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全場景生態「亮劍」消博會,讀懂智慧生活的進化論

多端聯動的全場景智慧生活,
重塑消費體驗。

沒有人能夠阻擋歷史的車輪加速向前。洶湧襲來的人工智慧浪潮,之於這個時代不只是一次通用技術引發的裂變,更是一場關於社會經濟生活的全面重塑。
今天連線人與世界萬物的,不是古代遙遠的飛鴿傳書,而是硬體終端裡各個邏輯單元之間傳輸的數字訊號。尤其是隨著AI時代的到來,通訊網路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連線通路,更是運送AI的“算力高鐵”,智慧化的觸角還將伴隨著更多元的終端形態,延伸至數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是:正是人們對於未來生活的想象,才促使著科技公司不斷推陳出新,以一個又一個具有革命性的智慧終端開啟全新的生活方式。
這種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創新導向,也讓科技本身擁有了強大的消費屬性。換句話說,智慧終端不只是一個個冷冰冰的硬體,更是廠商們渴望嵌入使用者全天候生活場景的觸點。如何藉助這些觸點為使用者打造一種面向未來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成為了終端裝置廠商跳脫傳統、創新佈局的新命題。
最近,在由商務部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消博會上,華為帶著鴻蒙生態全系產品亮相。以鴻蒙為核心主軸,包含1+8產品區、鴻蒙智家、鴻蒙智行在內的展臺體驗鏈路,成為了華為1+8+N全場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的具象化表達。
一個值得回答的問題是:在這個全球精品消費的兵家必爭之地,華為如何將智慧化貫穿“人車家”全場景,為未來的智慧生活樹立全新正規化?
多端聯動的全場景智慧生活,
重塑消費體驗 
定義華為終端的,並不是某一部手機或者電腦,而是一個完整的全場景生態構想。
早在2019年,華為就提出了“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1代表的是過去佔據著超級終端地位、如今仍然是使用者使用時長最多的手機。事實上,這也是使用者與全場景生態的核心連線點。8則代表著PC、平板、車機、可穿戴裝置等終端產品,N則代表著更多泛IoT裝置。這些多元化的終端之所以能夠存在並被使用者需要,就在於它們能夠深入更多的生活場景,拓寬萬物互聯的需求版圖。
無論是生活起居,還是商務辦公,抑或是交通出行、運動健康,藉助鴻蒙作業系統的分散式能力,再加上5G、AI以及雲計算這些根技術的支援,智慧化能夠在不同裝置間無縫流轉,從而打破空間場景的壁壘。人車家的全場景智聯,便是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在這次消博會展臺上的完整詮釋。
在1+8產品區,全球首款闊摺疊屏手機華為Pura X以16:10黃金比例闊型設計亮相。使用者可以透過3.5英寸方形外屏右滑,便能快捷開啟與智慧體小藝的沉浸式對話。如今的小藝在盤古與DeepSeek雙模型加持下,能夠做到更加“擬人”,能夠基於上下文自適應感知使用者情緒,調整音調匹配不同語境,使用者能感受到更像是在和真人對話。
與此同時,華為Pura X的AI眼動翻頁功能也解放了使用者的雙手。除了以接近平板的面積大幅度展示文字內容,AI眼動翻頁功能透過對使用者眼球運動的即時追蹤,可以在頁末時自動進行翻頁。根據官方資料顯示,假如看一本400萬字的長篇小說,傳統觸控翻頁需操作2萬餘次,而AI眼動翻頁平均每天可減少手動操作1500次。
除了帶來全新形態的華為Pura X,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活帶來了華為WATCH GT 5與華為智慧屏V5等全系列產品。
作為1+8+N全場景生態的重要一環,華為WATCH GT 5還能夠與手機、智慧屏、耳機一鍵聯動。例如透過華為WATCH GT 5可以遠端控制手機拍照,為使用者解鎖更多的拍照玩法;再比如,只要在華為智慧屏V5上與手機登入同一華為賬號,使用者就可以將手機裡的影片、遊戲以及PPT等內容投屏到華為智慧屏 V5 的大螢幕上,開啟一種“巨幕手機”的體驗模式。
在鴻蒙智家展區,華為也將全新升級後的華為鴻蒙智家帶到了消博會現場。作為空間智慧化一次標誌性的躍遷,華為鴻蒙智家結合了華為過去三十多年來在連線、互動、生態上構築的三大能力,並且有著AI的加持。
相較於智慧屏、智慧音箱、智慧門鎖、路由器這些單個硬體的“解題思路”,華為鴻蒙智家為空間智慧化提供的是一整套解決方案。
