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擴充套件美國勢力範圍:從巴拿馬到格陵蘭

特朗普呼籲接管格陵蘭、加拿大和巴拿馬運河,反映了他對21世紀“勢力範圍”這一舊觀念的興趣。這一理念認為,大國應劃定自己的勢力範圍,透過對較小鄰國施加影響力來維護經濟和安全利益。

在上週二的新聞釋出會上,特朗普勾勒了他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框架,與傳統的全球聯盟和自由貿易理念不同,他更傾向於依靠經濟壓力和單邊軍事力量,即使面對盟友也不例外。他公開表示,對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的控制可能需要動用武力,而對加拿大,他則威脅實施極端關稅,以迫使其屈從於美國的經濟意志。
如果這些設想得以實施,無論是透過經濟還是軍事手段,都將標誌著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大轉變。盟友可能會重新評估與美國的關係,並尋求新的安全和經濟合作伙伴。
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的戰略可能基於多個長期堅持的觀點,例如:盟友在經濟上不公平對待美國;美國將巴拿馬運河“白白”交給巴拿馬;以及對手正在進入美國認為應由自己主導的西半球。
當被問及是否會承諾避免動用軍事力量或經濟壓力時,特朗普坦言:“我無法保證不會使用這些手段,但可以說它們對經濟安全至關重要。”
美國前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批評特朗普的行為“極具專制色彩”,並表示這可能破壞美國與盟友的信任。他認為,這種做法只會令對手獲益。
與此同時,特朗普還提出其他頗具爭議的想法,包括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並要求北約成員國將國防開支提高至GDP的5%。然而,他關於格陵蘭、加拿大和巴拿馬的言論最為引人注目。
一些顧問認為,特朗普的這些言論可能更多是談判策略而非實際計劃。例如,吞併加拿大的威脅可能是為了在與渥太華的貿易談判中爭取更大的談判優勢。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訴求則意在為美國船隻爭取更低的通行費用。而對格陵蘭的興趣主要集中在開發稀土資源並阻止對手獲取這些戰略礦產。
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幕僚長亞歷山大·格雷指出:“這些提議的核心在於保護西半球的邊界,並防止對手勢力進入我們的後院。”
然而,一些觀察人士警告,如果特朗普在第二任期更加專注於實施這些目標,美國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外交挑戰,尤其是在烏克蘭戰爭和伊朗核威脅日益嚴峻的背景下。
特朗普對購買格陵蘭的興趣由來已久,儘管丹麥和格陵蘭的領導人明確表示該島“不出售”。目前,美國透過一項長期協議在格陵蘭設有北極軍事基地,包括機場和導彈發射預警雷達裝置。特朗普的顧問希望擴大美國在格陵蘭的軍事和經濟影響力,並可能透過“自由聯絡協定”形式深化合作。此類協議需經國會批准。
與此同時,特朗普對巴拿馬運河的關注體現了他對傳統西半球戰略的興趣。他批評巴拿馬將運河部分業務交給一家香港公司管理,認為這與美國的初衷相違背。特朗普顧問正探索透過經濟激勵手段,吸引巴拿馬重新交還運河的控制權。
特朗普的顧問們表示,吞併加拿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們認為,特朗普的言論更多反映了他激進的談判風格,特別是在加拿大政府即將換屆之際,他希望對新總理發出訊號。
特朗普的這些提議更像是戰時外交的迴歸,在俄烏衝突持續、中東核威脅可能升級的背景下,以及東西方對抗日益加劇的現實下,這些舉措顯然具有深遠意義。
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作為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地區,可能是特朗普戰略設想的關鍵一環。這些地區不僅在資源掌控、貿易航道和軍事部署方面至關重要。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的規劃或許並非僅為短期利益,而是著眼於為可能到來的劇烈對抗甚至戰爭在做準備。這種可能,不容忽視。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