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搞辣妹風的優衣庫,拋棄普通人

彷彿一夜之間,女裝變小了。不管是“被製造”小碼需求的消費者,還是跟風製造小碼女裝的商家,都成了市場上的大多數。
曾經,無論外界趨勢如何變化,打工人還能在優衣庫找到最後的體面——不僅不會被價格背刺、更不會被尺碼挑剔。
而自2023年優衣庫開始重點推廣辣妹裝後,大有越來越“辣”的趨勢。今年夏天,有人發現想買到一件合身的女款T恤越來越難,甚至連IP聯名款都比其他國家的同款短。這就讓人不得不感到被“背刺”了。
文 | 鄭思芳
編輯 | 張輕鬆
運營 | 小二郎
優衣庫女裝更“辣”了
“這還是優衣庫麼?”今年,陳彌第一次走進優衣庫,不敢相信眼前的款式和版型會出現在優衣庫的衣架上。
那是足足掛滿一整個貨架的短款緊身T恤,它們有著淡淡的細碎印花、緊湊的版型,不過腰的長度搭配大大的領口和小小的袖口,讓人很難把這些衣服和優衣庫聯絡到一起。
▲ 優衣庫緊身T恤。圖 / 講述者提供
“這真的不是BM的衣服麼?”Brandy Melville(簡稱“BM”)是一個來自義大利,主打少女感、辣妹風的快時尚品牌,與她印象中原本主打基礎款、注重衣服功能性的優衣庫相比,不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是毫不相干。
不過真正讓人陌生的並不是衣服風格的變化,而是女裝尺碼變小、衣長變短帶來的不便。幾年前,陳彌不是沒買過優衣庫的短款T恤。那是一件與史努比聯名的橙黃色復古短T,試穿時不覺得長度過短就拿下了一件。等回去再拿出來穿時,她才發現,每次彎腰、抬手臂時,腰總是會不經意露出來,這不符合她穿衣的習慣。穿過幾次後,那件T恤被她打入“冷宮”,後來成了她穿不出門的家居服。
只是她沒想到,今年優衣庫的女裝越來越向BM風靠攏,不僅短而且更小更緊了。
很多時候,優衣庫是基礎、舒適的代名詞,它的衣服可能不夠時尚,但代表了大多數人的選擇,不僅適合男女老少,也適合高矮胖瘦,而且不論春夏秋冬,總是能在地鐵、辦公室撞到同款,所以也被譽為打工人的“工服”“通勤裝”。
日本時尚產業顧問齋藤孝浩在《如此不同,如此成功》一書中說:“由於優衣庫主打適合各年齡層顧客的休閒服裝和內衣,所以其商品不能太緊身,要具備功能性、耐洗滌性以及無可挑剔的品質。因此優衣庫的服裝以JIS規格(日本工業規格)為標準,而且為了適合更多人,實際尺寸還要大一些。優衣庫並不向顧客展示最新的服裝風格,而是提供不受潮流影響的簡潔西式服裝和內衣,讓顧客按自己的風格自由地搭配。”
放在以往,優衣庫之於打工人就像心裡的一道防線,無論外界的服裝趨勢如何紛紛擾擾,始終有優衣庫託舉起最後的體面——走進優衣庫,不僅不會被價格背刺、更不會被尺碼挑剔。
所以當優衣庫女裝也開始變小變“辣”,最先出現不適的是把它當作“衣櫃”的打工人。
