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多月就是聖誕節了,各大品牌都卯足了勁兒營造節日氛圍感。
這本該是一件好事兒,但可口可樂卻在這場盛大的節日中意外翻車了…

這次翻車雖然是AI背的鍋,但不得不先了解可口可樂的聖誕廣告歷史,才能更好理解這次翻車的原因…

這就要從在20世紀30年代說起,要知道,早期的聖誕老師其實是綠色的,甚至連帽子都是綠的⬇️

而可口可樂,則邀請了藝術家哈登·森德布洛姆創作一系列聖誕主題的插畫。
將聖誕老人的形象從綠色轉變為標誌性的紅色⬇️

這個案例將藝術與商業完美結合,當時逆天提升了可口可樂的冬季銷量。
隨後還讓聖誕老人形象全球統一,成為品牌文化的象徵。

聖誕節是可口可樂的關鍵營銷節點,也因其與聖誕老人形象緊密相關,因此品牌每年都會發布聖誕特別廣告。

這麼多年來,可口可樂的聖誕廣告幾乎成為聖誕節即將到來的一個標誌性內容。
然而今年,他們卻翻車了。

MERRY CHRISTMAS
可口可樂2024聖誕廣告


這組廣告一經發布就引發了巨大的爭議,甚至被不少消費者直接批判——“沒有任何靈魂和實際創意”。

原因在於,這是一組AI廣告。
它復刻了可口可樂95年聖誕廣告《節日來臨》⬇️,旨在探索新溝通方式並致敬經典。

1995年可口可樂聖誕廣告《節日來臨》
據可口可樂官方所述,今年的聖誕廣告,是品牌營銷史上推出的首個全AI生成廣告。
由Secret Level、Silverside AI和Wild Card三家工作室採用四種AIGC模型製作。

在已釋出的三個版本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們沿用了95版的經典元素。
如大雪之中的可口可樂紅卡車和手持可樂瓶微笑的人們。

經典的BGM也由現場音樂家和歌手重新錄製而成,想要以此喚起觀眾的美好回憶。
其中某個片段出現的“AI松鼠”鏡頭更是經過百次迭代,才達到理想效果⬇️

但令觀眾們感到不適的,依舊是AI生成人物時的通病——神情細節太假太呆板,看久了會有恐怖谷效應⬇️

AI人物笑容刻板,牙齒異常整齊,現實中也確實罕見。

針對這些“AI通病”,不僅中國網友覺得不適,國外網友也發表了相當犀利的評價⬇️

這位座標加拿大的網友表示:
“可口可樂使用人工智慧做廣告真的讓我感到害怕。藝術正在消亡。演員被取代。攝像師被取代。司機被取代。設計師被取代。沒有靈魂。這現在影響到了每個人。不管你是否願意接受。這太過分了”

美國系列動畫片《怪誕小鎮》 的創作者Alex Hirsch 甚至也發表了尖銳的評論,暗示可口可樂品牌使用紅色是“因為它是由失業藝術家的血液製成的!”

1995年可口可樂聖誕廣告《節日來臨》
再反觀1995年版本的這支聖誕廣告,人們的眼神彷彿能說話,每一個動作都流露出節日的喜悅。
這種生動的肢體語言和表情,真的會將人置於一個充滿人情味和歡樂氣氛的節日慶典之中。

1995年可口可樂聖誕廣告《節日來臨》
再看今年這支聖誕廣告,甚至在鏡頭語言方面也被人詬病。
AI在創作過程中的邏輯顯得單調乏味,頻繁使用緩慢的推拉鏡頭,讓人彷彿在觀看一部加速播放的定格動畫。

此外,廣告的鏡頭敘事技巧也顯得力不從心。
簡單的短鏡頭拼接,給人一種AI假裝擁有視覺感知能力,卻無法捕捉真人拍攝時所蘊含的情感深度的印象。

僅觀AI版難顯差異,與經典版對比則立見。人具情感靈魂,AI則冷漠,商業化。
網友的總結也很到位⬇️


也有網友調侃說,這是拍給黑人的聖誕廣告嗎?

儘管廣告製作方讚歎AI製作效率高,但消費者對可口可樂AI聖誕廣告卻反響不佳。
就連AI廣告片尾的落款文案“magic de verdad”(真正的魔法),也被網友用來諷刺該廣告——“這確實挺魔幻的,可口可樂親自終結了魔法。”

正像上文中那位加拿大網友說的,“藝術正在消亡。演員被取代。攝像師被取代。司機被取代。設計師被取代。沒有靈魂。”
作為設計師、創意工作者,真的會愛AI帶來的便捷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