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企業,受制於資料安全風險,想深度開發資料又擔心?小企業,囿於技術能力與資源壁壘,想利用資料價值卻不會,也沒有渠道?
別擔心,可信資料空間有望解決這些問題。
去年11月,國家資料局釋出《可信資料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以下簡稱《計劃》),這是國家層面首次針對可信資料空間這一新型資料基礎設施進行系統佈局。根據《計劃》,到2028年,我國將建成100個以上可信資料空間,形成一批資料空間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
這對於資料產業的未來,提供了頂層設計指引。在政策與市場需求的驅動下,產業界加速推進技術實踐,推出基於不同技術路線的可信資料空間。

在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螞蟻密算對外發布“密態可信資料空間”產品,這是業內首個密態可信資料空間產品。
該產品基於全棧自研的密態計算技術體系,為資料融合利用加工提供高效能、低成本和全鏈路安全的密態化保障,覆蓋資料融合、研發和產品交付等關鍵環節,將有力支撐企業、行業及城市等不同場景的可信資料空間建設。

資料價值發揮面臨“三個缺乏”困境
可信資料空間有望成為突破口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加速迭代的程序中,需要算力、資料、演算法來共同支撐,資料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最新發布的《全國資料資源調查報告(2024年)》顯示,2024年,全國資料生產總量41.06澤位元組(ZB),相當於拍攝1300多萬部《哪吒2》這樣的高複雜度3D動畫電影;與上年相比,資料生產總量增長25%;人均年資料生產量31.31太位元組(TB),相當於10000多部高畫質電影。
我國是全球第一個將資料確立為生產要素的國家。從2020年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資料要素市場、2022年底釋出“資料二十條”、2023年組建國家資料局,再到國家資料局一年多來發布的一系列重磅檔案,可見政府對資料的高度重視。
然而,產業界依然存在不敢流通、不願流通、不會流通等問題。

在螞蟻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安全官、螞蟻密算董事長韋韜看來,由於信任缺失,資料價值釋放面臨“缺乏加工、缺乏融合、缺乏驗證”三大行業難題:一方面,大量資料仍處於“原礦”狀態,資料缺乏初級加工和治理;另一方面,“資料孤島”仍普遍存在,多源資料融合難,難以形成高價值資料產品。此外,基於業務場景的價值驗證缺乏,海量資料價值不明確,難以進行快速應用。
韋韜認為,破解“三個缺乏”的困境,構建跨主體、跨行業、跨區域的技術信任體系迫在眉睫,可信資料空間有望成為破題的重要突破口和實踐路徑。
峰會期間,螞蟻密算推出的“密態可信資料空間”產品,便是致力於構建可信、安全、高效的流通環境。該產品依託於自研的密態計算技術體系,包括晶片級安全隔離環境、星綻可信系統軟體棧、隱語隱私計算框架等核心自研技術,透過完整的技術信任體系保障“資料可用不可見”,保障各參與方權益。

“密態可信資料空間”產品已在金融
醫療領域落地
據介紹,這是國內首款實現“資料流轉全鏈路密態化”保障的可信資料空間產品,透過密態計算技術,在業內首次完整實現了多主體之間的跨域全鏈路管控,確保任何參與方均無法在授權範圍外竊取或濫用資料。
在保證全鏈路管控的前提下,密態可信資料空間產品可以實現PB(拍位元組)級資料的分鐘級計算。螞蟻密算還透過技術創新,降低了密態計算成本,為其規模化應用奠定基礎。傳統隱私保護技術的成本相比明文計算動輒千倍以上,透過密態計算技術實現中安全級(相當於等保四級安全強度)資料保護的全程密態成本,已低於明文分散式計算的2倍,高安全級則低於10倍。
據介紹,透過技術最佳化和集中化部署基礎設施,密態可信資料空間產品將顯著降低計算與運維成本,在提供對標等保四級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全鏈路密態計算成本可以低於資料流通價值的5%,能夠有效支撐資料跨地域跨行業規模化的可信流轉。
低成本、高效能、高安全性——這對金融、醫療等高價值、高敏感的資料價值,可以以安全合規有效的形式共享提供技術保障,開啟產業想象空間。在產業實踐中,已經出現有標杆效應的案例。
以新能源車險精準定價為例,由於保險公司缺乏新能源汽車維修保養、駕駛習慣、電池使用情況等資料,難以對新能源車險進行精確定價,導致保費較高。螞蟻採用密態計算技術,聯合多家行業頭部保險公司對使用者畫像等人的資料、駕駛行為等車的資料、車型歷史理賠情況等保險的資料進行特徵工程和建模,構建了新能源車險定價模型。
該專案一經上線,就為80%的駕駛習慣良好的車主平均降保費8%,人均每年降低300元左右;另一方面已幫助10家保險公司實現更準確、更合理的定價,吸引了更多的使用者,預計帶來數十億保費收入。
自2016年起,螞蟻集團開始佈局攻堅隱私保護計算技術,並首創密態計算技術體系,在2024年6月成立螞蟻密算公司,推動密態計算技術的規模化應用。
作為密態可信資料空間的核心技術,密態計算技術的軟硬體均由螞蟻集團及其產業生態夥伴自主研發,涵蓋安全晶片、安全作業系統、機密計算技術棧、隱私計算框架、資料流通樞紐等多個層面。螞蟻集團隱私計算領域專利數超過1400件,居全球首位,並牽頭了9項相關國際標準。

密算計算服務規模化
深入應用或需3到5年
與部分人認為資料的業務模式是再造一個“資料電商平臺”不同,韋韜認為,資料的業務模式是“餐廳”,帶廚房、帶就餐,換句話說,就是多種資料融合加工產生價值。
在市場發展初期,技術上已經比較成熟,並且一些標杆場景已經得到了價值驗證。然而繼續往前發展,讓更廣大的中小型企業也用得起,需要技術基礎設施的搭建、規模化應用,進而降低邊際成本,成為一種普惠型的算力服務。
在密算最先落地的金融和醫療等行業,都具有高價值、高敏感的特點,中大型企業有急迫的資料使用需求,也願意為此付費。在技術基礎設施日漸成熟、創新應用和生態更豐富的同時,配套完善的標準和機制,未來其他行業使用密態算力的邊際成本會大幅下降,中小企業會規模化的應用起來。

韋韜認為,業內預期資料要素行業未來有望達到10萬億規模,但市場才剛剛起步,這是一個長期投入和建設的過程。“我們預估未來3到5年,透過可信資料空間重建技術基礎設施,率先透過城市和行業資料空間,解決公共資料供給的問題,後續企業的資料空間需求量可能是前者十倍以上規模。”
螞蟻密算CEO王磊坦言,現階段中小企業還沒有充分地利用資料價值。目前密算技術已經在支付寶上服務了一定數量的商家——透過支付寶的小程式雲,為中小企業提供包括營銷在內的多種業務支撐,既有安全保障,又能提升業務效果。
“目前密態計算的成本相對比較高,而中小微企業的業務大多沒有涉及高敏感資料的流轉和加工,所以對資料保障的投入普遍比較低。”王磊說,隨著資料價值釋放帶來的正面效應外溢,中小微企業對資料價值的需求增加,以及密算成本不斷降低,未來中小企業也會成為密算的覆蓋群體。
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在可信資料空間的體系化部署和應用方面,走在了創新的前列。韋韜表示,“我們相信,透過持續攻克核心技術、推動產業創新應用落地、建設資料標準、最佳化審批流程、釋放政策紅利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有望在資料價值釋放這一全球性挑戰上,創造出新的中國實踐。”
文/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