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記錄每週值得分享的科技內容,週五釋出。([通知] 下週十一假期,週刊休息。)
封面圖
杭州古蕩地鐵站的出口處,出現了一隻巨型“瑜伽熊貓”,它高6米,主要由海棠、景天、佛甲草、綠草四種植物打造而成。(via[6])
如何拍出爆款影片
MrBeast 是美國第一網紅,可能也是世界第一網紅。他是 Youtube 訂閱者最多的頻道,2024年9月擁有3.17億粉絲。
他每個影片的拍攝成本至少100萬美元,製作團隊有250人,可想而知,他的影片收益多麼可觀。
他們公司的員工培訓手冊(下載地址1[7],2[8]),最近流出了(下圖)。
這是一個36頁的 PDF 檔案,是他本人寫的,主要內容是告訴員工,如何在他的公司工作。
在第一頁,MrBeast 要求員工熟讀這本手冊的每一句話,讀完以後還要考試,透過者可以得到1000美元。
裡面有很多 MrBeast 拍出爆款影片的經驗總結,我覺得影片從業者必讀,下面摘錄幾條。
(1)點選率 是最重要的指標,計算公式是點選影片封面縮圖的使用者數量,除以看到縮圖的使用者數量。
影片的標題(包括縮圖)決定了點選率,影片必須有一個吸引人的標題。
《我在家50個小時》是一個很蹩腳的標題,不會有人點選,改成《我吃了50個小時的番茄醬》,就會有點選。
然後,縮圖是一個人坐在滿滿一浴缸的番茄醬裡面,就比一個人坐在前院,點選效果好得多。
一般來說,標題越極端越好,《我不喜歡香蕉》不如《香蕉是地球上最糟糕的食物》。
(2)觀看時長 也很重要。Youtube 後臺有詳細圖表,展示每個影片的觀看時長百分比。
上圖下方的曲線,就是影片在每個時點留存的觀眾百分比。可以看到,第一分鐘最關鍵,留存的觀眾從100%快速下降到66%。
這就是說,三分之一的觀眾在第一分鐘就放棄觀看。上圖的這個影片一共有6000萬人次觀看,但是在第一分鐘我們就失去了2100萬觀眾。
如果我們可以改善第一分鐘,呈現更有趣的內容,可能就會少流失幾百萬人。第一分鐘是每個影片最重要的一分鐘。
(3)重新參與。影片的第1分鐘告訴觀眾,他們會看到什麼,然後從第1分鐘到第3分鐘開始瘋狂推進故事。
假設有一個10分鐘的影片,講述一個人在樹林裡生存了幾周。那麼,前3分鐘不要按部就班展示他每一天怎麼過,而要讓觀眾知道他已經生存了多日,喚起使用者的情感和好奇心,想看看他能走多遠。
這稱為第三分鐘重新參與,激發使用者的興趣,期待真正印象深刻的內容。
(4)影片的中段 是第3分鐘到第6分鐘,在這裡可以規劃所有最令人興奮和有趣的內容,目標是讓觀眾愛上這個故事、人物以及影片本身。
如果我們能讓觀眾看完影片中段,他們就很有可能看到最後。通常在第六分鐘,需要加入另一個非常有趣但需要更多解釋的內容,讓使用者重新參與一次,將故事推動到後半部分。
(5)影片的後半段。一旦有人花了6分鐘看這個影片,就表示對故事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很可能會堅持看到最後。
通常,不太有趣的內容會出現在影片的後半段,但是永遠不要發出影片結束的訊號,這樣觀眾就不會關掉影片。
讓觀眾堅持到最後的一個方法,就是保留懸念,比如看看誰能最後贏得10萬美元,獲勝者直到影片結束才揭曉。所以只要我們不讓影片變得無聊得要死,人們很可能會堅持到最後。
另一個方法是階梯式展示,比如《我買了世界上最大的煙花》這個影片一開始就展示了所有的煙花,然後點燃1美元的煙花,接著點燃10美元、50美元、75美元、1,000美元、10,000美元、40,000美元、100,000美元,最後點燃一個破世界紀錄的煙花。
(6)總結。人們觀看的時間越長,影片的效果就越好,這就是為什麼我對每一秒都如此執著。
在影片開始時吸引觀眾,將內容變成一個令人驚歎的故事,讓觀眾投入其中,沒有沉悶的時刻,然後在影片結束時以突然的結局獲得令人滿意的回報。
科技動態
1、iPhone 16 的可拆卸電池[9]
拆過手機的同學都知道,手機電池是用膠水固定的,非常難拆。
新推出的 iPhone 16 系列,採用一種新的電池拆卸機制,使得拆電池變得很容易。
拆開手機後,電池板下面有兩個電極,用充電寶或電池(9V 或 12V)給它們通電。
大概一分鐘後,電流就會使得膠水融化,從而順利取下電池。
清除底板上殘留的膠水,也變得容易,然後可以重新塗上膠水,把新電池換上去。
這種新的電池拆卸機制,以後應該會得到推廣,提升智慧手機的可維修性。
2、iPhone 時鐘[10]
蘋果的很多產品設計,都受到德國博朗(Braun)電器的啟發。博朗曾經推出過一款時鐘,蘋果至今還未借鑑。
一位國外程式設計師突發奇想,能不能把 iPhone 改造成這樣的時鐘。
他用 3D 打印製作了一個支架。
然後,把 iPhone 放在裡面,就成了一款漂亮的時鐘。
3、5G 玻璃天線[11]
傳統的 5G 基站是下圖這樣,白色的外殼部分是天線。
這樣的基站很引人注目,在市區也不容易找場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家日本公司最近宣佈,開發了玻璃天線。
這種天線把導電材料與透明樹脂混合,然後夾在兩片玻璃之間,看上去就是普通的窗玻璃(注意頂部的導線)。
