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排名第一的領導大師:從心開發你的領導力

點選上方「ijingjie」可快速關注我們
境界推薦閱讀 【人在職場】
文|約翰·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
播音張靈傑
後期豫東
投稿及奉獻,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為防止失聯,請點選上邊二維碼,關注《境界》備用號:hisjingjie
paypal或支付寶,奉獻賬號同為:[email protected]
內向的人一生也會影響上萬人。領導力有五個層次,你在第幾層?領袖最大的挑戰是先領導好自己,不要因無法照自己想法改變人而生氣,因為你也無法按照期望改變自己。別人會感受到:你是鄙視他們還是想提升他們?你是踩著他們爬樓梯的人,還是為他們造樓梯的人?
任何人,無論好壞,只要有人跟隨,他就是一位領導者。即使一個最內向的人,一生中也會影響上萬人。如果領導者的素質和能力能夠提高,世界就會變得更好。但領導力不是天生的,如果你從未開發你內在的領導力,那麼現在就可以開始這個旅程。
領導力有五個層次。最粗淺的層次是職位,人們跟隨你,是因為他們不得不如此,你的安全感來自位置和頭銜,而不是才幹;在職務以外,你無法使人跟隨你,有時你不得不靠恐嚇來領導。
第二個層次是認可,人們跟隨你,是他們自願的,因為你肯與他們建立關係,人們不在乎你知道多少,除非他們知道你有多在乎他們。保持連結,獲得他人信任,就會為你帶來影響力。
第三個層次是生產,人們跟隨你,是因為你為組織所做的一切,人們和你一起製造成果,實現目標,感激而敬佩你的貢獻。如果你既有生產力又能激發隊友的向心力,你的組織就更容易成功。
第四個層次是立人,人們跟隨你,是因為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你有培育他人的能力,能夠幫助他們開發個人潛力,複製新的領導者,人們願意忠心跟隨你。很多領袖過於專注個人和團隊的生產力,忽略立人的重要。你所帶的人是否成功了?這是顯明你的領導力層次的一個指標。
第五個層次是巔峰,人們跟隨你,是因為你的為人和信念,你將贏得人們的尊敬。只有少數人能達到這個層次,例如曼德拉、亞里斯多德,如果你處於這個層次,你可以帶領其他領導者,把他們提升到第四個層次。

鍛鍊你的排序能力
領導力的關鍵是優先次序。成為智者的技巧就是,知道什麼事是可以忽略的。3R法則可以幫助你在宏觀上把握自己人生的優先事項,3R就是要求(requirement)、效益(return)、報償(reward)。
要求是指,每個人都有不容商量的基本責任。我帶領天際線教會時就和董事會討論,什麼是我無可推諉的工作?他們認為只有幾件事是非我不可的,例如:證道、傳遞我們的異象、保持個人誠信正直的品格。
終極任務之外,領導者可以放棄其他任何事物。效益是指你最擅長什麼?發揮你最佳的才能和經驗,可以帶給自己和組織最大效益。你也可以問自己,投資在組織的哪方面能帶來最大效益。報償是指幹什麼能讓你就算沒有報酬也樂在其中,得到極大的內在報償,讓你感覺自己就是為此而生的?這三樣就是你應該做的、你做得好的,以及你喜歡做的。你生涯的長期目標應該是逐漸使三者趨於一致。
對具體工作,你可以想想:我在哪方面需要更聰明地工作,而不是更努力地工作?我在哪方面需要改變,才能避免“全都想要”?我可以停止哪些好的工作,以便可以做最好的工作?我怎麼避免做那些急迫而不重要的工作?有一項帕累托法則,又叫二八法則,意思是如果你將時間精力和資源使用在20%的優先事項上,這20%的事項將為你帶來80%的產出。找出你所領導的員工或同工中20%的優秀者,想想你可以怎樣培養造就他們。
定下優先次序之後,不要把你的時間全部填滿,要留有餘地。餘地就是界於你的負荷和你的極限之間的空間,是為無法預測的事件預留的彈性空間,也是你讓自己可以思考和恢復精力的時間。我會按照二八法則精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把握20%最重要的部分,同時在行事曆上儘量保留20%的空白時段。
你無法管理時間,你無法控制和增加它,要放下時間屬於自己的想法,時間是神所賜的禮物,你只能決定自己如何選擇使用你的時間。我們不是待辦事項的奴隸,而是預備好服務那些在不對的時間來敲門的人,這樣我們的時間才能結果子。
優先次序並不是固定不動的。在一個期待忙碌、鼓勵超載的文化裡,如果你能學會掌握優先次序並經常運用,將對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效能帶來突飛猛進的改善。

