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大家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到原帖與作者交流討論哦!
寶寶四個月了,就著最近的熱點新聞想寫一下我跟我老婆找月嫂的一些經驗,供還在孕期或者準備要生娃的新手父母參考。
我們大概是去年年底在孕期12周的時候開始聯絡月嫂的,最後面試了5-6個月嫂之後選擇了我們最後用的。
當時其實就總結了一些經驗,但是不知道最後結果如何,所以還是決定等用完月嫂再寫這篇總結。結果月嫂下戶之後家裡事情一直也很忙,這篇經驗分享就一直被擱置了。

面試
我當時很堅決的一個點就是,只會考慮朋友,而且是很熟很close的朋友最近這幾年用過的月嫂。
所以一開始找月嫂的時候,把我身邊認識的灣區西雅圖和LA最近這兩三年用過月嫂的朋友都問了一遍。
不出意外的是,即使我們已經as early as 12-week,有一半聯絡的月嫂的檔期已經訂滿了。
對於那些還有檔期的月嫂,我們每一個都安排了30-60分鐘的一個「面試」。
我老婆在網上找了一系列的問題,其實大致就是幾個方面:
⭕️價格
⭕️檔期
⭕️在美國的身份
⭕️做月嫂的經驗
⭕️精神狀態
⭕️溝通表達
⭕️技術問題
價格,檔期,身份,做月嫂的經驗相對來說比較直接,直接問問題就好了。
技術問題我老婆提前準備了一些諸如:黃疸,洗澡,臍帶,早產這些相對有著正確答案的問題來做為快篩。
反而是精神狀態和溝通表達這兩個方向,不是那麼的straightforward。但是對於一個要在家裡朝夕相處兩個月的人,我們還是希望能夠找到不僅技術過關,還可以融洽生活的月嫂阿姨。尤其是可預見的當遇到大家理念不一致的情景時,希望幾個人能夠透過有效的溝通來解決分歧。
我們總結出的一個經驗是讓月嫂自己講一下一天從早到晚的一個agenda,我們後來發現這個問題特別好。因為它不僅僅可以看出月嫂的經驗,而且可以特別好地判斷月嫂的溝通表達能力。當你跟不同的月嫂聊,你會發現有的月嫂不知道是沒有經驗還是因為溝通的原因,完全答非所問,或者講一講就開始偏題。
最後問完問題,我們也會有一小段的自由聊天時間,也是觀察月嫂精神狀態的機會,也會發現有的月嫂特別在乎工資,有的更在乎跟寶媽和寶寶的關係等等等等。
我們聊到最後,在A朋友和B朋友兩家人推薦的兩個月嫂李姐和王姐最後糾結了一兩天。其實也很像在公司裡招人,不同的月嫂之間都有著不同的 Pros/Cons。
李姐比較年輕,溝通起來心直口快,照顧的過程特別強調爸媽的參與,目標是希望她下戶之後爸媽可以無縫銜接寶寶的照顧。王姐則主打一個全包全能,目標就是上戶期間爸媽可以完全撒手,從家裡的收拾到對媽媽和寶寶的照顧,都完全一個人包攬。
所以來到我們面試的最後一個 Tips,我們會找月嫂各要一個我們不認識的 reference,再做一輪背調。然後我還會找到之前推薦的朋友,會多問一個問題:你對推薦的這個月嫂有什麼「你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再根據最後收集到這些資訊做最後的決定。
看下來整個過程確實很像招聘,從前期 referral 到面試的時候的技術問題+行為問題,到最後出offer前的 reference。我們還用 Notion 的模板做了一個表格來記錄不同月嫂的面試結果。
後續
最後我們選擇了王姐,兩個月的時間總體的合作還是比較愉快的。一開始的兩個禮拜,經歷了一些磨合,但是透過充分溝通和搞明白分歧之後,合作就變得特別順利。王姐也確實如之前推薦的朋友說的,特別給力,一天從早忙到晚,做飯,打掃衛生,收拾家裡,照顧寶寶和寶媽。從結果來看,也算是一個比較成功的 hiring decision。
月嫂是不是必需的?
雖然大部分身邊的朋友還是會選擇月嫂,但是也有認識的朋友因為各種原因決定自己DIY,如果讓我們再來一次我們應該還是會選擇王姐做月嫂。
但是我跟我老婆也都覺得月嫂不一定是必需的,尤其是對非新手爸媽。
我覺得有幾個因素會影響是否找月嫂的決定:
1.有沒有長輩來幫忙搞定家務事情(收拾家裡,做飯洗衣),2.爸爸的產假的長短,3.爸爸媽媽是不是願意鑽研如何帶娃也願意親自帶娃。
回到我們當時的情況,雖然我和我老婆都蠻喜歡學習如何帶娃,也 enjoy 跟寶寶建立聯結看著她一天一天長大的體驗,但是回頭看條件1和條件2我們都不滿足,所以還是決定請了月嫂。
反過來說,如果爸媽能夠在這邊幫忙,我又能有一個 >= 3 個月的產假,我們真心覺得不請月嫂可能也還好。省錢可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放心吧。
大家如果還有相關的問題和看法,歡迎點選“閱讀原文”到一畝三分地討論
今日推薦
內容來源一畝三分地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與一畝三分地聯絡


關鍵詞
寶寶
寶寶
找月嫂
一畝三分地
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