訊號透過玻璃,傳給基站。這種方法將建築物的外牆玻璃,變成 5G 天線,從而大大方便了 5G 基站的部署。
4、其他
(1)安卓[12]的平板電腦版本,將支援視窗功能,使用者可以縮放和移動視窗。
文章
1、線性代數入門[13](英文)
一篇簡短的文章,介紹矩陣的基本概念。
2、flex 佈局的表單的一個問題[14](英文)
作者使用 flex 佈局,放置表單的 input 控制元件時遇到的一個小問題。
3、關於 GNU Readline[15](英文)
很多人不瞭解,在 Linux 命令列輸入命令時,有很多快捷鍵,比如 ctrl-a(回到行首)。它們都來自行編輯庫 readline。
4、TCP 什麼情況下不需要三次握手?[16](中文)
本文介紹 TFO 機制,可以在 TCP 第一個握手請求 SYN 時就傳送資料。(@duanbiaowu[17] 投稿)
5、使用 @layer 自制一個 CSS 框架[18](英文)
一篇 CSS 高階教程,介紹使用 @layer 指令,自己寫一個 CSS 框架。
6、演唱會發光腕帶的原理[19](英文)
作者拆了一個演唱會的發光腕帶,解釋它的工作原理。
7、我用 AdGuard Home 自託管 DNS[20](英文)
作者詳細介紹,怎麼使用開源軟體 AdGuard Home,搭建自己的 DNS 伺服器,徹底定製 DNS 規則。
工具
1、LosslessCut[21]
一個開源的跨平臺影片剪下軟體,目標是成為 FFmpeg 的圖形前端。
2、Weather as Landscape[22]
一個很有創意的專案,將天氣預報變成一幅畫,
3、Container Desktop[23]
跨平臺的桌面應用,用來管理容器,類似於 Docker Desktop。
4、玉竹(Yuzhu)[24]
一個簡潔的部落格、微部落格系統,基於 PHP,自帶安卓客戶端。(@hefengbao[25] 投稿)
5、IPFS telegra.ph[26]
一個在 ipfs 上寫文章的極簡釋出工具,從網頁輸入文章釋出到 ipfs。(@chenjia404[27] 投稿)
6、UptimeFlare[28]
一個開源的服務,監控網站是否正常線上,基於 Cloudflare Worker。
7、Zerox OCR[29]
一個 JS/Python 庫,使用 OpenAI 對 PDF 檔案進行文字識別。
8、Monocart Coverage Reports[30]
一個 JS 工具庫,生成 V8 格式和 Istanbul 格式的測試覆蓋報告。(@cenfun[31] 投稿)
9、五子棋人機對戰[32]
開源的小遊戲,網頁五子棋人機對戰。(@mumuy[33] 投稿)
10、JSON For You[34]
開源的 JSON 資料的線上視覺化、處理工具。(@loggerhead[35] 投稿)
11、Compress JPG[36]
一個基於谷歌的 squoosh 演算法、一次性壓縮多張圖片的網站。(@ethansunray[37] 投稿)
12、git cliff[38]
一個自動總結提交資訊,生成 changelog 檔案的命令列工具。
資源
1、今日三句半[39]
一份每日更新的免費郵件列表,外網的熱點科技新聞總結。(@tx2126[40] 投稿)
2、MingCute Icon[41]
一個開源的圖示庫,收錄3000個圖示,可以定製顏色、大小和格式。
3、APPLORE[42]
這個網站收集了5000多個應用程式的圖示,可以分類搜尋。(@ViggoZ[43] 投稿)
4、OpenAPI 使用手冊[44](英文)
OpenAPI 是描述 API 的一種檔案格式,這裡有一本非官方的使用手冊,詳細記錄了各個欄位的用法。
圖片
1、美國為什麼不採用公制度量衡[45]
美國採用的是英制度量衡,而不是公制度量衡。其中的原因有一個傳說。
1794年,法國通過了公制度量衡,確定了“米”作為長度單位,“克”作為重量單位。當時,一共製造了六件“米”原器和六件“千克”原器。
法國就派出一名使者,隨身攜帶一件“米”原器和一件“千克”原器,準備交給美國國會。
但是,這位使者在路上遇到了海盜,連人帶貨都被搶走了,最後死在加勒比海的一個島嶼上面,原器也不知下落。
美國國會沒有拿到新的度量衡,不得不繼續採用英制度量衡,等到後來再想改,就為時已晚。
目前,美國 NIST 博物館有一件“千克”原器,1952年由他人捐贈,捐贈人也不知道祖先從何得來,傳說這就是被海盜搶走的那一件。
2、畫廊塗鴉[46]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展出了一位英國塗鴉藝術家的作品。
有意思的地方是,這位藝術家參觀展廳以後,一時手癢,將布展地板和牆壁也一起畫了。
文摘
1、第一個計算分子大小的人[47]
英國科學家約翰·斯特拉特(1842—1919,又稱瑞利男爵)是第一個計算分子大小的人。
人們很早就發現,油會在水面上形成一層油膜,讓水面光滑如境。
1890年,瑞利男爵取了少量橄欖油,準確地說是0.81毫克,滴在水面上。橄欖油很快擴散開來,形成了一層極薄的油膜,他精確測量了油膜的面積。
他假設,油膜的厚度就是一個油分子,那麼已知油膜的體積和麵積,將體積除以面積,就可以算出油分子的大小。