趙妍是一位出入北京國貿的白領,她對衣服的需求不高,一件大小合身、不長不短的優衣庫T恤就可以穿很多年,衣櫃裡也幾乎都是優衣庫的衣服。但不久前去過優衣庫後她感到震驚,一件S碼的女裝T恤比140尺碼的童裝還要小上一截。這也意味著,一位成年女性所穿的S碼女裝,可能比身高一米四的孩子穿的衣服還要小。對比兩件衣服後,趙妍有點氣憤——即便是BMI正常範圍內的女性,想要買一件合適的衣服,都可能需要買L甚至XL碼,這很難不製造出一種“你太胖了”的隱形身材焦慮。
▲ 左邊是成年女性S碼,右邊是童裝140碼。圖 / 講述者提供
還有一種細微的變化在擠佔女裝的空間。優衣庫裡適合各類女性尺碼的選項正在變少。作為聯名T恤愛好者,遇到喜歡的IP聯名款,趙妍也會買上幾件,但她發現從前兩年開始,聯名款T恤越來越難買到合適的,女款太小,男款衣長太長,她感覺被拋棄了。
關於“優衣庫女裝變小”,從2023年開始就不止一次在社交平臺上被討論。雖然都是變“小”,卻各有各的“小”法。
小紅書上,網友“溫底迪”彙總自己查到的資訊和評論區反饋,將世界不同地區的同款作對比,證明有的優衣庫女裝款式在中國市場確實更短。相比於其他亞洲國家,同一款背心在日本、韓國、泰國推出的是長款,而在中國市場推出的卻是短款。聯名款也未能倖免,網友“生活夢想家小O”在日本買了幾件迪士尼聯名款後,回國想對比下價格,結果發現,就連聯名款UT,國內也做成了“短”“緊”“小”的款式。
更多人則是在穿上這些辣妹T恤時,才真切感受到“緊”帶來的壓迫感。當BM風吹過,即使是從未嘗試這種風格,林綽也跟風去店裡試過,身高接近一米七,她拿了一件平時穿的L碼,試穿時她明顯感覺到“胃這裡像被什麼東西箍起來一樣難受”,袖口也緊緊束在她的胳膊上,穿著雖然緊,肚子卻在時刻漏風。那次之後,林綽再也沒有試過“辣妹”T恤了。
整個女裝行業的尺碼也開始變得“不正常”,尺碼越標越大,衣服圍度卻越來越小。小紅書博主“夏時”發過一篇“今年的女裝是瘋了嗎”的筆記,評論區就有不止一位以前穿S碼的女性,在身材體型不變的情況下,也開始穿L碼、XL碼了,還有人原本穿L碼,如今尺碼直飆4XL。
這篇筆記獲得了1.2萬的點贊,幾千人評論,“身材焦慮”以及被“背刺”的情緒不自覺蔓延。有人吐槽女裝堪比童裝:“一米六買的M碼,只夠一米四的女兒穿”、“我三歲弟弟衣服比這還大”,有人擺爛“改變不了尺碼只能適應”,還有人扭頭就走,“這就去買男裝”。
還是有一部分人接受了小碼女裝,但她們需要買更多的衣服擋住小碼女裝“漏掉的部分”,在短T、背心之外,再搭一件開衫、襯衫、防曬衣來作為搭配。博主“因特娃子”就發現,當她在網上搜索女裝上衣時,出來的都是緊身短款無袖上衣,看到商家給的穿搭,她才知道“原來是為了順便再賣我一件開衫”。
▲ 緊身短款無袖上衣+開衫。圖 / 視覺中國
女裝變小,在中國服裝市場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連作為“底線”的優衣庫也跟風下場,這就格外刺痛打工人。然而優衣庫只是龐大女裝市場的冰山一角,有人發現,在偌大的女裝市場裡,優衣庫的尺碼已經在變化中保持了剋制,布料更少、尺碼更小的女裝遍佈了線上線下越來越多服裝店。在Zara、Gap等快時尚品牌的門店,小尺碼女裝也幾乎佔據了貨架的半壁江山,有種“不知是來童裝區還是女裝區”的錯覺。
女裝為什麼越來越小?
