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田靜。
最近,消失已久的女星張靜初,突然“火”了一把。
但這次,卻不是因為什麼影視劇,而是因為一則關於“黃謠”的影片。
在影片中,張靜初揭開傷疤,向網友吐露了這些年她與黃色緋聞對抗的過程。
好訊息是,她打贏了這場官司,造謠者將會面臨法律的制裁。
這讓許多女性深受鼓舞。可還來不及歡呼,一盆冷水就澆在了大家頭上——
一次官司的勝訴,還不足以讓張靜初“沉冤得雪”。
而在娛樂圈之外的地方,還有不為人知的傷痛纏繞著更多的女性。


十餘年,她在謠海里浮沉
2023年1月10日,據張靜初發布的影片所述,她本人遭受了長達數十年的“黃謠”襲擊。
2021年,一個網名為@芝士快跑的抖音賬號,整合了來路不明的小道訊息,將她的整個演藝生涯,編排成了一本“淫書”。
內容包括:利用不正當男女關係獲取工作機會,被封殺,被原配掌摑等等…
影片分析了張靜初的“上位史”,將她塑造成一個骯髒又心機滿滿的蕩婦。
而這些內容汙穢不堪的影片在短短的十天內,一共獲得了1300萬次的點選量和接近十萬的點贊量。

△張靜初維權影片 | 圖源:微博
有模有樣的黃謠,從張靜初出道時就開始編排。
張靜初,一個來自福建的小城女孩,剛出道就與名導顧長衛合作了《孔雀》。
原本一個女性勵志的故事,到了別有用心的人嘴裡,則換了個模樣——
“狗仔拍到導演顧長衛開車送她回家,疑似二人亂搞男女關係。”
這還只是張靜初成為“蕩婦”的開始。

△張靜初在《孔雀》中 | 圖源:網路
為了佐證“黃謠”的真實性,他們不惜拉上另一名無辜的女性。
因為張靜初在電影《立春》當中戲份過少,他們編造出一個原配打小三的戲碼——“蔣雯麗捉姦掌摑張靜初”。
謠言稱,導演顧長衛的妻子蔣雯麗進組監工,卻當場將顧與張“捉姦在床”。
“羞憤之下,蔣雯麗一巴掌打在了全身赤裸的‘小三’臉上。”
這還不夠。
為了證明張靜初是個“髒女人”,他們又朝她扔來了更多男人。

△網路謠言 | 圖源:網路
因為出色的演技,張靜初被知名導演章家瑞選中,成為他多部電影的女主角。
在拍攝《紅河》時,劇組經歷了一場意外車禍。
章家瑞回憶此事時,對記者開玩笑說:我差點以為自己要養張靜初一輩子了。
於是,有人利用這句調侃,火速炮製了一個桃色新聞:
“章家瑞包養了張靜初,還想養她一輩子。”

△張靜初與章家瑞 | 圖源:網路
2010年,張靜初透過《唐山大地震》與馮小剛相識。在採訪中,張靜初稱讚馮導會照顧人,非常體貼。
他們得出結論,張靜初與馮小剛有齷齪關係。
2013年,張靜初與陸川一同擔任《脫軌時代》的製片。
他們得出結論,張靜初插足了陸川和秦嵐的戀情,導致一對情侶分手。
在他們眼中的張靜初相貌平平、出身草根,卻能與多位名導合作,戲路也一馬平川。
她怎麼可能這麼好運?一定是其中有什麼貓膩吧!
網上開始有人給張靜初起外號,內容極其汙穢:“導演收割機”、“公交車”、“移動炮臺”……
可張靜初並非沒有回應過這些傳言。

△張靜初與陸川 | 圖源:網路
她曾多次公開表明,那些與導演的傳言並不真實。
在她與陸川的緋聞如日中天時,她也憤怒地發毒誓:如果我是第三者,我天打雷劈!
可在過去二十年,她的解釋都沒人聽。
受謠言的影響,張靜初的事業變得一蹶不振,本來頂尖的資源與前途也不見蹤影。
在被造謠最嚴重的一段時間,張靜初患上了抑鬱症,無法重燃對演藝的熱情。
而就在張靜初銷聲匿跡的時間裡,抖音博主@芝士快跑,又將這些緋聞整合成“張靜初上位史”影片,以博取流量。
直到她釋出了一則反擊影片,這個謎題才被揭穿。

