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不冤?因做了這件“小事”,探親老人在美關押一週後遣返回國!

近日,一位年過六旬的中國老人赴美探親時遭遇了嚴重的移民問題。
她持有合法的旅遊簽證前往南加州看望子女,期間報名參加了墨西哥蒂華納的一日遊活動。
然而,當她返回美國時,邊境執法人員以“入境時未申報將前往第三國”為由,拒絕她再次入境,並將其拘留了一週,最終強制遣返回中國。

這一事件在華人社群引起了廣泛關注,也凸顯了當前美國移民政策收緊背景下,旅遊簽證持有者可能面臨的潛在風險。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位中國母親原本計劃在美國短暫停留探望兒子。在美期間,她通過當地旅行社報名參加了墨西哥的一日遊。
然而,在返回美國入境時,海關人員以她“入境時未申報將離境前往第三國”為由,拒絕其再次入境,並當場將其帶往拘留中心。

儘管這位老人表示願意自費立即購買機票回國,但邊境執法人員卻以“缺乏押送人力”為由,要求她等待安排。
就這樣,這位年過六旬的老人被不明不白地關押了一週,最終才被送往聖地亞哥機場強制離境。
這一事件暴露出許多旅遊簽證持有者的一個常見誤區:他們認為短暫離境再返回美國不會有問題。然而,在當前美國移民政策日趨嚴格的情況下,任何行程變動都可能引起移民執法部門的警覺。

近期就發生了多起類似案例。例如,一名中國遊客從夏威夷入境時,向移民官出示了回程機票,聲稱只停留兩週。
但執法人員檢查其手機後發現,該遊客實際上已取消了機票,並計劃長期停留。結果,他當場被拒絕入境並遭遣返。
如今,執法人員越來越頻繁地檢查入境者的手機、社交媒體和郵件內容。這意味著,任何與實際申報不符的資訊都可能成為遣返或拘留的依據。
即使是已取消的機票、一封求職郵件,甚至一段關於租房的對話,都可能被視為“有移民傾向”的證據。

與此同時,隨著遣返政策的收緊,一些未在規定期限內離境的滯留者也開始收到鉅額罰單。
有報道稱,一位在美滯留多年的華人因未遵守30天內離境的遞解令,收到了高達180萬美元的罰款通知。這類罰款按天計算,最高可達每天1000美元。許多滯留數十年的個案因罰款金額巨大而引發關注。
在恐慌情緒蔓延的背景下,一些在美無合法身份的華人開始選擇“自我遞解”,即繞過機場,經墨西哥陸路離境,以規避在機場被捕的風險。洛杉磯地區的一些旅行社甚至推出了“送人去邊境自我離境”的服務。
然而,這種“繞道出境”的方式雖然看似可行,但實際上仍可能面臨再次被拒絕入境、未來簽證受限,甚至法律責任牽連家屬等後果。

多位移民觀察人士指出,自2025年初川普政府迴歸以來,美國持續加強對非法移民和簽證濫用行為的打擊力度。B類旅遊簽證、F類學生簽證等短期停留類簽證的入境審查變得更加嚴格。
以下幾類行為尤其容易引發邊境執法的關注:
  • 入境時行程與申報不符、臨時改變計劃卻未如實申報;
  • 出示虛假或不完整資訊,如取消機票卻仍使用原訂單應付檢查;
  • 手機、電子裝置中出現與身份不符的就業、租房、學習等內容;
  • 違反遞解令長期滯留、不主動聯絡移民機構等。
專家提醒,有意赴美探親或旅遊的民眾應對自身行程安排保持透明,避免“言行不一”。同時,應慎重評估再次入境的時間點和路徑。對於已面臨遞解風險的人,應及早了解相關政策與選項,採取合規措施,以免事態惡化。
海外華人多媒體矩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