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到中年,儘量不要讓別人知道你的狀態

文 | 竹西
來源 | 十點讀書(ID:duhaoshu)
最近,網上有個詞,戳中很多人心扉。
那就是“偷感”。
它形容的是,喜歡默默做事,不希望被任何人知曉的狀態。
為什麼很多人做事,越來越拘謹了?
因為害怕,成為被身邊人關注的焦點。
朋友說,步入社會這些年,身上的“偷感”也越來越重。
譬如,喜歡在單位做個小透明,不輕易暴露自己懂什麼、會什麼;
開了兩個微訊號,平常搞副業、發朋友圈,都會遮蔽掉不相關的人;
對未來有什麼規劃,也藏在心裡,事情沒有做成之前,絕不聲張……
她說,她挺享受這種悶聲做事的感覺的。
因為知道,暴露太多的個人生活,只會給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與其在別人眼裡刷存在感,不如關起門來安享一方清淨。
就像有位作家說的:
低調是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高調是為了生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女到中年最大的覺悟,就是儘量不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狀態。
世間少的是感同身受
多的是冷暖自知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和老公鬧了矛盾,找人求安慰,對方卻覺得你矯情、散播負能量;
好不容易考下專業證書,激動地和人分享,對方卻覺得你在炫耀;
髮圈曬孩子考上了重點學校,別人卻在背後酸你“一定走了後門”……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真心分享錯了人,只會給自己添堵。
成年人的世界不需要太多觀眾,你越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結局越會讓自己大失所望。
脫口秀演員楊笠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有次她因為失戀,痛苦得心如刀絞。
難過之下,她找朋友倒苦水。
本以為會得到對方的安慰,對方卻說:“那也是沒有辦法,我一直覺得你配不上你男友。”
末了,還不忘補刀一句:“我是把你當朋友,才這麼說的。”
楊笠聽了,本就鬱悶的心情,更加雪上加霜。
有句網路熱評說得好:
委屈要自己消化,故事不用逢人就講。
你說的是真話,別人看的是笑話。
世間萬千光景,除了自渡自愈,其他人很難幫得上忙。
把心事輕易透露給他人,只會遭人評頭論足;
謹言慎行,方能守護好內心的自在和寧靜。
品牌創始人陳愛珠,每次參加同學聚會,都穿著樸素的運動服,出行也都靠打車。
每當別人炫耀自己待遇有多好、薪水有多高時,她都訕訕笑著說,說自己工作又忙又累,錢還不好賺。
每當這時,同學們都會用同情的眼神看著她。
殊不知,陳愛珠早已是業內知名企業家,身家不菲。
陳愛珠女兒曾問母親,為什麼事業成功,還如此低調?
陳愛珠笑答:“日子是自己過的,好壞自己知道就好,沒必要對外說。”
這世間除了親人,沒有人會真心關注你的近況。
把個人生活公之於眾,別人要麼嫉妒你風頭過盛,要麼抱著吃瓜心態,等看你笑話。
倒不如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默默消化情緒,悄悄紮根蓄力。
少在別人的世界裡刷存在感,才能在自己的主場上,擁抱生活的自在清歡。
與人傾訴越多
越容易麻煩纏身
我曾經在後臺,看到一位讀者@莉莉的故事,頗有感觸。
莉莉是位上班族,平常下班後做電商副業賺錢,收益不錯。
平時莉莉和一個同事交往甚密,就把自己做電商的事,告訴了對方,還發了詳細教程,想帶她一起賺錢。
誰料,同事不僅不按照教程的方法做,而且更新頻率非常不穩定。
大半年後,同事的賬號不僅沒有起色,而且也沒賺到一分錢。
從那以後,兩人的關係就有些微妙。
有好幾次,莉莉在休息間隙開啟自己的賬號,這位同事都會湊過來,開玩笑說莉莉不好好工作。
更讓人膈應的是,好幾個不相熟的同事,都知道了莉莉正在做電商。
莉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先前那名同事,把自己做副業的事透露給大家的。
一天下午,莉莉正在忙工作,領導突然讓她去趟辦公室。
莉莉正疑惑間,領導便開口說:
有人反映你在上班時間做副業,我注意到,你確實經常在辦公室看手機,這是違反公司規定的。
莉莉聞言,便知道是先前那名同事走漏風聲的。
她心裡委屈不已,解釋道:
“我都是用午休和下班時間做副業的,我保證沒有影響到正常工作。”
可領導似乎並不相信莉莉的話,他警告莉莉,如果下次再有人舉報她上班看手機,就對她降級處分。
常聽人說槍打出頭鳥,你暴露的私事越多,越容易招致嫉妒和暗算。
即便你向人傾訴的初衷,並不是為了顯擺炫耀,或博取同情。
但你說過的話,落到不同人的眼裡,就是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你出於好心,給人提建議、給方法,對方可能並不領情;
你基於信任,與人談心事、聊隱私,對方可能以此作為攻擊你的武器。
更可怕的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你把秘密說出口的那一刻,就相當於變相允許了對方,把此事傳得盡人皆知。
看過一幅漫畫:一個人滔滔不絕,向朋友分享自己的遭遇。
朋友笑盈盈地聽著,背後卻冷不丁掏出刀子,刺向傾訴者。
人一旦將自己的底細和盤托出,對方不用費一兵一卒,就能將ta攻城略地。
羅翔老師說:
被人拿捏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你透露了太多的資訊。身處複雜的境地,你暴露得越多,你的危險就越多。
當一個人把底牌都亮出來,也極易被有心人揪住弱點,拽入看不見底的深淵。
女到中年最好的狀態:藏
前段時間,重溫電視劇《繁花》,最讓我惋惜的情節,就是汪小姐被下放到工廠幹苦力。
汪小姐原本是科長預備人選,待遇之所以急轉直下,原因就在於,她和閨蜜梅萍無話不談,遭到了對方的算計。
兩人本是一個單位的員工,平常汪小姐接到合作、洽談客戶,都會和梅萍分享。
一次,汪小姐無意間和梅萍提到,自己收到客戶送的禮物。
梅萍便揪住這點大作文章,告汪小姐收貨不上報。
汪小姐原本蒸蒸日上的事業,也因此一蹶不振。
老話常說,要學會“藏拙”。
無論和誰相處,都要留個心眼,不把自己的底細坦誠相告。
不顯山露水,不展露鋒芒,才能在複雜的世界裡,保全好自己。
這裡,給大家3點建議:
1.少曬,淡出社交圈
最近,網上有個流行詞:“電子消亡”。
它指的是,越來越多人淡出“電子社交圈”,不在社交平臺分享日常的現象。
畢竟每發一條動態,都要“揹負”太多了——
想公開秀恩愛,還要絞盡腦汁編輯文案;
想在朋友圈發自拍,還要擔心別人覺得照片不好看;
想曬曬剛買的新車,又害怕別人覺得自己太高調……
一番糾結下來,即便最後發了,也興致索然。
楊絳曾說:
別曬幸福,別曬甜蜜,別曬發達,也別曬成功。
物理學常識告訴我們,曬總會失去水分,藏才是最保險的方式。
與其過度曝光自己,讓人評頭論足,不如將自己的動態藏在心底。
在社交平臺“隱身”,才能經營好當下,在真實世界裡獨善其身。
2.少說,控制分享欲
聽過一個交談的“二八理論”。
與人聊天時,把80%的時間留給對方去說,剩下20%的時間,圍繞對方說的話,分享自己的感悟。
這樣既能保證溝通有來有往,也能夠避免言多必失,陷自己於不利。
涉世越深越會發現,過度的分享,只會豢養無止境的窺探欲,甚至惡意。
說話有所保留,才能規避一些不必要的傷害與麻煩。
不聊家庭和婚姻情況,省得被人揹後嚼舌根;
不對外透露自己的想法和打算,避免被人暗中算計。
學會點到為止,才不至於被人抓住把柄,落入騎虎難下的境地。
3.蓄力,悶聲做大事
最近追熱播劇《六姊妹》,對張秋芳的經歷,印象深刻。
張秋芳的開局並不好,父親早早離世,家境十分貧寒,就連丈夫湯為民,一開始也並不愛她。
可張秋芳從未向人抱怨命運不公,而是努力尋求出路。

