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和多家頭部IP合作,
為其提供智慧模組解決方案。


文|林晴晴
編輯|袁斯來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36氪獲悉,AI+機器人綜合服務商“手滑科技”近日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杭州文廣集團旗下基金領投,老股東跟投。本輪資金將用於AI大模型研發、硬體產線升級及全球化市場佈局。
“手滑科技”成立於2017年,早期以“IP+智慧硬體”模式切入兒童陪伴機器人賽道,現拓展至成人情感陪伴及AI可穿戴裝置領域。公司核心業務包括曾與迪士尼皮克斯、湯姆貓等IP方合作(to B),以及自主開發C端情感互動硬體。其第三代AI機器人及體感晶片已透過頭部客戶驗證,硬體成本較行業平均水平低30%。
AI+硬體市場潛力顯著,但技術成熟度制約規模化應用。兒童智慧硬體賽道同質化嚴重,使用者普遍反饋“短期閒置”問題;成人情感陪伴需求分散,且面臨線上AI應用的替代競爭。全球範圍內,東亞市場對情感互動產品接受度較高,但感測器靈敏度、對話自然度及成本控制仍是行業瓶頸。“手滑科技”王格非表示:“硬體與AI的協同最佳化是突破關鍵,許多產品因體驗割裂或定價過高難以真正開啟市場。”
技術層面,公司透過自研微電子感測器與AI演算法提升互動體驗。其兒童機器人搭載動態微動作感應技術,結合大模型對話系統,測試顯示使用者日均互動頻次提升40%;成人向可穿戴裝置聚焦焦慮緩解場景,透過即時情緒監測觸發反饋動作。自研體感晶片僅重4.9克,支援無外接裝置動作識別,為多家頭部IP及上市公司提供合作和服務。
市場競爭方面,技術迭代速度與IP合作模式仍是主要挑戰。為降低風險,“手滑科技”計劃加速海外落地,其新推出的首款成人向產品擬於2025年進入歐美市場;同時推進超低功耗晶片及無屏互動研發,進一步壓縮成本。公司透露,下一代產品將融合AI+AR技術,為文旅、教育場景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
團隊上,“手滑科技”核心成員覆蓋微電子、AI演算法及工業設計領域。創始人王格非擁有10年AI+IP產品開發經驗,參與多款頭部IP機器人等專案;聯合創始人周晨為資深設計師,參與服務過《湯姆貓》《超人總動員》《大聖歸來》等IP;技術負責人宋子健系北大博士後,持有16項專利。團隊碩士及以上學歷佔比80%,多為海歸頭部高校或大廠服務相關領域。
投資人觀點
湯姆貓創始人王健:AI應用爆發潮即將來臨,接下來會有很多波的衝擊,AI陪伴機器人賽道很有可能是前面幾波的,和其他型別機器人不一樣,陪伴機器人是受益於大模型能力湧現最大的型別,所以爆發的節奏會很快,值得現在重倉,我們在這個賽道的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做了系統的佈局,織好一張大網,網到那條大魚。
投資人杭廣熠熠副總裁邱傑:我們作為一家瞄準人工智慧+的新興機構,成立以來密切關注算力和人工智慧各個細分賽道。我們認為AI浪潮的關鍵就是AI基礎設施使用成本達到商業化要求,其實和網際網路應用大爆發類似,當年就是移動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完善,國家主導提速降費,使得網際網路應用的重要生產要素的使用價格達到可商業化標準。而Deepseek的面世就是這一標誌性時刻。2024年我們就一直在尋找當AI基建達到商業化要求時,AI應用最先爆發的方向,而陪伴AI一定屬於第一批。在這個賽道里,手滑科技依託強大的行業資源積累、股東賦能、技術儲備,完全具備成為行業先驅的必要條件。




點選關鍵詞,檢視最近的早起看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