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上線超10款產品,AI時代如何做獨立開發

作者 | idoubi
策劃 | AICon 全球人工智慧開發與應用大會
審校 | 羅燕珊
近日,在 6 月 27~28 日舉辦的 全球人工智慧開發與應用大會·北京站期間,ThinkAny&MCP.so 創始人艾逗筆(idoubi)受邀做了一場題為《AI 時代如何做獨立開發》的分享,現場反響熱烈,收穫了聽眾的一致好評。以下內容源自其精彩分享。
8 月 22~23 日的 AICon 深圳站 將以 “探索 AI 應用邊界” 為主題,聚焦 Agent、多模態、AI 產品設計等熱門方向,圍繞企業如何透過大模型降低成本、提升經營效率的實際應用案例,邀請來自頭部企業、大廠以及明星創業公司的專家,帶來一線的大模型實踐經驗和前沿洞察。一起探索 AI 應用的更多可能,發掘 AI 驅動業務增長的新路徑!
我是誰
2011 年,我本科入學武漢大學核工程專業,大一那年暑假,偶然接觸了 Abobe 公司的 Photoshop 和 Dreamweaver 軟體,自學了平面設計和網頁程式設計,進入 IT 行業。取網名艾逗筆(idoubi)以致敬,沿用至今。2015 年,我從武大畢業,那年的畢業典禮剛好請了雷總演講,聽雷總講網際網路的創業故事,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畢業十年了,歲月如梭。2018 年,我入職騰訊,在騰訊五年時間,從一個非科班程式設計師成長為職業工程師,積累了豐富的開發經驗,技術視野得到了很大提升。2023 年,我從騰訊裸辭,成為自由職業者,進入了獨立開發賽道。一年半時間,做了十來個專案,主要業務方向是 AI 應用出海。
本次分享,我想結合我做過的產品,談一談做獨立開發的一些感悟、積累的一些經驗、以及我看到的行業機會。
我做過的 AI 產品
不完全統計,我最近兩年做過的 AI 產品有十來款,主要聚焦在 AI 應用層,去年基本保持每個月釋出一款新產品的節奏。被人熟知的產品包括:
  • ThinkAny:去年三月上線的 AI 搜尋引擎,深受東南亞使用者喜愛,高峰時期月訪問量大幾十萬,也上過一些 AI 產品排行榜單。
  • ShipAny:去年聖誕節釋出的 AI 應用開發框架,預售四小時銷售額破 1w 美金。主打一小時快速上線 AI SaaS 網站,目前已經是一些獨立出海專案的首選開發框架。
  • MCP.so:去年 11 月底上線的 MCP 應用市場,最近三個月平均月訪問量百萬,被 a16z 市場報告引用,已有全球知名度。
  • CopyWeb:今年 2 月份上線的 AI Coding 產品,主打網頁復刻,已經跑通了 PMF。
最近三個月,我沒開發新產品。主要精力在整理過去的一些經驗,想著把之前做得不夠好的產品撿起來迭代最佳化。適當斷舍離,該堅持的也要堅持。
獨立開發一年半,我的一些感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AI 時代,對獨立開發者是一個很大的利好。利用 AI 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做出產品。特別是基於 AI 熱點做新產品的場景,快就是優勢。
技術門檻不是特別高的 Web 類專案,第一個版本,也許不需要花幾個月時間去打磨,如果能做到一週、一天或者一小時上線,那肯定是極好的。比如我之前做的 AI 紅包封面生成器,在星巴克寫了一個小時上線,過年前幾天跑了很多流量。我去年做的 AI 搜尋引擎,第一個版本是在一個週末完成的。我去年做的 AI 應用開發框架,是在預售後一週時間內寫完程式碼交付的。
快速上線,先起飛再加油。先驗證使用者需求,再決定是否繼續投入,是獨立開發者或小團隊做產品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
快不如精,長期主義
我做 AI 產品速度已經非常快了,這是我最大的優勢,也時常讓我困擾。反思起來就是,興趣過於廣泛,涉獵太多,很多產品都是淺嘗輒止,沒有往深了做,抓住了一些機會,也錯過了很多機會。比如我是最早進入 chatbot 客戶端、AI 知識庫賽道的開發者之一,冷啟動做得還可以,有一些知名度,只是後面沒有堅持做,使用者和口碑都流失了,倍感遺憾。最近看到很多產品後來居上了,五味雜陳。