全國恢復高考後,她刻苦讀書,考上醫學院。
畢業後,她一路精進醫術,當上了外科主任,收入不菲。
生活逐漸蒸蒸日上,但張秋芳從不張揚,而是把精力傾注在對女兒的教育上。
在她的引導下,女兒從小成績優秀,畢業後在國外找了不錯的工作。
而張秋芳也在上海購置了幾套房產,帶著一家人實現了階層跨越。
真正智慧的女人都知道,生活是屬於自己的感受,而不屬於任何外界的看法。
默默精進自身,讓自己有撬動命運的支點;
悄悄積攢資本,讓自己有安身立命的底氣。
當你專注自身的成長,擁有不斷向上的實力,方能越過一切艱難險阻,走上未來的康莊大道。
看到過這樣一個熱門問答:
“中年以後,為什麼活得越來越銷聲匿跡了?”
高贊回答是:
大財不外露,幸福不經曬。
一個真正內心富足的女人,是不會頻繁分享自己的動態的。
因為她們知道,圍觀看熱鬧的人,遲早會作鳥獸散。
而你我終身的課題,都是學會和自己相處。
與其過度在意外在的面子,不如沉下心過好生活的裡子。
把情緒調成靜音模式,悲喜自渡,默默成長。
學會不動聲色蓄力,方能找到對生活的掌控感,收穫命運饋贈的好運。
文章之後給姐妹們說個重磅福利,我爭取到了 51 talk 1對1 外教課的500個免費試聽名額專業外教會根據孩子的年齡、英語程度、性格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主打一個“真實場景,真實互動”。
平時孩子英語發音不標準、英語不敢開口說、沒有練口語物件或者不確定孩子適不適合外教課,都可以免費領取試聽體驗一下。掃描下方二維碼,就可以立即領取哈。
3月25號(週二)上午10點和晚8點我也邀請了51 talk的學科負責人,有10年從業經驗的程程老師來咱們直播間,詳細給大家分享學英語的好方法,以及提升口語的竅門。
這周的免費贈書活動也在進行中。只要掃碼入群,就可以參加抽獎(已經在群裡的姐妹不用重複新增)持續參與,中獎率更高哈。

🔔客廳板凳已擺好!
速速點選關注樹媽影片號
謝謝你們的小愛心

文章來源:本文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
往期精選
 01
 02
 03
 04
〖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