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朋友A媽和我們說,他們家要放棄美國準備待在加拿大了。
說起A媽家的故事也是相當折騰,當初為了加拿大身份陪娃在多倫多待了多年,後來因疫情回到上海讀國際校,前兩年想著拼一把“美高+美本”的爬藤捷徑,現在看特朗普任期內反覆作妖,不如孩子四年高中還是回加拿大讀,大學“退可多倫多大學保底,進可衝刺藤校”。

我覺得A媽的決定還是比較靠譜的,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小長假,美國那邊一刻也沒消停。
貿易風波繼續發酵,美國正式終止對中國價值小於等於800美元小額包裹的免稅政策,不樂觀的局勢再添陰霾;
特朗普VS美國大學也愈演愈烈:特朗普表示將取消哈佛的免稅資格,稱這是“他們應得的”。哈佛這邊則回擊稱,這個舉動“高度違法”,將向教育界發出“可怕訊號”。

對於特朗普時代美國的多變,家長們恐怕早就見怪不怪了。
大家心裡都有了一杆秤:頂尖美本還是值得追求的。而且,無論政治風向如何,學校也願意向學生敞開懷抱,與不公斗爭。
在我們做的“留學策略”調查中,將近48%的家長,仍然堅定選擇美本,認為這是“抄底名校”的好機會。

但爬藤的方式更加多元,因為想在變動的局勢中,尋找更多可以把握的確定性。於是,“從加高到美本”這條加拿大留學的路徑,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青睞。
論確定性,一隻腳進入加拿大頂級私校,就約等於跨進了Top30的大門。
加拿大高中私校,按教育質量和升學成績,可以劃分為“頂私”“優私”和“普通私校”三種。加拿大頂私是能夠比肩頂尖美高的存在。其中,三所男校+三所女校+三所混校統稱為的“九大頂私”更是在今年美本方向的錄取上,藤校offer拿到手軟。
比如上加拿大學院(Upper Canada College,以下簡稱UCC),實現藤校滿貫,囊括了哈佛、耶魯、斯坦福、普林斯頓、賓大、哥大、NYU、西北、芝大等;

論費用,加高有著巨大的優勢。把學費和生活費算一起,四年下來,要比在美國(以及英國)讀高中,至少節省100萬人民幣。
在國際局勢日益動盪的背景下,加拿大“包容性”與“安全性”的優勢愈發凸顯。加拿大還可以給家長辦“陪讀簽證”。
最近聽說了一個從加拿大頂私畢業錄取芝加哥大學經濟專業的案例,過程比我想象得還要絲滑。
小D高中就讀於九大頂私之一的聖安德魯學院(St. Andrew's College,下簡稱SAC)。學術有壓力但不卷,申請芝大,他只提交了5門AP。
學校豐富的資源和活動機會,讓他度過了充實的四年時光:競選所在學院的幹部、還連續兩年參演了學校年度大劇的舞臺表演……
為了進一步瞭解加拿大低齡留學,我採訪了小D的媽媽,還聯絡到了幫助小D規劃申請的羿格教育的創始人Jimmy老師。
Jimmy老師專注加拿大低齡留學近10年,幫助眾多同學圓夢加拿大頂私。僅在這個申請季,羿格就收穫了36枚九大頂私的offer,頂私錄取率81%。值得一提的是,Jimmy與加拿大頂私的招生官長久保持密切聯絡,在業界是獨一份的存在。這讓他能把很多第一手的乾貨資訊分享給大家。

Jimmy開門見山地說了大實話:
SAC學校的招生官說過,如果你是一個學術能力很強,非常能抗壓,並且申請到了安多福這樣的頂級美高,你確實也應該去。
但是如果沒辦法去前10的美高,那麼去頂尖加高,一定優於去第二梯隊的美高。頂尖加高的環境和資源,更有利於這樣學生的成長,對於那些‘慢熱型’的孩子來說,尤其如此。”
1️⃣ 與 Jimmy 的 1V1公益諮詢
2️⃣ 加拿大 CAIS 學校最新清單
3️⃣ 加拿大私校擇校指南
4️⃣ 加拿大低齡留學攻略


加拿大是藤校最大的國際生源池,
四年能比美高少花100萬
對於志在爬藤的家庭來說,加拿大頂級私校一直是“寶藏學校”。
為什麼這麼說呢?加高是最受藤校青睞的國際生源池。
看一下哈佛和普林斯頓的本科國際生錄取人數統計,就非常明白了。這兩所學校都是按照“高中所在地”界定國際申請池的。換句話說,一個在加拿大讀高中的中國學生,會顯示在“加拿大”的統計裡。
在哈佛,2028屆從加高錄取78人,中國和英國高中錄取人數分別是24和42人,加高一騎絕塵;普林斯頓也是同樣的情況。