做得快不如做得精,如果快速上線跑通了 PMF,還是應該堅持做下去。長期主義是一個很好的品質,是我對後來者的建議,也是對自己的告誡。
夢想要大,切入要小
我去年做 AI 搜尋引擎的時候,希望對標 Perplexity,做成一個全球性的通用 AI 搜尋引擎。我去跟投資人聊,他們覺得我想做的方向很好,天花板足夠高,但是需要投入的資源也很大,這是巨頭們的戰略方向,競爭激烈,不太相信我能做起來,建議我做垂類 AI 搜尋引擎。
初生牛犢不怕虎,我覺得光腳不怕穿鞋,就想做通用。後面越做越難,有段時間 token 成本特別高,拿不到投資,又賺不到錢,備受打擊。再後來很多大模型廠商的 chatbot 都內建了聯網搜尋,這個賽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秘塔做了 AI 學習,Genspark 轉型去做通用智慧體了,我最近也在思考 ThinkAny 應該何去何從。
創業者前年需要選擇做通用大模型還是垂直大模型,去年需要選擇做通用 AI 搜尋引擎還是垂直 AI 搜尋引擎,今年需要選擇做通用智慧體還是垂直智慧體。
理想主義是一把雙刃劍,夢想可以很大,切入應該要小。獨立開發者或小團隊,從垂直賽道切入,不會有太大的資源整合壓力,競爭更小,產品效果更收斂,粘性更高,也更容易產生正反饋。先垂再通,農村包圍城市,不失為一個好戰略。
自己造血,打鐵還需自身硬
我去年做 AI 搜尋引擎,今年做 MCP 應用市場,見了很多投資人。大致瞭解了國內的投資現狀和資本的投資邏輯。資本很看重團隊。創業跟爆米花電影的爽片情節不一樣,需要團隊作戰,靠個人英雄主義走不通。
資本很看重競爭格局。大廠有足夠多足夠好的飛機大炮,AI 搜尋和 MCP 都在大廠的射程範圍內,憑什麼你能做起來。商業模式和增長速度是基本面,如果跑通了商業模式,增長速度很快,也有機會拿到投資,進一步驗證了“資本只是錦上添花”。
經常看到很多產品發 PR 稿曬 MRR,也是一種曝光自己吸引資本注意力的策略。獨立開發者或小團隊,需要對資本祛魅。專注迭代產品,持續商業化,如果能自己造血,就不需要用資本做槓桿。打鐵還需自身硬,自己有實力了,才能邂逅更多的有緣人。
流量為王,持續構建影響力
我辭職之後,就堅持在社交平臺輸出內容。雖然沒有刻意打造個人 IP,但也積累了一些影響力。社交平臺的關注和流量,為我推廣或售賣自己的產品,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比如去年聖誕節,我第一次以預售的方式推廣新產品,短時間內很多使用者支援,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現在流行超級個體、一人公司。對於獨立開發者或小團隊,應該積極經營社交賬號,輸出高質量的內容,積累影響力,形成流量池。流量變現的方式很多種,內容利他性很關鍵。
做產品最重要的是開心
最後一點感悟就是我個人的人生信條了:做產品最重要的是開心。
我每天輾轉於各個咖啡館,出國旅遊時也帶著電腦,Coding Anywhere。
我有時候也焦慮、迷茫,但整體上是開心的,持續創作是快樂源泉。
AI 應用出海,可複製的一些經驗
講了很多個人感悟,也講一些實際的、可複製的經驗,給想做 AI 應用出海的朋友一些參考。
AI 應用開發 SOP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做產品快,主要是因為我透過多個專案實踐,積累了 SOP,第一次做 AI 應用出海的朋友,可以參考這個流程:
技術棧和依賴項都比較簡單,主要包括:
  • 開發基礎:typescript / react / nextjs
  • 登入註冊:next-auth / clerk
  • 資料儲存:supabase / neon
  • 多語言:i18n / next-intl
  • 支付:stripe / lemonsqueezy / creem
  • 檔案儲存:s3 / r2
  • 專案部署:cloudflare / vercel
  • 域名管理:godaddy / namecheap
我也在做一個全棧開發社群,在社群分享了一些我做過的專案,幫助群友們學習全棧開發技能、加入 AI 應用出海行列。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在瀏覽器開啟:1024.is 詳細瞭解。
做產品需要從實踐中積累足夠多的經驗和認知、不斷打磨自己的 SOP,才能做到 Ship Fast, Ship More.