領袖最大的挑戰是先領導自己
領導力的根基是品格。如何領導自己,是我們每天都必須面對的困難挑戰。雖然我們無法回頭創造一個嶄新的開始,但卻可以從現在開始去創造一個嶄新的結局。優秀的品格能夠建立堅定的信任。在一個組織或社會里,當信任降低,速度就會降低,成本卻在提高。
信任是一場冒險的遊戲,領導者必須是先下賭注的人,不能等待別人先跨出第一步,而要先撒下信任的種子,才能開拓合作的田地,產生不凡的成果。領導者同時也要按部就班地贏得員工的信任。如果我的部屬學會信任我,我將得到他們的注意力。如果我先開始信任自己的部屬,我將得到他們的行動力。
如果我們在鼓勵年輕領袖施展抱負之前,卻不提醒他們思考自己該有的為人,就是在害他們跌倒。成功的領導者的品格有四個面向:真實、自我管理、謙卑和勇氣。許多領袖對於“真實”感到困難,他們擔心如果暴露自己的失敗,便會喪失別人的信任。如果隱藏自己的失敗,就會顯得虛假。如果隱藏自己的成功,他們又怕無法贏得信任。如果只凸顯自己的成功,就顯得驕傲自大,無法引起人的共鳴。
我的建議是儘量活在兩條線之間,一條是成功的界線,一條是失敗的界線。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處在兩者之間,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壞。真實就是敞開地活在兩條界線之間。在人生的早期,我只想展示自己的成功,隨著年紀的增長,我更想分享自己的失敗來鼓勵別人。
作為公眾人物,人們常常只看到我最好的一面,給我許多過譽之詞。我不想直接亮出自己突破的經驗,而是想讓人先看見我被破碎的經歷,這經歷帶給我後來的突破。我喜歡把自己想象成一幅由許多碎片組成的馬賽克圖案,因為它的破碎而帶有一種細緻的美感。上主寧願我們瘸腿跛行,也不要我們一直高視闊步。
不要為了無法照著自己的期望來改變別人而生氣,因為你也無法照著自己的期望來改變自己。只有當你承認自己的缺點太大,必須被對付的時候,謙卑才有可能產生。成功會導致最大的失敗,就是驕傲;失敗則會導致最大的成功,就是謙卑和學習。
很年輕的時候,我就專注操練自律的精神。自律並不是偶爾加把勁,然後大喊一聲“哇,真高興我完成了”,自律需要每天持續努力,帶著屢敗屢戰的心,從失敗中學習,認出應該避免的試探。不再聚焦於我經歷了什麼,而聚焦在我要去哪裡。好訊息是,你贏得越多次自律的爭戰,後面的仗就越不難打。一次自律的得勝會幫助你完成下一次自律。如果你能贏得自己內心的戰爭,所有其他的勝利都變得觸手可及。

你是否能帶來正向改變?
偉大領袖的真正考驗,就是能把一個組織匯入正,自己成為改變的媒介。幾乎任何人都可以走在別人前面,鼓勵走對的人繼續沿著對的方向努力,但很少有人能讓一群走錯方向的人做必要的改變。人通常希望獲得正向改變的好處,卻不想經歷改變的痛苦。人有時緊緊抓住自己擁有的而不願意得到其他甚至是進步,領導者要幫助人們克服這種心態。比起抗拒改變來說,人們更抗拒被改變。
年輕時我帶領人做出改變時缺少耐心,忽視人們的情緒,把改變看作一個事件而不是過程。我花了好長時間才明白,你不能只公佈一項改變,叫大家完成了就繼續往前,這隻會引起反彈。你必須給人時間,允許人消化這個改變。要切記你是來服侍這些人的,你自己能走多遠不是重點,而是你能帶領別人跟你走多遠。這是領導的目的。
領袖的共同點是比別人看得更多、看得更早,不是等到車子壞了才想到要更換零件。你看到什麼,會決定你可以成為什麼。而領袖們明白,他們必須相信,才能看見;而多數人會說,我要看見,才能相信。領導力就是把願景轉變成真的能力。讓人接受改變通常要花很久,一般經過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人們會說,這是行不通的;第二階段,人們會說,這要付出太大的代價;第三階段,人們會說,我一直就是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好的領袖會給人時間接受改變,但如果這種接受遲遲不來,他們會慢下來,和人進行清晰簡潔的溝通。
遠見會區分人,有人願意跟隨,有人不願意。當你有足夠的影響力,也有執行改變的人力,那麼改變啟動之後,許多人會及時跟上的。但我們也要做好準備,可能有20%的人在100%的時候會反對所有的事。
推動改變最重要的是你的信用。每次你做出正面事情,就增加你的信用;每次你做了負面的事情就會削弱自己的影響力。有的領袖和組織說起來每次都正確,但信用賬戶其實負債了。信用產生權柄。人們先相信你這個人,然後才相信你的遠見和願景。
提高領導力的捷徑就是面對挑戰、解決問題。最有果效的領導者視問題為機會。把難題處理好,保證你會變得更好。生命最重的負擔,就是不用負重。困難會幫助你面對自己,定義你是怎樣的人。
全力以赴的心態,是成功領袖的態度中最重要的。我第一次擔任牧者時才22歲,我只要完成證道、探訪、輔導的基本責任就能達到他們的期望,但服侍了幾個月後,我想做得更多,我有很大的熱情去接觸新朋友。我決定選擇超過別人的期望。如今已經過去五十年了,這樣的委身塑造了我的發展,是我成長為領袖的關鍵一步。一旦我們確定委身,那時主就會行動,整件事就會源源不斷湧現轉機。所有我無法夢想的各種不可預見的事、人力、資源都向我湧來,就在我委身的時刻發生。

