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頓在上海的最新演講(摘編)

傑弗裡·辛頓(Geoffrey Hinton)現場圖。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本文轉載自:New Economist

“AI教父”辛頓:人類對AI沒有“擺脫”這一選擇,但應該找到“馴服”辦法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正式開幕。圖靈獎得主、諾獎得主、“AI教父”傑弗裡·辛頓(Geoffrey Hinton)發表主題演講再談AI(人工智慧)安全。
辛頓表示,人類理解語言的方式實際上很像大語言模型,因此人類實際上很像大語言模型,也會產生幻覺,經常編造東西,特別是當他們試圖回憶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時。但他也指出,大語言模型與人類非常不同且優於人類的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應該將軟體與硬體分開,正是這一點讓人們可以在不同的硬體上執行相同的程式,它使得計算機科學能夠成為一個獨立於電氣工程的領域,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那麼程式中包含的知識就是“不朽的”。
辛頓進一步解釋稱:“如果你能把程式儲存在某處,或者能把神經網路的權重儲存在某個地方,那麼你現在就可以銷燬執行神經網路的所有硬體。只要你有權重儲存在某個地方,你現在就可以建造新的硬體,並且因為計算是數字化的,你可以在這些新硬體上執行完全相同的計算。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數字計算機的程式是‘不朽的’。”
辛頓同時指出,數字計算需要大量能量,但它使得擁有完全相同權重的智慧體(Agent)能夠非常容易地共享它們從不同經驗中學到的東西,生物計算需要的能量要少得多,但共享學到的東西卻很困難。如果能源很便宜,數字計算就會好得多。
“這讓我非常擔憂,因為幾乎所有的專家都相信我們將製造出比我們更聰明的AI。我們如此習慣於作為頂尖智慧,以至於很多人難以想象一個AI比我們更聰明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辛頓表示,想知道非頂級智慧體的感受?不妨問問雞的生存體驗。
辛頓認為,我們正在創造AI智慧體是因為它們更擅長完成任務,這些AI智慧體已經具備創造自己子目標的能力。而一旦擁有創造子目標的能力,智慧體就會想做兩件事:一是生存,僅僅是為了能夠實現我們賦予它們的目標;二是更多的控制權,也僅僅是為了能夠實現我們賦予它們的目標。因此,人類將會擁有想要生存和想要更多控制權的智慧體,“而且我們將無法簡單地關閉它們,它們會發現操縱使用它們的人非常容易,我們將像三歲小孩,而它們將像成年人,所以我認為那種當它們比我們更聰明時,我們就能讓某人把它們關掉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它們將能夠操縱我們,並說服那個應該關掉它們的人不要那麼做”。
辛頓將人類目前的處境比作養小老虎當寵物,小老虎非常可愛,能成為很好的寵物,但需要確保當它長大後它不想吃了你。“一般來說,養小老虎當寵物是個壞主意,有兩個選擇:想辦法訓練它讓它永遠不想吃了你,或者擺脫它。”辛頓表示,對於AI,我們沒有擺脫它的選項,AI對醫療保健、教育、氣候變化、新材料等太多事情都非常有用,能為幾乎所有行業提供幫助並使人類更具生產力。
辛頓表示,如果人類想要生存,必須找到辦法訓練AI,不要讓AI消滅人類。
辛頓指出,目前沒有一個國家希望AI接管,每個國家都希望人類繼續保持掌控權,如果任何一個國家找到了防止AI接管的方法,他們會非常樂意告訴所有其他國家。因此,他建議建立一個由AI安全研究所和協會組成的國際共同體,致力於研發訓練AI向善的技術,實現訓練AI向善所需的技術與訓練AI變得更聰明的技術,在某種程度上是分離的,讓一個真正聰明的AI不想接管世界,即使它比大多數人聰明得多,也非常樂意處於人類的輔助角色。
“我們目前根本不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長遠來看,這是人類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好訊息是,這是一個所有國家都應該能夠合作解決的問題。”辛頓最後如是說道。
2024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約翰·霍普菲爾德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傑弗裡·辛頓,以表彰他們“為推動利用人工神經網路進行機器學習作出的基礎性發現和發明”。辛頓是卷積神經網路理論的領軍人物,也被視為由ChatGPT掀起的本輪AI技術躍進背後的奠基性科學家,被譽為“AI教父”。
辛頓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五年,後來成為加拿大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員,並進入多倫多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任教。辛頓在2013年加入谷歌。因其在深度學習方面的貢獻,他與約書亞·本希奧和楊立昆被一同稱為“深度學習三巨頭”,三人在2018年被授予了圖靈獎。2023年5月,辛頓從谷歌離職。自那以後,他持續公開呼籲謹慎對待AI技術,成為旨在引導AI系統、使其行為符合設計者利益和預期目標的“AI對齊派”的代表。
本次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以“智慧時代 同球共濟”為主題,共規劃了超100場專業論壇,匯聚1200餘位全球專家,12點陣圖靈獎、諾獎得主,大會將持續至7月28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