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羅斯福,20世紀上半期美國的著名政治家,美國總統(1932年到1945年)。在20世紀40年代那個“黑雲壓城城欲摧,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年代裡,羅斯福總統帶領美國軍隊迅速走出珍珠港事件的心理陰影。
美國在羅斯福的領導下快速展開軍隊動員和工農業生產動員,美國不僅出兵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和法西斯展開殊死搏鬥,美國工業生產的飛機坦克大炮和軍艦還源源不斷的援助中國、蘇聯、英國等反法西斯同盟國。最終,美國透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支援同盟國的卓越表現,不僅捍衛了人類的正義與和平,更讓美國在戰後成為超級大國,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於美國人民而言,羅斯福是帶領美國成為世界大國的傑出政治家。對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而言,羅斯福是二戰勝利的重要貢獻者,也是世界和平的捍衛者。
上圖_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
然而,羅斯福卻是在他的第三個任期和第四個任期內領導美國打敗了人類公敵法西斯。按照美國政治的傳統,美國總統一屆是4年,最多能連任一次。可羅斯福卻打破憲法的規定,連任3次,得到了4個總統任期。
換句話說,羅斯福1932年第一次當選為美國總統,他在1936年又成功連任美國總統,這符合美國憲法的規定。可到了1940年和1944年的總統大選,羅斯福不僅打破憲法的束縛參與競選,還打敗對手連任總統。
那麼,羅斯福為何能成為美國曆史上連任四屆的總統呢?羅斯福連任總統的背後到底有哪些美國曆史的秘密呢?

上圖_ 美國憲法 原稿第一張
第一,羅斯福當選總統之前,美國有總統只能連任一次的政治傳統,但美國憲法並沒有對總統連任第二次、第三次做出明文限制,這就為羅斯福多次連任總統埋下了伏筆。
提到羅斯福總統,我們不得不提到美國曆史上的第一任總統,著名政治家華盛頓。
憑藉著美國獨立戰爭的功勳,華盛頓於1789年成為美國曆史上的第一任總統。1793年,華盛頓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到了1797年,華盛頓有機會第二次連任總統,但華盛頓拒絕再次連任總統。
華盛頓為何連任總統呢?這和美國獨立戰爭之後的政治傳統有關,美國獨立戰爭深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法國啟蒙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三權分立和人民主權說:在政治上,倡導天賦人權,反對封建王權對人民的剝削壓迫,反對公權力對私有權的壓迫。倡導所有人不分高低貴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倡導三權分立,各個國家機關之間互相監督。

上圖_ 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啟蒙運動思想在美國政治架構裡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美國的政治體系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互相監督。美國總統由公民投票競選產生,而非像國王那樣一代代傳下去。為了體現美國近代民主制度和當時其他歐洲國家專制王權制度的根本區別,華盛頓在連任一次總統後直接不再競選連任總統。由於華盛頓開了只能連任一次總統的先河,其後面的美國總統都遵循開國總統華盛頓定下的政治規矩。
然而,華盛頓定下的政治規矩只適合在平時使用,如果美國碰到重大政治事件,比如參加世界級的重大戰爭或國際局勢威脅到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總統很有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再次參選,謀求連任。由於美國憲法並沒有對美國總統的連任做出明文限制,這就為羅斯福多次連任總統埋下了伏筆。

上圖_ 喬治·華盛頓 (美利堅合眾國首位總統)
第二,羅斯福第一次連任總統,和羅斯福做出的貢獻——新政有直接關係。
上世紀20年代,一場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影響到了美國。一時間,股票價格下跌,5500家銀行倒閉,86000多家企業破產。美國全國失業人口1700多萬,經濟倒退到一戰爆發前。由於胡佛政府應對經濟危機不利,美國人用選票拋棄了胡佛。到了1932年,民主黨候選人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總統。羅斯福上臺後就對美國國內的失業狀況進行了大範圍的改革。
羅斯福採取以工代賑,頒佈《全國工業復興法》,整頓銀行金融業,加強失業保險等強有力的措施,將美國從經濟危機的泥潭裡迅速拉出。由於羅斯福在拯救經濟危機的行動中表現比胡佛總統出色很多,在1936年的總統大選中,羅斯福第一次獲得連任,總統任期到1940年。

