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塌房,禁止上映,卻也不影響這新片封神

最近有一部新片,十分惹人注目。
主演坐牢,延期四年,差點就被當做禁片處理了。
好不容易上映,即便好評如潮,依然被許多影院以”維護青少年觀影環境”為由,拒絕在黃金時段排映。
就連向來無懼尺度的網飛,甚至啟動了”三級風險評估體系”,最終採取了“分級推薦+彈窗警示”的折中方案上線。
這到底是怎樣一部高危“禁片”?
今天就來聊一聊——

終極對弈

승부

導演: 金炯柱

編劇: 金炯柱

主演: 李炳憲 / 劉亞仁 / 文晶熙 / 金嫝勳 / 玄奉植

上映日期: 2025-03-26(韓國)

片長: 116分鐘

故事的主人公,是韓國圍棋界的“神”,曹薰鉉(李秉憲 飾)
1989年新加坡應氏杯決賽上,曹薰鉉九段擊敗中國“棋聖”聶衛平,成為了韓國圍棋史上打敗中日選手的第一人。
曹薰鉉的獲勝,由此引發了韓國圍棋全民熱潮,更是被媒體稱之為一場“國民勝利”。
就在曹薰鉉獲勝之後,一次教學比賽中,他偶遇了自己圍棋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位對手。
那個時候,這位對手才僅有10歲。
他就是李昌鎬,被稱之為“石佛”的天才圍棋少年。
在曹薰鉉看來,這個毛頭小子行棋莽撞,毫無章法,但卻總能在一些被忽略的時刻,獲得勝利。
或許也只是出於好奇,曹薰鉉給當時有些目中無人的李昌鎬留下了一個作業——
這個傳說中的無解棋局,只要你解開了,那我便陪你下一局。
李昌鎬當真了。
彼時出於輿論熱捧的曹薰鉉,每天總有數以百計的人,用各種威逼利誘的方式,希望成為他的徒弟。
曹薰鉉根本不把這些爛人放在眼裡,他們不過都是把圍棋當成“愚蠢的遊戲”罷了。
直到收到了一封來自全州的來信。
那個隨意留下的無解棋局,竟然被10歲的李昌鎬解開了。
履行承諾的曹薰鉉,決定和李昌鎬下一盤棋。
九段大師對戰毛頭小子,結果根本毫無懸念,但李昌鎬卻沒有認輸的勁兒,就想一直把棋下到完為止。
這不禁讓曹薰鉉有些刮目相看,他破例決定,收下這個小子作為徒弟。
李昌鎬也沒有讓人失望,拜師第一天,就在圍棋協會大殺四方。
那些比他年長許多、學棋多年的學長們,都淪為了他的手下敗將。
協會內外都流傳著,曹薰鉉的徒弟是“天才”、“神童”的名號。
但聽到傳言的曹薰鉉,卻眉頭一緊。
回到家中,曹薰鉉對李昌鎬進行了極為嚴苛的訓練,要求他從基礎開始學起。
從一開始就輕敵,忽視基礎,把自己當成神童來看,只會迷失在光環之下。
目前的李昌鎬,還沒有資格撐得起“天才”之名,還不配與師父相提並論。
就這樣,李昌鎬在曹薰鉉家中當起了學徒。
師父在外征戰沙場,而徒弟卻躲在閣樓覆盤和發愁:
曹薰鉉的棋法固然華麗有效,但不管怎麼學,他都無法精準地領悟和掌握技巧。
師父的對手提醒了他:
別想著怎麼學,想著怎麼贏,你就自然學會了。
李昌鎬開始意識到,他需要學習的並非掌握師父的技術,而是擁有自己的風格。
從那開始,李昌鎬就掌握了新的方法和技巧,別人嫌他慢,但他卻巋然不動,把大量的時間放在思考與計算中。
即便輸了一場比賽,也不會為此懊惱。
他所需要找到的,便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輸贏,發現屬於自己的突破口。
影片看到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天才的誕生,似乎故事就這樣可以結束了。
然而故事真正的主人公,並不是徒弟李昌鎬,而是師父曹薰鉉。
迅速成長不斷獲勝的徒弟,在一次挑戰賽中,打敗了自己的師父。
這一次勝負對於曹薰鉉的打擊,無疑是前所未有的。

從那之後,曹薰鉉屢屢獲敗,亦或者逃避出戰,始終無法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
世人看來,不過是茶餘飯後最為津津樂道的“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但對於曹薰鉉來說,輸的並不僅僅是徒弟,而是那個已經成神的自我。
戰勝徒弟並非難事,但戰勝心魔,才是對於神而言,最艱難的功課。
一個圍棋天才跌落神壇又王者歸來的故事,總是觀眾們最愛看的“神之反轉”。
電影中包含許多圍棋的專業術語,但即便是對圍棋不夠了解,也不影響對於“神之反轉”的理解和感受。
而電影之所以被禁,並非故事內容主旨所致,而是受到了主演塌房風波的影響。

影片早在四年前拍攝完成,主演之一、飾演成年李昌鎬的劉亞仁因為吸毒鋃鐺入獄、被業界封殺。
電影也因此被擱置,直到劉亞仁獲釋,才終於能在院線上映。
製作方更是頂住壓力,保留了劉亞仁在片中的全部戲份,表示“不能因為一個演員的錯誤,就否定整部電影”。
劉亞仁還憑藉在影片中的演出,入圍韓國電影導演協會第23屆導演剪輯獎影帝名單。
對於大眾的質疑,組委會也回應道,“今年的影帝候選人共121人,在此之中沒有進行電影之外的價值評價。雖然社會層面有著多樣的意見,但是我們沒有造假結果。” 
雖說忠武路向來對男演員們有著極高的寬容度,但拋開人品來看,李秉憲與劉亞仁在影片中的對弈幾乎完美復刻了兩位圍棋大師的心路歷程。
不僅在形象打造和慣性動作上,有意模仿和複製大師神態,幾乎做到一模一樣。

而且影片的高潮與華點,全部集中在了曹薰鉉作為挑戰者打敗李昌鎬的那一場比賽中。
曾經會在比賽中抖腳、抽菸、唱歌干擾對手的曹薰鉉,把煙換成了糖,全身心投入在了比賽之中。
而曾經一步棋就會猶豫多時的徒弟,也在不斷的獲勝中變得矯健和自信。
向來以基礎打法穩紮穩打進攻的曹薰鉉,在面對李昌鎬的突擊,卻不再執著於眼前的防守了。
隨著棋子落下,要害之間互相牽制,形成更加巨大的漏洞。
但或許後退,也能成為下一次進攻。
曹薰鉉所戰勝的,是長久以往的手法與定式,以及自己不敗的心魔。

比起網飛官方譯名,原片直譯的《勝負》,或許更能凸顯這一場對決的意義。
高深莫測的圍棋,有定式、有規則,也有技巧。
但圍棋有的時候也如同人生一般,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
每當你走下一步,以為自己能夠做到時,卻會不斷展露自己的失誤與要害。
但有的時候,你的要害,或許也是對手的要害。

輸贏勝負,不過只是對於當下時刻的判斷,並非左右人生的全部。
而棋局上的探尋與破局,不過是為了在沒有答案的時候,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回答。
圍棋是一場與自己之間的較量,人生也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