或許有人會疑惑:加高錄得好,和中國學生有什麼關係?也可能是加拿大學生爭氣啊……
但關係真還挺大。加拿大學生更傾向於留在本土,家門口就有頂級的多大等名校,入讀還便宜。因此,加高頂私錄取的門面,有相當部分是亞裔學生撐起的。
小D媽媽在談到兒子在SAC的就讀體驗時也表示:
今年,九大頂私美本方向的錄取,一如既往地耀眼。
-
UCC藤校滿貫;
-
SAC拿下了哈佛、普林斯頓、布朗、康奈爾和賓大等;
-
女校的布蘭克森山霍爾學校(Branksome Hall),則有哥大、布朗、康奈爾、達特茅斯等。
👇滑動檢視更多頂私錄取結果👇


如果遮掉這些學校的名字,人們很可能認為它們是美高。但要是看一下學費價格,肯定會發出“比美高便宜太多”的感嘆。
👇滑動檢視多倫多42所加高學費彙總👇

■ 注:學費單位為加幣
換算下來,同樣是寄宿,加高學費42萬元/年,美高和英高都要60萬左右;光是學費,加高一年就比美國便宜18萬。
算上生活費、來回機票等各種支出,加拿大一年的費用約50萬,美國和英國,少則80萬,多則100萬。
綜合到一起,在加拿大讀高中,四年比美國能節省100萬元。價效比之王,名副其實。

1️⃣ 與 Jimmy 的 1V1公益諮詢
2️⃣ 加拿大 CAIS 學校最新清單
3️⃣ 加拿大私校擇校指南
4️⃣ 加拿大低齡留學攻略


從頂私到芝大:
5門AP、學院領袖、連續兩年參演年度大劇……
小D的留學路徑是這樣的:上海體制內初中-加拿大頂私-芝加哥大學。
媽媽談及前往加高的原因時表示:
剛到加拿大,小D還有些不適應。即使在加拿大有親戚,但對一個九年級的學生而言,在異國他鄉的學校寄宿和讀書的生活,本身就是挑戰。
一開始,媽媽時不時會接到小D想家的電話。但短短一個學期過後(SAC是三學期制),電話的內容變成了對學校的嘖嘖稱奇:
“學校的冰球館是專業級別的!外面是盛夏,校隊還能在冰球館訓練;”
“寄宿老師帶著我們去燒烤聚餐了;”
“我們有好多社團活動,樂隊、機器人、籃球、竟然還有獨木舟……”

小D從頂私到芝大的過程,可以說是非常順利。
學術當然是有難度的。SAC提供了16門AP,其中包括思考研究與寫作能力並重的AP Capstone。從設計課題、整理資料、到彙總分析和presentation,每個環節都不輕鬆,最終4000字文章對高中生而言更是挑戰。
但和國內動輒10門AP考試成績、或者4-5個IB HL的內卷畫風迥然不同。加拿大頂私更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探索。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D只提交了5門AP的成績,這是在國內幾乎不可能發生的天方夜譚。
由於加拿大頂私課程和學校的公信力,對於AP課程,學生是可以“學而不考”的。意思是,只要成績單上顯示學過,哪怕沒有大考,也會受到認可。小D考了5門,但學的課程有10門之多。
得益於頂私的強背書效應,GPA能夠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足以證明學術的能力,而不需要絕對的滿分。小D就是從最初的90%左右的GPA提升到了95%。

■ 截圖自SAC學校官網
資源豐富卻不用面對AP大考,好處有兩方面。
👉 一方面,學生有內驅力學習真正感興趣的
比如小D就學習了法語。高難度的選課,既體現了他的韌勁,又是文理兼修的證明,可謂一舉兩得。
各科學習的過程中,老師非常關照每位同學的情況。法語老師察覺出這門課對小D有難度後,特意和他說,每週可以約一個固定的時間,單獨答疑和輔導。


■ 截圖自SAC學校官網
👉 另一方面,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鍛鍊申請藤校所需要的軟實力。
比如領導力:經過層層申請和麵試,小D當選了Head of House,協調安排了包括運動會在內的各種學院活動;他還和中國同學一起,透過影片介紹起了包餃子、剪窗花等中國文化,學校對此非常欣賞,還追加了資金給他們;
Jimmy老師介紹說,加拿大頂私的活動和資源,都是非常豐富的,但各有側重。
拿九大頂私中的三所男校舉例:
在藝術領域,Crescent和SAC能提供的課程資源不相上下。兩所學校都會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展示機會,比如大型舞臺劇、音樂會、戲劇、地區或者國際上的音樂節等等。UCC則憑藉電影製作獨樹一幟;
在STEM領域,Crescent在機器人競賽上比較強勢,而SAC更強調培養學生的興趣以及社會意義,比如將可穿戴震動手套贈送給在戰爭中雙目失明的倖存者,檢測到障礙會提示繞行。

那麼,作為“外來者”的中國學生,能多大程度上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呢?
小D連續參加了兩年SAC年度大劇的演出。SAC的演出是公開售票的,因此要求很高,選角是要經過篩選的,排練強度也很高,到晚上11點或者週末加練是家常便飯。但小D和同學們打成一片,不亦樂乎。
具有含金量的成績,以領導力為代表的軟實力,以及豐富的活動和主人翁精神,讓他最終獲得了芝加哥大學的青睞。