上圖_ 羅斯福宣誓就職
第三,羅斯福第二次和第三次連任總統,和二戰前撲朔迷離的世界格局,以及美國參加二戰後的具體情況有很強的關係。
1940年對於美國而言是相對特殊的一年,在這一年,羅斯福第二個總統任期到頭了。按照美國國內的政治傳統,羅斯福是不能參加總統競選,第二次連任總統。
但是,1940年的世界局勢對於美國而言卻風雲激盪:希特勒指揮德軍在歐洲瘋狂侵略,歐洲大陸只剩下英國在孤軍奮戰。在亞洲戰場,中國軍民以巨大的犧牲死死拖住日軍的進攻,但日軍很有可能會狗急跳牆,南下太平洋挑戰美國,發動太平洋戰爭。德日法西斯的對外擴張正在威脅美國的直接利益。
由於1940年的時候羅斯福總統已經當了8年總統,在外交和國際事務方面有頗多的經驗,為了讓美國應對可能爆發的全面世界大戰,保證美國內外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美國民眾在1940年的總統大選中將更多的選票投給了羅斯福,羅斯福以55%的得票率第二次連任美國總統。1940年到1944年的任期,是羅斯福的第三個總統任期。


上圖_ 日本偷襲珍珠港
羅斯福第二次連任總統後,在外交上採取了更加成熟的動作。一方面,為了迎合國內的孤立主義思潮,羅斯福領導的美國沒有直接參加二戰。但另一方面,羅斯福卻透過發表爐邊談話支援英國抗擊希特勒,將美國建立成“民主國家的兵工廠”,向反法西斯盟國出口軍火等措施,間接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支援反法西斯國家政府和人民的正義鬥爭。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次日,羅斯福發表宣戰演說,美國正式對日本宣戰。12月9日,德國和義大利對美國宣戰,美國以強大的工業實力投入到和德意日法西斯的殊死搏鬥中。

上圖_ 羅斯福釋出對日宣戰演說
在擔任美國戰爭時期的總統期間,羅斯福一方面以美國總統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的身份,協調各大戰場的美軍對軸心國作戰,並動員國內工業全面生產軍工,支援反法西斯盟國作戰。另一方面,羅斯福又和斯大林、丘吉爾等同盟國大國領導人多次會晤,商討二戰走向,各國的聯合軍事行動與戰後安排。
羅斯福以極其嫻熟的外交手腕既維護美國利益,擴大美國的影響,又支援了中蘇英等國的正義鬥爭。在羅斯福的領導下,美國逐漸成為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大國。


上圖_ 法國諾曼底登陸
到了1944年,盟軍向諾曼底展開登陸,開闢第二戰場。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向日軍展開反擊,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前夜,羅斯福又一次當選美國總統。這是羅斯福第三次連任美國總統了。美國民眾把53%的選票投給羅斯福的原因很直接:處理戰爭期間的內政外交,羅斯福的經驗超出其他候選人。有羅斯福坐鎮美國,美國就能更加嫻熟的應對二戰後的世界格局。正因為羅斯福出色的領導,讓美國民眾對他予以高度的信任和擁護,羅斯福不愧為繼華盛頓、傑斐遜和林肯之後,美國最出色的總統和政治家。
1945年4月,在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前夕,羅斯福積勞成疾與世長辭。這位偉大的總統為了美國和人類正義事業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羅斯福去世後,斯大林、丘吉爾、中國方面都以不同的方式,哀悼羅斯福的去世。

上圖_ 三巨頭: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德黑蘭會議上
第四,1951年,美國修改憲法,憲法明文規定總統只能連任1次。至此,羅斯福成為了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美國總統。
時至今日,羅斯福已經去世了數十年,但這位偉大總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人類正義事業做出的彪炳史冊的貢獻,永遠被世界各國人民牢記在心。
參考資料:
【1】《啟蒙運動》 英國 羅波伊特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羅斯福傳》 美國 愛德華史密斯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