實際上女裝界的BM風已經颳了有一陣了。2019年9月,BM在上海安福路開出了中國內地第一家實體店。一時之間,BM成為年輕女性推崇的時尚單品,女孩們擠進同一種尺碼,享用同一種身材評價體系。辣妹們紛紛在美式倉儲裝修的門店裡打卡,留下自己的身影,此後BM又陸續在北京、香港和成都等城市開出門店,成了一些女明星私下愛逛的服裝店。
▲ BM所有服裝只有一種尺碼。圖 / 影片截圖
彼時,一條“被問要不要當BM店員”的帖子,就能讓一位自稱“素人”的博主瞬間收穫上萬點贊,經過BM“蓋章認證”的身材和美貌,成了很多博主開啟顏值賽道的通行證。
藉助辣妹店員和明星的持續曝光,以BM為首的辣妹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杜華投資的Basement FG、來自寧波的W.Management、創始於廣州的Weekend Hub,也各自有著像“BM”一般方便被記住和傳播的英文簡稱,BF、WM和WKH。店員的顏值身材也和BM一樣卷,有網友感嘆“簡直是選美模特大賽”。
顯然,傳統女裝的“好看”已經不夠用了,衣服必須得像BM,還得“辣”。
在這種評判標準之下,BM風、辣妹裝、純欲風成了諸多服裝公司創業的首選風格。在女裝行業從業25年的打版師熊奕,就發現這類衣服在兩年前開始銷量暴漲,杭州、廣州新開的服裝公司大多做這個賽道。誇張的時候,他將定位選在杭州、廣州時,Boss直聘上招人的,都是做純欲風、辣妹裝的服裝公司。
這類女裝的特點就是尺碼越來越小、布料越來越少。熊奕就聽說,有的企業已經開始只做XS碼的樣衣了,而放在以前,樣衣一般都是M碼。
實際上,做更小碼的女裝並不一定更加節省成本。根據熊奕的經驗,布料雖然減少,但工費卻可能比以往更高。一件正常的大衣,前後需要4片布料,但純欲風需要修身合體,雖然用料整體面積變少,衣服需要的片數卻在增加,做工難度也會更大。
真正讓商家湧入“小碼”賽道的,還是整個女裝市場的風向。
▲ 大街上穿小碼女裝的人越來越多。圖 / 視覺中國
那些成立不久的品牌,一般是看到什麼款式有爆款,再跟風做類似的款式,而往往是尺碼更小的衣服更容易成為爆款。去年一個在抖音上賣女裝的老闆告訴熊奕,他們家賣女裝是先看市場上哪一款好賣,只要某款衣服一天的銷量能過千,他們馬上就下單做2000件,2天之內就能做出樣衣在直播間裡預售,預售效果好的話就再生產一兩萬件。因為在同一個平臺上銷售,這些衣服還不至於和原版一模一樣,但看起來也差別不大,結果同一個款式的辣妹裝就以各種“變體”充斥於不同的服裝店中。
有些原本不是做“小碼女裝”的老闆,看到這種小碼需求越來越多,也會跟著轉換賽道。一部分做原創設計的女裝店,原本走小眾路線,也開始被迫轉型,做更受歡迎的辣妹款。熊奕之前工作過的一家原創女裝店,原本有自己的工廠,因為效益不好,2022年就關掉了。以前主打的設計風格是前衛大膽,價格最貴的時候可以賣到上千元一件,而現在他們也關掉了最後一家實體店,只剩線上渠道。在購物平臺上搜索他們的店名,排在檢索結果最前列的服裝也成了兩三百元的辣妹T恤,這也是店裡銷量最多的款式。
一夜之間,不管是“被製造”小碼需求的消費者,還是跟風製造小碼女裝的商家,都成了市場上的大多數,“上緊下長”的穿搭對普通人來說是最高效的變美路,複製爆款對商家來說則是穩賺不賠,女裝看起來沒理由不變小。
乘著“辣妹”的東風,一些服裝企業也找到了救命稻草。自從切入“辣妹”賽道之後,優衣庫確實減輕了業績不斷下滑的壓力。根據迅銷集團(優衣庫母公司)釋出的2023財年第三季度財報(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在上線辣妹短T的2023年,優衣庫第三季度營收達到6761.5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40.66億元),同比大增23.8%。在幾大主要市場中,增長最為亮眼的正是加碼佈局辣妹裝的大中華市場。這一季度大中華區營收和利潤雙雙大幅增長,特別是中國大陸的同店銷售淨額增長超40%。
嚐到甜頭的優衣庫似乎離“普通人的衣櫃”這個初衷越來越遠了。