■ 截圖自SAC學校官網
加高資源豐富的同時,能確保每個學生都得到照料。
一位美高家長曾分享過這樣的故事:女兒從國際學校來到美高後,一個直觀的感受是,這裡是白人學生的主場,資源有意無意會向本土學生傾斜。
比如有一次,女兒想選一門課沒選上,於是寫郵件詢問原因,結果老師沒回復。這讓女兒很不解。之前在國內,老師非常樂於解答各種問題。這位家長只得安慰女兒,把對少數族群的忽視,當成一堂社會課。
在多元包容的加高以及加拿大社會,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小D在加拿大的歷程,也生動展現了加拿大頂尖私校如何以全人教育理念為基石,為學生鋪就通往藤校的路徑。在一個包容的環境裡,學生不被分數裹挾,而能追求真正的熱愛,同時兼具韌性和領導力。
1️⃣ 與 Jimmy 的 1V1公益諮詢
2️⃣ 加拿大 CAIS 學校最新清單
3️⃣ 加拿大私校擇校指南
4️⃣ 加拿大低齡留學攻略


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加高?頂私招生官給出答案:
不需要為考試準備、錄取過對石頭感興趣的學生……
今年4月,Jimmy老師與兩位加拿大頂私的招生官進行了一系列對話,其中一位是UCC的招生官Melody,另一位是SAC的Michael。
沒有誰比兩位頂私一線的招生官更適合回答“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加高”這個問題了。
優秀的學術能力自然必不可少。
光是看到SAC錄取率10%,就能明白競爭其實也很激烈。拿SSAT來衡量,錄取的學生分數大多都在2200以上。另外Michael提到,由於學校不提供ESL(英語作為第二語言)課程,因此希望學生的口語水平都能過關。
分數不一定代表能力。Melody就表示,UCC會以校內測試來判斷是否錄取,她經常和學生說的一句話是“什麼也不需要準備”。如果透過刷分獲得了很高的成績,與能力不匹配,即使進入學校,也很難獲得長遠的發展。

相比於各種獎項和榮譽,激情才是招生官更看重的。
Melody舉了一個印象深刻的學生案例,他對石頭非常著迷。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他對石頭和礦石的知識說得頭頭是道,展示出了強烈的興趣。
Jimmy送進頂私的孩子,有熱愛拉丁舞的、抗壓能力很強的女孩,有一年讀100本書,談到喜歡的作家就滔滔不絕的男孩——無一例外,都是眼裡有光的學生。

作為一所IB名校,UCC在IB的框架的基礎上,推出了兩個新專案。學生不需要按照傳統的IB路徑,探索空間更加靈活。
值得一提的是,UCC是全球四所這麼改革並獲得IBO官方認可的學校之一,足見學校和課程體系的含金量。
傳統的IB路線需要學習6門課程,Systems Transformation是“4門IB課程+1門核心課程”。核心課程的主旨,是用創造性思維去解決世界上的問題,比如環保和氣候問題等。
這是在學生感興趣的領域,培養專業知識和主人翁意識。

它針對有明確專業方向的學生,革新之處在於,可以在同一個組裡選擇多門課程。
比如對醫學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在“科學組”裡選三門課;對人文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學三門“語言和文學研究”的課程。如果有能力,也可以挑戰6HL的難度組合。

加拿大頂私的招生官也非常瞭解中國學生。他們知道,很多選擇加拿大頂私的同學,希望以此為墊腳石,衝擊美國藤校。招生官們如何看待這件事呢?他們對此非常開放和理解。
SAC的Michael就說,很高興SAC能成為墊腳石,這也意味著SAC是受到美國頂尖大學認可的預備高中。
但他會因為兩件事不開心:
-
一是同學們來了以後就自滿,認為不努力也穩進好大學而沒有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
-
二是家長優先選擇平庸的、非頂級的美國高中而不選擇頂私加高。因為頂尖加高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準備,幫助他去世界上任何一所學校。
那麼,如果想要透過加高爬藤,應該為頂私做好哪些準備?進入頂私之後,又應該如何最大化利用學校的資源呢?
5月17日和5月24日,Jimmy老師將分別在上海和北京的私享會上詳細介紹。參加線下活動的家庭,不僅能夠聽到第一手資料和經驗分享,還有機會將申請資料提交給頂私招生官並與招生官一對一溝通,提高錄取成功率。
參與線下活動還可以領到Jimmy老師精心準備的多倫多私校地圖以及由羿格獨家制作的精美擇校指南,內附每一所頂私和優私的詳細資訊。加高頂私UCC+SAC招生官專程為羿格X爸爸真棒家長錄製的最新影片, 讓參加Jimmy線下活動的家長提前掌握最新招生動態和內部渠道訊息。
👇感興趣的家長掃碼諮詢報名,還有更多幹貨和故事等你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