一小時快速上線
可以造輪子,也要用好輪子。
要做到一小時快速上線一個 AI 應用,有很多方式可以實現。比如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全棧開發框架,減少編碼工作。常用的 Web 全棧開發框架包括 NextJS / Remix / Nuxt 等。比如可以選擇一個專案模板,快速整合基礎功能。開源的模板包括 OpenSaaS / saas-starter 等,開箱即用。
我之前做過的 AI 應用,有一部分開源在 github.com/all-in-aigc,有需要你也可以使用。
你也可以選擇一些商業模版,比如 ShipAny / ShipFast / MkSaaS 等。商業模版的好處是除了提供大量的基礎功能和業務元件之外,還配備使用文件,幫助開發者快速開發自己的專案,少走一些彎路。
另外,在開發 AI 應用時,我們也會經常用到一些 UI 元件庫,比如 Shadcn / MagicUI / HeroUI 等。
造輪子是一種追求,用好輪子是一種本事。好的輪子能讓你省心,事半功倍。
ProductHunt 打榜
ProductHunt 打榜是產品冷啟動最快的方式。
我去年做的 ThinkAny 在上線第三天釋出到 ProductHunt 打榜,拿到了日榜第四的成績,後面被一些 Youtube、Tiktok 大 v 自發宣傳,吸引了大量關注。ProductHunt 打榜講究一定的策略,一般需要提前提交產品,設定好定時釋出時間。在釋出時間到來之前,你需要經常登入 ProductHunt 網站檢視你的產品有沒有被標記為 Featured,如果沒有,你可以選擇發郵件或者在 Twitter 上艾特 ProductHunt 官方賬號,爭取被 Featured。只有被 Featured 的產品,才有機會參與打榜。
如果你的產品被 Featured,在釋出當天你可以透過微信群、朋友圈、社交媒體等渠道號召投票。如果你希望進入榜單前幾名的確定性更高一些,可以選擇買量衝榜的方式,有一些第三方的渠道專門做這一塊業務。
ProductHunt 打榜是一種有效的產品 PR 手段,可以提升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全球影響力。
程式化 SEO
SEO 是成本最低、見效最快的增長手段。
我不是 SEO 專家,稍微懂點 SEO 技巧。MCP.so 這個網站我靠程式化 SEO 拿到了谷歌 MCP 關鍵詞搜尋第一。程式化 SEO 的 SOP 很簡單:
  • 資料採集 + 清洗
  • AI 摘要 + 結構化內容
  • 服務端渲染 + 清晰的網頁結構
  • 為長尾關鍵詞自動構建頁面
  • 定時更新 sitemap
SEO 是一個長期主義的事情,很難立馬見效,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和投入。有錢的團隊可以選擇投廣告,沒錢的獨立開發者只能持續迭代,靜待花開。如果你想學習 SEO,可以瞭解一下“哥飛的朋友們”社群,我在群裡耳濡目染幾個月,收穫很多。
AI Wrapper 指南
套殼追熱點,打造現金流。
我認識很多獨立開發者,正在幹著很多人看不上,看到了都說“真香”的事情。這件事情叫:AI Wrapper,通俗一點的說法是:套殼。
SOP 很簡單,主要步驟是:
  • 發現熱點:hf space + google trends + github trending
  • 搶注域名:namecheap + godaddy
  • 上線網站:vibe coding + 程式碼模板 + AI 能力(replicate、fal、openrouter)
  • 獲取流量:seo + 社媒宣傳
  • 流量變現:付費訂閱 + 谷歌廣告
雖然這種專案沒什麼技術含量,也沒有特別大的商業前景。卻是很適合獨立開發者的一個方向,短平快的模式能夠快速積累現金🐂,先吃飽才有力氣談夢想。
AI 大時代,可以 all in 的幾個方向
結合我看到的一些產品和觀察到的行業趨勢,給出幾個我認為的可以 all in 的 AI 創業方向。
AI Coding
AI Coding 是目前商業化跑得最好的 AI 應用場景。去年下半年,Cursor、Bolt 等產品持續領跑 AI Coding 賽道。使用者增長迅速、營收屢創新高。
在大模型行業商業前景不明朗的共識之下,AI Coding 跑通了商業模式,增加了行業對 AI 應用的信心,也讓這個賽道成為了香餑餑,各類產品湧現。
目前 AI Coding 產品主要分為四類:
  • Coding Editor,AI 編輯器,代表產品包括 Cursor、Windsurf 等
  • Coding Copilot,AI 程式設計助手,以外掛的形式存在,代表產品包括 Cline、Github Copilot、augmentcode 等