▲ 優衣庫女裝變得越來越“辣”。圖 / 講述者提供
小碼女裝流行之後
儘管“小碼”看起來是消費者和商家的雙向奔赴,但並不意味著這適合大多數人。
早在幾年前,反手摸肚臍、A4紙漫畫腰、鎖骨放硬幣等等以瘦為美的身材挑戰風靡過整個網際網路,和女裝尺碼越來越小一樣,這些趨勢非但沒有讓人更有自信,反而捲起了新一輪身材焦慮。當BM風裹挾著“穿不進S碼是當代女孩原罪”的潛臺詞席捲街頭,這場打著甜美旗號的尺碼圍剿,更是將女性重新推回被凝視的客體位置。
▲ BM店內部分服裝。圖 / 小紅書@BrandyMelville
不過在這種焦慮籠罩下,已經有一批人意識到,出問題的不是自己,而是現在的女裝市場。有人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穿上辣妹短T的照片,卻“怎麼看都不對勁”,評論區的網友紛紛安慰這位博主,雖然大家不如圖中的模特瘦但也是正常身材,是女裝商家們選擇放棄了一大半女性。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女性穿什麼樣的衣服,並不一定參照女性的主觀意願,而是時代環境作用的結果。工業革命時期束腰與裙撐的流行,是對女性身體和精神的雙重規訓;直到20世紀女權運動興起,褲裝革命才真正打破了性別符號的牢籠。從纏足布到迷你裙,一針一線都是權力結構在不同時代的註腳。
但事實是,在性別意識覺醒的大趨勢下,中國女性的平均身高更高,女裝的尺碼卻更小了。
根據《2022年中國居民身高體重健康資料報告》,2022年,18~44歲女性平均身高是161.4cm,女性下一代比上一代平均高0.6cm。然而在優衣庫這樣面向男女老少的服裝品牌,如今也出現了“一件成人M碼女裝的尺寸比1米四童裝還要小”的情況。
就連女明星都開始控訴女裝變小帶來的苦惱。“有個牌子的衣服我很喜歡,可我連他家大號都穿不上。”演員張馨予在微博上的吐槽,是時下女裝越做越小的縮影,很多衣服連體重超過100斤的女明星都穿不上了。
▲ 圖 / 微博截圖
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用消費“投票”。為了穿得舒適,有人選擇了拋棄女裝,穿上男裝。在林綽眼中,優衣庫幾乎跟時尚不沾邊如果想嘗試辣妹風,她會去BM,並不會考慮所謂的“辣妹平替”優衣庫。來優衣庫,她更看重舒適與和諧。在女裝可選擇的餘地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林綽在優衣庫陸續買了許多件男裝,其中一件長款牛仔外套,從秋冬穿到春夏,既可以穿去旅遊,也可以當作上下班的通勤裝。
不過再舒適,男裝畢竟是為男性設計的,總有不那麼合適的地方。也有人開始選擇看起來過時的外貿。陳彌開始在網上淘過去的外貿衣服,這些衣服的設計款式停留在十幾年前,穿在身上卻格外合身。她買過幾件純棉短袖,腰線卡得剛剛好,既不會留出過多空間也不會箍在身上,長度正好蓋到小腹下方,更重要的是價格便宜,這些衣服單價不超過30元,即便一次性買上10件都貴不過一件從實體品牌店裡買來的T恤。
無論如何,都應該是人挑衣服,而不是衣服挑人。真正的穿衣自由,從不是讓所有女性想方設法擠進同一個尺碼模具,而是打破小碼優越論的消費神話,讓不同的身體都能在衣服褶皺裡自信舒展。
▲ 圖 / 視覺中國
(文中講述者皆為化名。)
參考資料:
[1].《優衣庫放棄中年人,改走小號“辣妹風”了?》,三聯生活週刊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標星,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還請點選星標🌟“每日人物”,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我們期待與你的每一次見面。
每人互動
你如何看待優衣庫的女裝越來越小?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