計算結果是1.63奈米,這比其他測量分子大小的方法早了許多年,而且非常簡單。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簡單的科學實驗,不需要複雜的材料和儀器,只需要一滴油和科學頭腦,有時候就可以得到深刻的科學見解。
瑞利男爵最出名的,並不是這個實驗。他是第一個光的散射模型的發明者,解釋了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他還發現了惰性氣體氬,並因此於 1904年獲得諾貝爾獎。
言論
1、
OpenAI 的估值高達1500億美元,很多人認為它不值這麼多。(1)市場上有很多規模更小、價格更便宜的模型可供選擇,部分是開源的。(2)隨時可能有更突破的模型出現,取代它的位置。(3)OpenAI 很多員工離職,流動到其他公司。
— 《經濟學家》[48]
2、
谷歌雲宣佈,將於2025年關閉 Google ContainerRegistry 服務,由一個名為 ArtifactRegistry 的新服務取代。
為什麼谷歌雲要關閉執行很好的老服務?我想不出理由,可能是因為新服務的價格比老服務貴10倍。
— 《無法推薦谷歌雲》[49]
3、
Uber 打車的演算法是,如果你的手機快沒電了,它就會顯示更高的價格。
— 《Uber 發現手機快沒電時乘客願付高價》[50]
4、
電影《侏羅紀公園》比任何學術論文都更能激發人們進入生物技術領域,《駭客帝國》激勵了更多人進入計算機科學領域,《火星救援》激勵了更多人進入航空航天工程領域。
科幻作品並不能預測未來,而是講述令人信服的技術故事,讓人們畢生致力於推進前沿技術。
— Eliot Peper[51],美國小說家
5、
債務定義了你的未來,當你的未來被債務定義時,希望就開始破滅。
這就是債務的最大問題,它限制了你的人生選擇和靈活性。
— 肯特·納伯恩[52](Kent Nerburn),美國作家
往年回顧
(完)
References
[1]
開源: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
[2]
投稿: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
[3]
《誰在招人》: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090
[4]
郵件聯絡:
mailto:[email protected]
[5]
mailto:[email protected]
[6]
via: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24A0A5SW00
[7]
1:
http://splet.4a.si/dir/How-To-Succeed-At-MrBeast-Production.pdf
[8]
2: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aG9xpu-WQKBPUi8yQ4HaDYQLUSa7Y3J/view
[9]
iPhone 16 的可拆卸電池:
https://www.ifixit.com/News/100352/we-hot-wired-the-iphone-16
[10]
iPhone 時鐘:
https://arslan.io/2024/09/23/dieter-rams-inspired-iphone-dock/
[11]
5G 玻璃天線:
https://spectrum.ieee.org/5g-antenna-transparent-window
[12]
安卓:
https://android-developers.googleblog.com/2024/09/developer-preview-desktop-windowing-on-android-tablets.html
[13]
線性代數入門:
https://www.trybackprop.com/blog/linalg101/part_1_vectors_matrices_operations
[14]
flex 佈局的表單的一個問題:
https://blog.jim-nielsen.com/2024/sanding-ui/
[15]
關於 GNU Readline:
https://twobithistory.org/2019/08/22/readline.html
[16]
TCP 什麼情況下不需要三次握手?:
https://dbwu.tech/posts/network/what-is-tcp-fast-open/
[17]
@duanbiaowu: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198
[18]
使用 @layer 自制一個 CSS 框架:
https://www.smashingmagazine.com/2024/05/modern-css-layouts-no-framework-needed/
[19]
演唱會發光腕帶的原理:
https://blog.jgc.org/2024/05/controlling-taylor-swift-eras-tour.html