△張靜初澄清 | 圖源:網路
在影片中,張靜初不再唯唯諾諾地自證,也不再用發毒誓乞求同情。
而是拿出一張拿到了勝訴的判決書,向眾人宣佈造謠者的下場。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完全的勝利。
已經構成的傷害,無法被一紙勝訴書輕易消弭。
對張靜初來說,她的整個演藝生涯都被黃謠緊緊纏繞,她的名譽、事業、身心狀況都被誹謗深深腐蝕。
直到今天,在網際網路上搜索“張靜初”,最熱門的幾個詞條仍與不堪的謠言相關。

△網路搜尋結果 | 圖源:百度
釋出造謠影片後敗訴的“芝士快跑”,也只被判賠張靜初3萬元。
張靜初在影片裡說,雖然判決書中約定的時間已到,但她仍未等來“芝士快跑”的道歉。
並且在影片中指出:最可恨的是,更多未成年人,早已成為“黃謠”的受害者。
除了公眾人物,還有更多普通女性正被“黃謠”的魔爪緊緊扼住咽喉。

頃刻間,她們成了蕩婦
黃謠的受害者,遠不止聚光燈下的女性。
這些受害者,可能知名如張靜初,更可能普通如你我。
作為女性,哪怕是在網上分享生活,都可能會被不懷好意的人造謠。
關於女性同學的、親戚的、同事的“勁爆新聞”,也會在不經意間鑽進我們的耳朵。
謠言中的女性,頃刻間成了我們身邊的“蕩婦”。

△網友被造黃謠 | 圖源:微博
韓女士是上海的一名普通碼農。今年春節前,她回到自己的農村老家,並用抖音釋出了幾條在樓頂愜意吃水果的影片。
影片火了,但她收到的不少留言都充滿惡意。
有人評論:“家裡都這條件了還吃水果,一般人可養不起!”
還有人直接造起黃謠:“ktv、會所提前放假了!”“你在外面的醜聞已經傳到村裡了!”
韓女士怎麼都沒想到,她吃個水果都能被造黃謠。當晚,憤怒使她一夜未眠。

△韓女士被侮辱 | 圖源:抖音
小鄭也歷經了這樣離譜的時刻。她於2022年被保研後,拿著錄取通知書前往醫院,想給病中的爺爺一個驚喜。
她將這一幕分享在了網上,網友卻盯緊了她的粉色長髮。

△小鄭分享經歷 | 圖源:小紅書
他們熱情地編排著小鄭的香豔故事:“頭髮這顏色,是陪酒女吧!”“老人帶病考研,還娶了一個小女孩!”
這樣的橋段,於網友而言是樂子,於小鄭而言卻是侮辱與傷害。
在網路上檢索“造黃謠”,會發現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還有男性博主堂而皇之地將“造黃謠”當成一種報復手段。

△B站男up主發言 | 圖源:B站
而黃謠滿天飛背後的根本推手,是社會的厭女文化。
造謠者造謠的原因,大多屬於以下兩點:
①仇恨或妒忌受害者,想施以報復;
②透過意淫與傳播謠言,來滿足自己的私慾。
在男權社會里,女性的價值被迫與“性”緊密捆綁。人們熱愛用是否“貞潔”來評判女人,將女人粗暴地分為“好女人”與“蕩婦”兩類。
只要一個女人被冠以“蕩婦”的標籤,她的價值便被全盤否定。
當黃謠被人們口口相傳,甚至被媒體拿去騙流量牟利,也很少有人能思考它對女性的傷害。
畢竟,網上“蕩婦傳說”那麼多,個個情節刺激、吸人眼球。
看著爽就可以了,誰在乎它是不是真的呢?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 圖源:劇照
一個噩夢般的迴圈就這樣形成了:黃謠因厭女文化而產生,又在不可控制的傳播中鞏固了厭女文化。
處於風暴中心的受害者,在一次次無效的自證清白後絕望、痛苦著。
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這把“毀掉”女性的利器?