使用者透過智慧中控屏S2、智慧語音以及智慧MINI Pro等多種互動模式,就能夠開啟各種場景模式。例如會客模式、觀影模式、K歌模式、休息模式等等。
這一套方案究竟如何實現?答案就是鴻蒙作業系統的微核心架構,鴻蒙智家能夠藉此實現更強的裝置聯動。這一作業系統不僅支援各種裝置的即時通訊,還能夠透過智慧演算法自動調節家居環境。
因此,在智慧主機、PLC有線連線以及全屋高速Wi-Fi的底層技術支援下,華為鴻蒙智家構築了照明、新風、影音娛樂等各個生活場景子系統,以一種沉浸式、個性化以及可成長的空調體驗,重新定義了人與空間的關係。
最後是鴻蒙智行展區。作為人車家全場景生態的重要部分,鴻蒙智行帶來了全景智慧旗艦SUV問界M9、家庭智慧旗艦SUV問界M8、全景智慧旗艦轎車享界S9,以及智慧家庭出行SUV智界R7等車型。
在汽車智慧化的時代,座艙已經成為出行空間裡的重要終端,和手機、電腦以及全屋智慧一樣有著強大的消費屬性。
使用者透過華為智慧生活APP賬號的互聯互通,就可以透過車機中控屏上預置的“溫馨回家”、“安心離家”場景按鍵,實現家居與出行這兩大空間智慧化的跨端銜接。
它不只是地圖、導航、音樂這些基礎服務的無縫流轉,更是包含人車家全場景生態互聯帶來的強大體驗。使用者可以透過車機來控制家中已關聯裝置,像掃地機器人、空調、淨化器、燈光這些智慧裝置,無論是出門忘記關燈,還是回家時提前調好房間溫度,都能夠做到出門歸途兩不誤。
全場景智慧生活的價值便在於此。它不再是由單一裝置主導,更是由多裝置之間的智慧互聯來定義。
如果說以手機為代表的硬體裝置錨定的是個人空間,以全屋智慧為代表的裝置錨定的是家庭空間,以智慧座艙為代表的是出行空間,那麼華為“1+8+N”全場景戰略,則在鴻蒙系統分散式能力的支援下,突破了智慧化的物理空間壁壘,打破了智慧化的價值邊界。
從單品競爭到全場景智慧生活競爭:
智慧化如何奔赴數字世界每個角落
人工智慧時代,使用者才是創新的主軸。
眾所周知,演算法、算力以及資料一直都是人工智慧的“三駕馬車”。如果說演算法決定著AI的大腦聰明程度,算力支撐著AI落地運動的基礎,那麼不可或缺的資料才是直接影響AI體驗質量的關鍵。
在過去,由於手機、電腦等不同終端之間的物理壁壘,再加上作業系統以及上層應用生態所構築的“圍牆花園”,導致在傳統的單品競爭時代,使用者關注的是智慧終端的某個具體功能。
這也就導致了過去幾年一連串的引數內卷之風。無論是廠商追求攝像頭更高的畫素,還是處理器晶片更快的運算速度,這些單點技術的創新始終都沒有解決碎片化生態下使用者體驗以及資料割裂的問題。
但是到了AI時代,使用者被放在了創新鏈條的第一順位,資料成為了整個體驗躍遷的關鍵。尤其是隨著IoT、AI以及5G技術的普及,一個更聰明、更懂使用者的AI,一定是深入到使用者全天候場景之中的。
這也是為什麼,從個人到辦公,從家庭到出行——隨著使用者需求場景的越發多元化,與之對應的也是智慧終端的多元化——從直板手機到摺疊屏,從平板到PC,從家庭電視到汽車座艙。
這是一個萬物智聯的時代,使用者需要的是還未回家時就能提前開啟家裡的空調;需要的是外出時能用平板繼續處理電腦上未完成的工作;更需要的是能將手錶記錄的健康資料上傳雲端,從而獲取專業的健康建議。
可以說,如今消費者看重的不僅是單一產品的效能表現,更是圍繞自己打造的全場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競爭邏輯的更迭,也讓終端廠商不再陷入單純硬體製造能力的競爭思維,而是軟硬一體化協同以及生態打造。
一方面,這種軟硬一體化,帶來的是智慧化體驗的無縫銜接。華為終端不僅有包含手機、平板、電腦、座艙、穿戴、家居等多種形態的智慧裝置,還依託鴻蒙作業系統“一次開發、多端部署”的獨特優勢,讓開發者可以在一個開發專案中透過一套程式碼同時為多種裝置或平臺建立應用程式。這不僅降低了開發成本,也讓打破了終端硬體的壁壘,為生態協同奠定底層基礎。
另一方面,則在於龐大生態的構建。有了一套採用統一框架的作業系統,鴻蒙作業系統的開發者能夠將應用適配到不同的裝置。截至目前,搭載鴻蒙作業系統的生態裝置超過10億臺,廣泛應用於金融、教育、醫療等多個垂直領域。
消博會展臺上的人車家互聯,又為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態增添了新的註腳。包含手機、穿戴、座艙以及鴻蒙智家在內的華為終端,構建了一個完整成熟的全場景生活解決方案,不斷將智慧化體驗帶向數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之於智慧終端行業而言,它意味著一種從單品競爭,到全場景智慧生活競爭的正規化更迭;之於萬千使用者而言,它也以技術和生態的雙維重構,繼續譜寫著智慧生活的進化論。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態“亮劍”消博會,為智慧化重塑未來提供了一個更優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