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xels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灣區就業市場經歷了劇烈變革。在過去六年間,部分職業領域蓬勃發展,而另一些則逐漸萎縮。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的報道指出,疫情引發的停工潮、隨後的科技行業招聘熱潮與裁員潮,以及遠端辦公模式的興起,共同塑造了灣區就業市場的格局。遠端辦公的普及推動了科技等行業的擴張,這些行業得以在更大範圍內招聘人才。然而,市中心人流量銳減,對依賴實體顧客的行業造成了嚴重衝擊。
最新資料顯示,灣區各經濟領域呈現出顯著的“贏家”與“輸家”局面。2018 年至 2024 年間,舊金山-奧克蘭-海沃德都會區就業增長最快的行業為醫療保健和科技,這與全國趨勢一致。相比之下,餐飲、零售和建築行業的就業情況則遠遜於全國平均水平。
在灣區都會區,醫療保健服務經理的職位數量增長超過一倍,增幅高達 122%,位居所有員工人數超過 1 萬的職業類別之首。家庭健康和個人護理助理的職位數量增長 43%,位居第四。
杜安莫里斯律師事務所(Duane Morris LLP)特別顧問、加州就業發展廳前主任邁克爾·伯尼克(Michael Bernick)分析指出,人口老齡化是醫療保健行業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行為和心理健康領域的擴張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州醫療保健行業在過去一年新增了近 16 萬個就業崗位,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灣區另一增長迅速的職業是大卡車司機,職位數量增長 49%,遠高於全國 15% 的平均水平。這一增長主要集中在東灣,該地區在疫情期間迎來了倉儲行業的繁榮。保安人員的職位數量也顯著增長,這與疫情期間財產犯罪率上升和零售建築空置率增加有關。
然而,灣區都會區部分職業的就業人數出現大幅下降。其中,秘書和行政助理的職位數量下降 38%,延續了疫情前全國範圍內的趨勢。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使得律師等專業人士能夠自行處理以前由秘書負責的任務。餐飲業也遭受了疫情封鎖的重創,至今未能完全恢復。遠端辦公、旅遊業低迷、安全問題和通貨膨脹等因素,共同導致了餐飲業客戶需求的下降。
具體而言,灣區洗碗工的職位數量下降 32.6%,服務員下降 29%,食品準備工人下降 24%,餐廳廚師下降 16%。相比之下,全國範圍內這些職位的下降幅度較小,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