謠言不會止於智者,怎麼辦?
謠言雖不會止於智者,但會止於法律。
造黃謠,是明確的違法行為。
張靜初也在影片中表示:“謠言是不可能清者自清的,它只會愈演愈烈。”
作為被“黃謠”糾纏多年的女性,她很清楚自己受到的傷害無法透過一紙勝訴書得到彌補。
但她仍希望女效能夠勇敢起來,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尊嚴。
因為我們正在遭受的,並非是我們個人的不幸,而是壓在全體女性身上的厄運。
它把你在工作中所有的努力和付出,歸結為依靠男人;它把你的所有成就,歸結為出賣人格。
在這種不公正的遭遇中,我們不僅僅是在維護自己,而是在維護全體女性的尊嚴。
那麼,我們該如何鑑別它、反擊它?

△張靜初維權影片 | 圖源:微博
①識破黃謠,不再縱容
“造黃謠”,一般是指透過個人想象,虛構有關受害者“性”方面的事實,並透過各種途徑進行虛假資訊散佈,如明示或暗示受害者為性工作者、私生活混亂或編造受害者的性癖好等。
通常,造謠者會配以受害人的照片、詳細個人資訊以增加捏造事實的可信度和熱度。(來源:橙律師)
連女性自己都容易習慣這種看似玩笑的段子。但是,不要因為它們太過常見,就否認自己的感受。
如果自己被造謠,一定要及時收集證據,找到謠言的源頭並加以制止。
如果朋友被造謠,一定要及時告知朋友,提醒朋友儘可能早地找出造謠者。
我們無法預知謠言後續會如何發酵,對我們來說,最有用的武器是法律。
②固定證據,付諸法律
受害者收集的證據應儘量包含:
造謠人、造謠內容、傳播度、社會評價下降證據、精神損失(如醫院診斷單)、經濟損失證明。(來源:橙律師)
造黃謠的行為,首先侵犯了受害者的名譽權(《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
如果造謠者洩露了受害者的隱私,則侵犯了受害者的隱私權(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如果造謠者盜用受害者的照片來為謠言增色,還侵犯了受害者的肖像權(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
受害者可以將證據公證,並向人民法院提起人格權侵權訴訟,要求造謠者賠償。
如果造謠者的行為引發了嚴重後果,還可能會觸犯刑法。
這時,受害者就可以要求公安機關追究造謠者的刑事責任。

△相關法條 | 圖源:知乎
當造謠者得到懲戒,反擊便產生了意義。
不過,我們還有一些輔助性措施可以採用。
③告知學校、單位、網路平臺負責人
對受害者來說,將自己的遭遇告知所在學校、單位負責人,並要求她們阻止謠言繼續傳播、懲罰造謠者,也十分有必要。
網路平臺也應當及時刪除相關謠言,保護受害者。
誠然,像張靜初一樣,任何受害者都無法使謠言完全終結。謠言帶來的心理創傷,也可能會伴隨受害者的一生。
因此,受害者可以積極尋找支援性資源,例如心理輔導。
遠離讓自己感到創傷的環境,尋求朋友親人的陪伴,有時也很有用。
既有的創傷固然使人無力,但女性正在覺醒,正在反抗舊秩序的沉痾。
民國女星阮玲玉,因不堪黃謠的迫害選擇自盡。
但是她的逝去並未警醒世人:黃謠不該成為一種常態,它是赤裸裸的針對女性的暴力。

△阮玲玉 | 圖源:網路
一百年後,我們看到張靜初們正在站出來,講述自己的遭遇,鼓勵女性要及時維權。
而女性的勇氣,恰恰是終結現象的開端。
我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那一天,女性可以不被視為任人擺弄的“性資源”;
那一天,女性可以擺脫對黃謠的恐懼,自由行走在大街;
那一天,女性可以成為“蕩婦”卻不被道德審判;
那一天,女性可以追求任何美好事物,因為她們生而自由。

參考文獻:
《想造黃謠“毀掉”任意一個女人,真以為法律拿你沒辦法?》橙律師:
https://mp.weixin.qq.com/s/PQDJUQdfCZkRO4h-Hhz2O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