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紅樓
睡前,正好翻到紅樓夢第五十八回。
清明節,寶玉吃完午飯去園裡閒逛。忽然發現杏花已落,枝頭上已有小杏,遺憾自己錯過了春光。卻又想到邢岫煙已許配了人家,不由得感傷。
人到中年,會忽然喜歡寶玉,因為整本書裡其它人好像都在忙忙碌碌,只有他整日為辜負一朵花而遺憾,為錯過一段春光而感傷,他能發現生活中的美,是有生命力的人。

忽見火光,又聽那邊有人喊道:“藕官,你要死,怎麼弄些紙錢進來燒?我回奶奶們去,仔細你的肉!”原來是黛玉房裡的小丫頭、小戲子藕官滿面淚痕,蹲在那裡燒紙錢。
想來從古至今,安全都是第一原則,在花草樹木多的地方燒紙錢絕對是大忌,一不小心很容易走水,自然處罰也是很重的,輕則打一頓,重則是要逐出府的。
寶玉從來是見不得女兒委屈的,於是便過去解圍:“原是林妹妹叫他來燒那爛字紙的。你沒看真,反錯告了他”。
寶玉也不會撒謊,只好拿林妹妹說事兒。
只是這謊言拙劣,婆子不信,寶玉只好又撒了一個謊,以身入局:我昨夜作了一個夢,夢見杏花神和我要一掛白紙錢,不可叫本房人燒,要一個生人替我燒了,我的病就好的快。所以我請了這白錢,巴巴兒的和林姑娘煩了他來,替我燒了祝讖。
但問題是婆子已經回了管事的人,只好自己圓謊:也罷,就說我已經叫到了,又被林姑娘叫了去了。寶玉想一想,方點頭應允。
果然,林姑娘總是被用來扛槍的。但確實也好使,這也說明黛玉並不像讀者們想象的是一個備受欺凌的孤女,大概是地位超然,下人們也都知道是惹不起的。奇怪的是,寶玉遇到事拿林姑娘說事,沒有人指摘過他,寶釵也拿過一次,卻被罵成了篩子。

藕官為啥燒紙呢?藕官讓寶玉去問芳官。中間又發生了很多事情,直到晚上,寶玉才問明白,原來是藕官和菂官一起長大,又在戲曲裡一個扮小生,一個演小旦,常做夫妻。或許是假戲真做,竟有了情感。後菂官死了,藕官哭得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所以每節燒紙。後來又補了蕊官。於是也有人問,舊人去時如此傷心,卻又為何有了新人?
藕官說道:“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死了妻,或有必當續絃者,也必要續絃為是。但只是不把死的丟開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禮,死者反不安了。”
雖已看過紅樓多遍,但此時看到,卻忽然想起最近之事來,確實我們從來都以為殉情只是古老的傳說。卻在現實中遭遇了這樣的傳奇,羨慕有之、不解有之、困惑有之,情感極為複雜,無法評價。
只是,恰好看到紅樓裡這一段故事,才理解,經典永流傳的最本質的意義。
大概人的情緣本來是一段時光的見證,如果不得已離別,不幸留在世間的人也要把日子過下去,因為繼續過下去的這段日子就變成了兩個人的期盼,活著的人總要替過世的那人看看這世間繁華。如果一個人過世了,另外那人也無法繼續存活了,卻反而增加了過世之人的不安。
什麼是愛呢,最好的愛應該是互相成全,希望自己愛的人過得好。去世的人大約臨死前的遺願肯定是留在這世上的人過得好。
所以,懷念一個人的方式,是帶著ta的期待好好活下去。只要這個人還在心裡,那麼ta就不會消失。
最薄情的莫過於是一個人去了,另外一個人立刻塗抹掉對方在人世的痕跡,比如之前一個鄰居,亡妻去世後,立刻將其所有物品清空,房間裝修,三個月後喜氣洋洋迎新人,彷彿亡妻從未出現過。

書中描寫寶玉聽了後,又是歡喜,又是悲嘆,又稱奇道絕。又讓芳官轉告藕官,懷念一個人的方式未必是燒紙,也可以用香,若無香,土草亦可。
所以,黛玉去世後,寶玉肯定是另娶了寶釵或者湘雲,只是那個林妹妹,會永遠在寶玉的心裡。
所以,人間最可貴的是情重義重,不在禮節。
放下書,依然覺得感動,因為曹公在幾百年前對情感的尊重,對人的悲憫。
紅
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