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為什麼不問爸爸只問媽媽?別讓父親集體沉默….

圖片: 黃仔 | 撰稿:六層樓 | 責編: 木頭羊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大家好,我是六層樓,好久沒有跟大家聊天了,正好最近遇到一件事情,想跟大家唸叨唸叨。
前一陣子,我弟家的孩子百日宴,所以家裡人聚在一起吃飯聊天,話題基本都是圍繞孩子的,因為我本身的醫生經歷,自然懂很多關於孩子健康問題的知識,於是他們兩口子,拿著網上各種各樣的清單來問我,這個疫苗要不要打?那個東西要不要買?這個注意事項合理不合理?
過程中我就發現一個問題:為啥各種清單都是給媽媽整理的清單?
什麼2025年了,媽媽還沒做對的10件事情!
什麼全新制作的5張表格媽媽要儲存!
什麼2025年疫苗清單,媽媽一定要牢記!
……
這些標題啊,看著就讓媽媽們焦慮,尤其是這個階段又是哺乳期又是新手期,媽媽全部心力都在孩子身上,生活根本沒有節奏,一切都要跟著孩子走,吃不了一頓完整的飯,更睡不了一段完整的覺,這還不算完,還要看這麼多清單,你說這誰看到不是又焦慮又無助?
因此在回家的路上,我就開始想:讓媽媽放鬆點,多問問爸爸吧……
當然,我知道有人會說,其實當中也有不少事情最終是爸爸去做的,是,但那也有可能是媽媽分派給爸爸做的,甚至可能是在反覆催促下才去做的,雖然這總比那些完全不去做的好一些,但我們仍然需要更多直接面向爸爸的清單,讓爸爸自主自發自願去參與到育兒的具體事務當中來,尤其是孩子健康方面,爸爸完全有機會參與。
▲圖片來源:千庫網
就比如瞭解一些帶有明確季節特徵的疾病和風險,更新自己對於預防和保護的認知,即時跟進有關嬰幼兒健康的研究進展等等,這些並沒有什麼性別上的限制,只要你願意,完全可以自主學習和實踐。
咱們就拿眼前的情況來舉例,每年冬季到春季這段時間,兒童呼吸道感染是集中爆發階段,如果你進一步瞭解,就會發現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是引起嬰兒肺內感染(如: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住院的第一大原因[1-6]橫向對比的話,其傳播性是輪狀病毒的近2.5倍,是流感的近4倍[4-6],可以說對新生兒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脅。
那你說,有多少爸爸瞭解這個病毒呢?
當然,不瞭解也沒關係,咱們現在開始學也來得及,單就RSV來講,咱們這裡可以引用《中國兒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診療及預防指南》(2024版)[7]當中的概述來進行初步瞭解: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範圍內5歲以下兒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病原體之一,嚴重危害兒童健康。據統計,每50例5歲以下全因死亡病例中,有1例為RSV所致。2019年,中國5歲以下兒童RSV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髮病約350萬例,佔全球10%以上;住院62萬~95萬,佔全球的17%~24%,位居全球第二[7]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對於兒童來講,RSV感染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齡階段的臨床表現具有差異。小於2歲嬰幼兒,特別是6個月齡內嬰兒,突出表現為毛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病初2~4 d表現為發熱、鼻塞和流涕,之後很快出現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狀,可有呼吸費力和餵養困難等表現,通常就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了[7]
當然,對大家更重要的還是預防,一般分為兩個方面
①一般性預防:
  • 加強對於家長的宣教,瞭解RSV;
  • 應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或含酒精的溶液洗手)、戴口罩,必要的話可以進行鼻腔清洗,減少病毒飛沫或氣溶膠向空氣中釋放;
  • 嚴格控制到人流密集的區域活動,尤其高風險嬰幼兒儘量少去兒保機構;
  • 日常接觸物品注意清潔和消毒等。
②特異性預防:這裡主要是指RSV特異性單克隆抗體預防。
這個預防策略大家可能很陌生,但也不能怪大家,因為這確實是最新的預防方案,在整體思路上跟大家理解中的疫苗不太一樣,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張圖就能理解了。
▲圖片來源:《人類幼崽養育清單2025通關版》
疫苗很像我們日常的準備,但是如果遇到病毒來勢洶洶,這個時候依靠身體做出變異反應,產生抗體來保護,就有點兒來不及,尤其是針對新生兒或嬰幼兒,我們需要直接空降足量且具有針對性的抗體,就像圖右邊那樣,直接武裝到位正面迎擊病毒侵襲。
從這個角度來講,特異性單抗預防補充了沒有RSV疫苗的窘境,更好地提供了保護,這是家長們值得關注的更新!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關於科學預防RSV的手段,可以進一步諮詢當地相關醫護人員。

你看,不用多麼深入的學習,就能發現保護孩子的新策略,這些更新的好訊息,應該更多地推到爸爸們的時間線當中。
如果有爸爸說,我是有意願學習和了解的,但是一個一個找,有點兒太麻煩了!
