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曬太陽”可能是最被低估的健康習慣

其實人類和向日葵一樣,都要向陽而生!
“曬太陽”是一件很容易被忽視的事情。在節奏越來越快的生活中,大家不太會把曬太陽當回事兒。
而且現在防曬用品多得眼花繚亂,宅文化持續盛行,陽光甚至被當成一個“能不要就不要”的東西。然而,光照不足導致的慢性症狀數不勝數:長期疲勞、情緒低落、睡眠障礙、專注力下降……
01
人類為什麼需要陽光?
晴天就會心情明媚,陰天心情也跟著陰鬱——這不是矯情或敏感,所謂的“心理作用”源於科學。
曬太陽是呵護身心健康最重要的習慣之一,與睡眠、運動、飲食和人際關係一樣,對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
起床後一小時內曬到太陽能提升清晨時段皮質醇的分泌,有助於白天集中注意力,呵護免疫系統,促進新陳代謝。
太陽光也能調節生物鐘,影響血清素、褪黑素等激素的分泌,保證睡眠質量,使身心各方面機制正常運轉。
02
曬太陽到底在曬什麼?
大家可能普遍認為曬太陽曬的只是皮膚。但其實陽光有很大一部分功效要透過眼球啟用,作用於皮膚和眼球的機制同樣重要。
作用於皮膚的波長主要為紫外線和紅外線,紫外線的能量接觸到裸露的皮膚時會促進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生產維生素D。
但同時,這意味著任何防曬措施都會影響紫外線帶來的幫助,紅外線能觸及到皮下更深層的細胞,對於特定細胞有修復功能。
陽光透過眼球傳遞的功效主要來源於可見光,與光照的時間和強度相關。即便是陰天(汙染與下雨除外),室外的環境光都比室內環境或普通燈具強5倍以上。
光是物理環境和人體之間的資訊傳送員。眼部接收到的光照強度、時間和時長幫助身體調節生物鐘,決定應該觸發哪些機制。這些機制包括但不限於:
1. 白天抑制褪黑素,以便夜晚正常分泌,保證睡眠
2. 分泌血清素,讓人幸福感升高,心情更愉悅
3. 分泌優質皮質醇,幫助白天做事更專注,思維更活躍
4. 調節生物鐘,告訴人體晝夜節律
5. 啟用交感神經,讓整個人狀態更興奮,更“精神”
6. 加快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隨之提升鍛鍊/健身效果
03
那如果曬不夠太陽,會發生什麼呢?
不得不承認,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使我們很難獲得足夠的陽光。
大部分樓房採光不好,辦公室依靠昏暗的燈泡照明,快節奏996的工作時間更讓我們錯失陽光最明媚的時段,冬季或梅雨季節更是如此。
缺乏陽光的具體反應因人而異,但一般會導致上述的身體機能失調,產生一系列身心健康問題:
– 長期疲勞、無精打采 –
– 焦慮抑鬱 –
– 睡眠障礙 –
– 難以集中注意力,專注度降低 –
– 失去做事和社交的熱情 –
– 過度飢餓嗜甜 –
– 性慾降低 –
其實中國的大一部分人都屬於長期光照不足的狀態,即便夏天有時間出門的時候也不願意曬太陽,所以一些長期的困擾可能都習以為常了。
當你開始補充陽光就會發現,自己原以為的健康正常值其實離最優狀態還差很遠,做事效率和生活質量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所以朋友們,盡情地去曬太陽吧!
04
人造陽光:光照療法
如果實在沒有曬太陽的條件,西方人民早就發明了另外一種方法。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Rosenthal博士發明了一款燈箱,能模仿太陽光照的強度和可見光譜,透過“光療”作用於人體眼球,緩解光照不足引發的症狀。這個燈箱有許多名字:療愈太陽燈、SAD光療燈、快樂燈……
為達到效果,太陽燈需與普通燈具有兩點主要區別:
1. 光照強度不同:與光源距離20cm處,太陽燈的強度要達到10000勒克斯以上。家用燈具在同等距離強度不到2000勒克斯;
2. 波長範圍不同:太陽燈使用全光譜無紫外線燈光,保證在啟用眼部細胞的同時不傷眼、不黑皮膚。
這樣的太陽燈,在太陽缺席的時候每天“曬”上20-30分鐘,能對於身心健康帶來可觀的改變。
“光照療法”這個概念在歐美相對普及,甚至納入了醫保和軍隊,但在國內還比較新。太陽燈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儀式感,讓日子變得明亮。
如果大家有這方面的需求,也願意嘗試,非常推薦大家試試看,會發現使用之後就離不開了!
太陽光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還有千千萬萬,至今還是神經學家的研究課題。但是能確定的是:
去看看太陽吧!
你會發現
快樂和健康好像很簡單~
— THE END —

MORE

灼見熱文 

◐◑劉強東,你們村炸鍋了!
◐◑電詐組織為什麼要給演員王星剃光頭
◐◑區委書記:我們要帶頭消費、帶動消費、帶領消費,希望在座的每個同志春節前去買套新衣服,每個週末都帶家人出去吃個飯!
◐◑衝上熱搜!吳敬平曬與樊振東聊天記錄,看完感動莫名
◐◑她確認去世,年僅29歲……2025年年初,給所有人上了一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