  • Coding Agent,程式設計智慧體,代表產品包括 Bolt、Lovable、v0 等
  • Vertical Coding Agent,垂類程式設計智慧體,代表產品包括 Same、Wegic 等
對於獨立開發者或小團隊而言,應該避開主要的戰場,選擇從小的場景切入,比如 CopyWeb 主要做網頁復刻、Wegic 主要做 Landing Page 生成。Same 是從網頁復刻起家,慢慢轉型做全場景 Coding Agent。
Agent
Agent 是目前最主流的 AI 產品形態。Manus 開啟了一種新的產品互動正規化,掀起了 Agent 開發熱潮。目前 Agent 賽道主要分為兩大類:通用 Agent 和垂直 Agent。
大公司,或者明星團隊,一般選擇做通用 Agent。代表產品包括:Manus、Genspark、Minimax Agent、釦子空間等。也有一些團隊選擇從垂直領域切入,比如 Lovart 是設計 Agent,iMean 是旅行規劃 Agent,ClipClap 是營銷影片生成 Agent。
對於獨立開發者或小團隊而言,也許可以從垂直場景切入,選擇一個有需求的小場景,用 Agent 的形式改造原來的 SaaS 產品,給使用者一種新的互動體驗,可能會帶來新的增長。
Agent Infra
賣鏟子永遠是一個好方向。今年 Agent 創業非常火,看到一個說法:所有的 SaaS 產品,都值得用 Agent 重新做一遍。淘金的人越多,對鏟子的需求就越大。所以面向 Agent 開發做基礎設施是一個可行的方向。Agent Infra 包括:
  • Tools 工具
  • Planning 規劃排程
  • Memory 記憶儲存
  • Boilerplate 業務模板
  • VM / Container 虛擬容器
  • Auth 登入鑑權
  • Payment 支付收款
如果你擅長其中的某幾項,不妨一試。
我目前在做的事情包括:
  • MCP.so,為 Agent 開發提供工具
  • ShipAny,為 Coding 類 Agent 提供模板
  • K8S 基建,為 Agent 任務視覺化提供容器
MCP
MCP 是 AI 高速發展三年以來,最大的平臺型機會。圍繞 MCP,有很多可以做的方向。比如:
  • MCP 伺服器
網際網路 2.0 時代,API 是對外開放資料或服務的最佳方式。AI 網際網路時代,MCP 逐漸成為新的開放標準。作為獨立開發者,我們可以把自己做的 SaaS 產品,儘早以 MCP 伺服器的形式開放,支援 MCP 的消費終端(chatbot、智慧體等)在迅速發展,意味著我們開放的能力可以被更多的產品整合,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加 SaaS 產品的 tob 收入。
  • MCP 應用市場
MCP 伺服器數量在急速增長,對 MCP 伺服器的管理和分發是一個大的需求。最近 MCP 官方推出了 dxt 擴充套件分發方式,進一步降低了使用者側的使用門檻。MCP 應用市場是一個很大的機會,也許我們能做出一個 AI 時代的豌豆莢。
  • MCP 服務路由平臺
參考 OpenRouter、矽基流動之類的大模型路由平臺,我們可以做一個 MCP 伺服器路由平臺,面向智慧體提供原子能力。商業模式很簡單,就是中間商賺差價,競爭壁壘在於供應鏈的整合。
  • MCP 消費終端
MCP 消費終端包括 chatbot、智慧體,是最貼近使用者的一類產品,市場規模很大。
國內有很多優秀的獨立開發者或小團隊,在 chatbot 領域做出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代表產品包括:ChatWise、ChatBox、Cherry Studio、DeepChat、LobeChat 等。
以上圍繞 MCP 的生態系統,是我最近投入的主方向。如果你看好 MCP.so,歡迎你參與共建。
總結
AI 一年,人間十年。AI 發展很快,行業仍在早期。新的時代有新的機會,獨立開發也能影響全球。
願你早日 all in,相信未來可期。
Last but not least
我的新書《這就是 MCP》馬上要出版了,敬請期待。
會議推薦
首屆 AICon 全球人工智慧開發與應用大會(深圳站)將於 8 月 22-23 日正式舉行!本次大會以 “探索 AI 應用邊界” 為主題,聚焦 Agent、多模態、AI 產品設計等熱門方向,圍繞企業如何透過大模型降低成本、提升經營效率的實際應用案例,邀請來自頭部企業、大廠以及明星創業公司的專家,帶來一線的大模型實踐經驗和前沿洞察。一起探索 AI 應用的更多可能,發掘 AI 驅動業務增長的新路徑!
今日薦文
你也「在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