10經銷商萬印對《中國企業家》以前為了電動車行業有個統一標準,倪捷算是行業的一個發起人大哥角色,他比綠源有名氣多了。
知網資料,截至2025423日,倪捷在為電動車發聲、電動車技術研究方面發表文章427篇,其中數篇文章長達10萬餘字。
目前,國內電動自行車行業千億市場規模。據營商電動車資料,2024年電動自行車行業銷量4920萬臺,比2000年翻了將近170倍。
行業標準也成為大家關注重點2019年,電動車新國標《電動腳踏車安全技術規範》出臺。2025年,新版本GB17761-2024出臺。
對此,倪捷說:“2019年新國標出來,我不需要再發聲,也不需要去推動建立標準了。國家出手了,失業,正好重心轉回到綠源的技術研發上。
那些年,倪捷為行業開闢先河胡繼紅正帶著綠源摸著石頭過河。

開拓:在商業模式上下功夫
20002000元的電動車,對普通人來說,稱得上是昂貴的大物件。
(綠源)這個車子要是賣得掉,我爬著過來見你。有人對胡繼紅說,這樣質疑一度讓深受打擊
倪捷和胡繼紅認為,洗衣機能成為家家戶戶的必需品,電動車為什麼不行?胡繼紅知道,技術之外,二人必須要在商業模式上下功夫,而門店開在哪,是首要問題。
最開始,綠源嘗試在百貨公司開店雖然人流量大,來諮詢的人絡繹不絕,但成交率卻不高。胡繼紅反思,比起百貨公司內的其他商品,電動車價位較高,大部分消費者進入商場後,買電動車往往超出了當天的預算。
基於人流量與成交率,胡繼紅最終確立了綠源的主要模式——開街邊店社群門口、學校門口成為綠源的關鍵佈局地。二十多年過去,線下經銷商模式,依舊是電動車行業的主要銷售渠道
門店選址策略確定後,接下來是如何營銷的問題。
2002年,胡繼紅曾帶著電動車到杭州申請技術創新補貼。到了杭州,她敏銳地發現,武林廣場都是時尚的年輕人,對新事物接受度很高。
胡繼紅立馬帶著幾輛電動車,掛起環保的旗子,在武林廣場展出。一個下午,售出了300臺,那我們很興奮。市場教育到一定程度,消費者就會自動覺醒,胡繼紅表示。
大張旗鼓的廣場式宣傳,一度是行業主要的營銷模式。萬印告訴《中國企業家》:早些年賣電動車,都是經銷商們騎著一排,掛著小旗,到大街上宣傳,但到了十多年前就是電視廣告了,經銷商不用做那麼多
2004年,奧運冠軍田亮成為形象代言人,而綠源也是電動車行業首批起用明星代言人的品牌。
然而,2009年,愛瑪憑藉明星代言+渠道下沉的打法2010銷售量達到了220萬輛,雅迪也達到了200萬輛,而倪捷在2010年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2009年綠源電動車銷量65萬輛。
20002009電動車各品牌大肆“開疆拓土的十年胡繼紅表示,2010年以後,行業開始進入跑馬圈地式的競爭。2010年,正是中國移動網際網路黃金十年的起點。不少電動車品牌搭上電商的快船,揚帆起航。
2014年,雅迪推出線上商城雅迪購,是電動車行業第一個正式上線垂直購車平臺的品牌2016年,雅迪登陸港股,成為國內兩輪電動車第一股
胡繼紅透露,綠源佈局電商的腳步算不上快,2018年才正式接入電商目前,綠源線上線下銷售佔比1:9
但她預計,未來線上佔比會進一步提升。如今,綠源在抖音開啟直播帶貨2023年,雙11期間綠源GMV6000登頂抖音本地生活行業第一。2024年的618期間,綠源線上交易額3.3,同比增長57%,在抖音團購、拼多多兩大平臺斬獲行業排名第一。
艾媒諮詢創始人、CEO張毅認為,綠源作為國內電動車鼻祖,發展只達到了目前年銷售幾十億規模確實有些可惜雖然公司技術硬,但在品牌建設、電商渠道等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倪捷與胡繼紅深諳此點。近幾年,他們也在做聯名、贊助綜藝等各種年輕化舉措,為綠源尋找新的突破

夾擊:重回到技術主場
2019年,倪捷重心回綠源本身。而技術出身的他,選擇重回到自己的主舞臺——技術研發。

以前我們忽視了很多問題,比如陶瓷剎車、鋼絲輪胎、電機等。倪捷表示,自己一頭扎進售後技術後,發現了電動車行業忽視的很多問題,他把問題整理出來,給自己出了一張問卷,電機便其中之一。
電動車常被詬病的一點是電池壽命,而有時壽命短的原因並非電池本身,而是電機的衰退導致的
人們不知道,品牌們也搗糨糊。倪捷說傳統的電機極易氧化生鏽,從而導致損壞衰退。對此項難題,2019倪捷成功研製出液冷電機,推出國內第一輛搭載液冷電機的電動車B5,且成為行業首個使用該技術的品牌,目前公司全線產品更新為液冷電機
回到技術主場的綠源,憑藉液冷電機,再加上年輕化的舉措,開始步入快速發展軌道。2023綠源上市,營收突破50億元2024年行業增長乏力時,綠源仍實現了營收的穩健增長
然而,行業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高階化成為行業新焦點品牌2024財報資料,九號、雅迪、愛瑪的年銷量分別259.891302.05萬臺和1069.86萬臺,三者的淨利潤分別10.84億元12.72億元和19.88億元。這意味著,九號以不到雅迪五分之一的銷量實現雅迪超八成的利潤規模。
對於九號所代表的高階化趨勢,倪捷強調到,綠源並不針對單一使用者群體,比起只做高階產品,他更希望綠源能覆蓋更廣泛的客戶群體。
雅迪、愛瑪等傳統巨頭在價格戰中掙扎,新玩家九號電動車以高毛利突出重圍。面對老對手與新玩家的腹背夾擊,倪捷並不焦慮,這從綠源穩定的加盟政策也能看得出來
個人感覺綠源一向不怎麼參與行業內卷一些其他品牌的加盟費波動較大萬印有著超10年的電動車經銷經驗,他認為在行業競爭中,綠源並不激進。
對於內卷,綠源也確實並未為此深感焦慮採訪中,胡繼紅、倪捷兩人鮮少談到財務與營收方面,技術是他們更關注的東西。
一輛車騎10年。這是綠源的廣告語,但10年不換車,對企業的財務資料來說不全是好事。對此,倪捷表示不在乎,他認為自己成就感的來源在電動車技術的突破對他來說,一輛車騎得越久,他興奮。
雖然綠源活得比較“淡定”,但畢竟身在江湖,它也無法完全置身事外倪捷和胡繼紅必須找到公司的增長
對於未來,倪捷看好電助力腳踏車。他認為,電動車分為兩種用手的和用腳的——前者解決通勤,後者可以鍛鍊。而電助力腳踏車能幫助人們在通勤過程中同時得到鍛鍊。為了研發電助力腳踏車,他近幾年開始鑽研人體組織構造,提起心臟、肌肉、血氧等資料,他侃侃而談。
屬於綠源的真正突破點在哪裡,倪捷稱還是未知數。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王怡潔審校:張格格  製作:袁茂麗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

[ 推薦閱讀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