[20]
我用 AdGuard Home 自託管 DNS:
https://ghostdev.xyz/posts/self-hosting-dns/
[21]
LosslessCut:
https://github.com/mifi/lossless-cut
[22]
Weather as Landscape:
https://github.com/lds133/weather_landscape
[23]
Container Desktop:
https://container-desktop.com/
[24]
玉竹(Yuzhu):
https://github.com/hefengbao/yuzhu
[25]
@hefengbao: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174
[26]
IPFS telegra.ph:
https://github.com/chenjia404/ipfs-telegra.ph
[27]
@chenjia404: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176
[28]
UptimeFlare:
https://github.com/lyc8503/UptimeFlare
[29]
Zerox OCR:
https://github.com/getomni-ai/zerox
[30]
Monocart Coverage Reports:
https://github.com/cenfun/monocart-coverage-reports/
[31]
@cenfun: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190
[32]
五子棋人機對戰:
https://github.com/mumuy/gobang
[33]
@mumuy: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193
[34]
JSON For You:
https://github.com/loggerhead/json4u/
[35]
@loggerhead: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192
[36]
Compress JPG:
https://compressjpg.io/
[37]
@ethansunray: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225
[38]
git cliff:
https://github.com/orhun/git-cliff
[39]
今日三句半:
https://www.threenhalf.com/
[40]
@tx2126: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185
[41]
MingCute Icon:
https://www.mingcute.com/
[42]
APPLORE:
https://app.uiboy.com/
[43]
@ViggoZ: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191
[44]
OpenAPI 使用手冊:
https://docs.bump.sh/guides/openapi/specification/v3.1/introduction/what-is-openapi/
[45]
美國為什麼不採用公制度量衡:
https://www.nist.gov/blogs/taking-measure/pirates-caribbean-metric-edition
[46]
畫廊塗鴉:
https://mymodernmet.com/mr-doodle-exhibit-art-basel-hong-kong/
[47]
第一個計算分子大小的人:
https://www.atomsonly.news/p/franklin-oil
[48]
《經濟學家》:
https://www.economist.com/business/2024/09/19/generative-ai-is-transforming-silicon-valley
[49]
《無法推薦谷歌雲》:
https://ashishb.net/programming/google-cloud/
[50]
《Uber 發現手機快沒電時乘客願付高價》:
https://www.163.com/auto/article/BNO805HT000854CH.html
[51]
Eliot Peper:
https://twitter.com/eliotpeper/status/1837532903372476516
[52]
肯特·納伯恩:
https://collabfund.com/blog/how-i-think-about-de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