幫助別人贏,比自己贏更有趣
我有二十六年以牧者的身份帶領眾人。但起步階段,身為年輕領袖時,我的焦點不是服務他人,而是做大事,我想做人上人,坐在高於普通訊徒的位置上。後來我知道我對人的態度錯了,最重要的領導力基於服務他人,而不是服務自己。我明白我不該要人來幫助我建造教會,而是我要服侍人,幫助他們來建造。
葛林裡夫(Robert Greenleaf)說:“當一位領袖先作僕人,就可以保證他人的需要優先被滿足。最好的測試也是很難的管理,就是那些被服侍的人會成長嗎?他們會變得更健康、更有智慧、更自由、更自動自發成為服侍別人的人嗎?”真領袖的動力來自愛的關懷,而非個人的榮耀,他們願意為愛付出代價。
我決心做兩件事:一、把他人關心的事放在我關心的事之上;二、無條件愛人。服務他人的渴望來自我的信仰。我每天操練:不依賴自己的職位和頭銜,選擇信任他人,試著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在團隊中努力營造鼓勵的氛圍,以是否增加了他人的價值來衡量自己的成功。
新世代的真英雄是僕人式的領袖,他們專注五件事:要聆聽而不論斷,要真實,建造社群,分享權力,發展他人。太多領袖會說:“你們需要什麼,都可以來找我,我的門總是敞開的!”真正的領導者不止讓自己的門敞開著,還會走出去,走進人群中,找出他們所需要的,在他們開口之前就服侍他們。
領袖會有盲點。因為領袖有權柄,通常周圍人會害怕,因此層級越高越無法聽到真話,人們只說領袖想聽的話,而不是領袖該聽的話。我給周圍人許可,讓他們對我說真話。這是唯一能防止我落入盲點的方式。我會以良好的態度主動問:和我一起工作感覺像什麼?答案雖然有時讓人不舒服,但卻能幫助我糾正自己。我總是問:我遺漏了什麼?你能幫助我嗎?培養僕人之心,有助於減少我們所帶領的人和我們一起共事的困難。
僕人領袖是從內心開始發展的。別人會感受到你的態度:你是鄙視他們還是想提升他們?你想幫助他們還是想阻礙他們成就自己?你是爬樓梯的人還是建造樓梯的人?你真的想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人嗎?至少像你自己那樣成功嗎?多數人包括我自己都是自私的,服務他人可以煉淨我們的動機。在服務他人時失去自己,就能發現自己的生命與自己的喜悅。
我在即將六十歲時,花時間親近主後,寫下了一篇禱告詞:主啊,當我越來越老,我希望別人認識的我是——隨時待命去服侍,卻不是為工作賣命;有熱情的,而不只是有才能;滿足的,而不是被驅使的;慷慨的,而不是很有錢的;慈愛的,而不是聰明的;捨己的,而不是成功的;為人著想的,而不是才華洋溢的……我想做為人洗腳的人!
禱告詞寫完又過了十多年,現在我已經七十多歲了,還在努力成為我想要成為的僕人。信仰是一切的基礎,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全力以赴。
(本文摘編自《從內做起——頂尖領導大師淬鍊25年的10堂課》麥斯威爾,天恩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內容有刪改,大小標題為《境界》所加)
片尾曲:讚美之泉《帶我進入你的同在》
收聽了今天的內容,如果你想要相信耶穌,請留下微訊號,我們會聯絡你。
版權宣告:《境界》所有文章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來自《境界》,微訊號newjingjie”,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如有進一步合作需求,請給我們留言,謝謝。
徵 召 奉 獻 家 人
為支援原創採編、音訊、繪畫設計、影片團隊的成長,《境界》繼續徵召每月固定支援境界的奉獻家人(金額不限),請將你的電子郵件,發至[email protected],註明“奉獻家人”,在這個世代,參與拓展神的國度。
點選閱讀原文收聽“境界有聲”音訊節目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