沒關係,只要你有意願,咱們這裡就有配套的資料,正好4.25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丁香園推出了《人類幼崽養育清單2025通關版》👇
點選末尾「閱讀原文」即可跳轉下載
▲圖片來源:《人類幼崽養育清單2025通關版》
雖然沒有明說,但我希望爸爸們牢記於心,最好可以存在手機裡,隨時檢視。
考慮到有的可能手機裡存的還是2024版的,正好我也強調一下這次更新的亮點
第一個亮點就是前面提到的RSV單抗。
其原理就不再重複了,重點在於RSV感染之後,孩子遭罪啊,大人看著也心疼,尤其是前面各項研究都證明RSV對孩子健康威脅客觀存在,而且關鍵是,目前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疫苗,所以早期預防就很關鍵,從這次的指南來看,RSV單抗為家長們保護新生兒提供了新的策略,讓我們有機會避免嚴重的呼吸道感染[7]
第二個亮點就是百白破疫苗接種規定有了更新。
為進一步加強對小月齡嬰兒和學齡兒童的免疫保護,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將現行3月齡、4月齡、5月齡、18月齡各接種1劑次吸附無細胞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簡稱百白破疫苗)和6週歲接種1劑次吸附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的免疫程式,調整為2月齡、4月齡、6月齡、18月齡、6週歲各接種1劑次百白破疫苗的免疫程式[8]
雖然相比單抗,大家對這個比較熟悉了,但還是要強調,近些年,百日咳的發病率在國內有抬頭之勢,它傳播性很強,容易引起寶寶反覆的劇烈咳嗽,是新生兒重症和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9],[10],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最後,再來講講接種之後的注意事項
現場留觀30分鐘,防範速發的過敏反應,重點關注寶寶面色、呼吸、精神狀態是否正常,有無皮疹、嘔吐、抽搐等表現,發現異常反應及時告知醫生;
②持續觀察,接種後幾小時至24小時,寶寶可能輕微發熱、頭痛、乏力,打針部位可能出現一過性的紅、腫、痛,一般會自行消退,無需特殊處理,不必過度焦慮;
接種口服減毒活疫苗後,半小時內不建議吃熱食或哺乳,其他的情況,回家後正常飲食,近期先不新增新的、可能致敏的食物。除此之外,正常活動,正常洗澡,不要揉搓打針部位。
▲圖片來源:《人類幼崽養育清單2025通關版》
當然,我知道大家肯定還有其他問題,只不過,篇幅有限,我就不展開了,但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答案,只要你願意去了解,願意承擔這部分保護孩子的責任,那麼就一定有機會去找到這些資訊,並在實踐當中真正幫孩子建立起免疫保護的銅牆鐵壁!
順便說一句,以後啊,這些清單的更新啊,一些具體實操啊,都應該呼籲爸爸們多來看看,充分的學習和掌握之後,讓爸爸們能承擔,敢承擔,還要能承擔好這些該自己承擔的育兒責任。
不是誰天生就知道這些的,也不是誰從生下來就擅長這些的,都是需要去學習和牢記的,所以,不要再找藉口,說自己不瞭解,說自己不擅長……只要想努力,你就可以去做到!
我是六層樓,我愛這個世界。
別忘了點選「閱讀原文」下載清單哦~
參考文獻
[1]Jain S, Williams D J, Arnold S R, et al.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requiring hospitalization among US childre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5, 372(9): 835-845.
[2]Kenmoe S, Kengne-Nde C, Ebogo-Belobo J T,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of common respiratory viruses in children< 2 years with bronchiolitis in the pre-COVID-19 pandemic era[J]. PLoS One, 2020, 15(11): e0242302.
[3]Kenmoe S, Kengne-Nde C, Ebogo-Belobo J T,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of common respiratory viruses in children< 2 years with bronchiolitis in the pre-COVID-19 pandemic era[J]. PLoS One, 2020, 15(11): e0242302.
[4]Shi T, McAllister D A, O'Brien K L,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disease burden estimates of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due to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young children in 2015: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odelling study[J]. The Lancet, 2017, 390(10098): 946-958.
[5]Biggerstaff M, Cauchemez S, Reed C, et al. Estimates of the reproduction number for seasonal, pandemic, and zoonotic influenz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4, 14(1): 480.
[6]Van Effelterre T, Soriano-Gabarro M, Debrus S, et al.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indirect effects of rotavirus vaccination[J]. Epidemiology & Infection, 2010, 138(6): 884-897.
[7]Spencer J A, Shutt D P, Moser S K, et al. Distinguishing viruses responsible for influenza-like illness[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2022, 545: 111145.
[8]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兒科呼吸工作委員會,等.中國兒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診療及預防指南(2024醫生版)[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 2024, 39(10):723-732.
[9]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兒科感染學組, 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兒科專委會感染組, 中國臨床實踐指南聯盟方法學專委會, 等. 中國百日咳診療與預防指南(2024版)[J]. 中華醫學雜誌, 2024, 104(15):1258-1279.
[10]張夢, 吳丹, 李藝星, 等. 全球百日咳防控面臨的挑戰[J].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2023, 44(3): 491-497.
MAT-CN-2507435-1.0-2025.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