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吳澤鵬 編輯|何小桃 文多 杜恆峰
家裝行業知名連鎖品牌靚家居,在上週五(7月18日)突然宣佈停止營業,此後引起大量關注。7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位珠海市消費者手中獲得了他們與靚家居所籤的裝修合同,並從中發現了一些“細節”。靚家居在與消費者簽訂裝修合同時,部分簽約主體是已登出的分公司。同時,在合同約定收據加蓋總公司收訖章的情況下,實際加蓋的仍是登出公司收訖章。

靚家居官網無法開啟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今年6月份,多名消費者與靚家居位於珠海的門店簽下裝修協議,但在交了幾萬元至十幾萬元的裝修款後,家裝工程在之後的一個多月裡並未推進。日前,他們又被告知公司停止營業。
更讓這些消費者感到氣憤的是,事發之後,這些消費者在整理相關合同、收據時才發現,簽訂合同、開具發票的主體均是“珠海市創靚家居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摩爾分公司”(以下簡稱摩爾公司)。根據工商資料,該分公司在簽訂裝修協議前的5月30日已登出。這些消費者給記者提供的材料顯示,相關合同簽訂、收據開具的最晚日期,分別是在摩爾公司登出後的一個月、約一個半月時。
根據天眼查資訊,珠海市創靚家居裝飾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靚家居)股東與靚家居品牌運營公司——廣州市靚家居裝飾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靚家居)的股東均名為曾育周、陳敏華。二人在珠海靚家居的持股比例分別是90%、10%。

圖片來源:天眼查截圖
01
登出近一個月的分公司,仍在籤裝修合同
靚家居在珠海的門店位於香洲區迎賓南路2095號摩爾廣場,6月初,張雪梅便是在這裡,將她存了3年的退休工資交給了靚家居。張雪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我是北方人,孩子在這兒,我是為了給孩子裝修特意過來的。”
哪曾想,張雪梅的裝修工程還沒開始,裝修公司自身卻宣告“結束”了,而且頗為突然。7月18日中午,靚家居還在進行直播,當天下午,有不少靚家居消費者、供應商卻收到了關鍵內容為“公司停止經營”的通知。隨後,靚家居於7月21日在其官方公眾號釋出了債權登記公告,稱靚家居相關公司於2025年7月18日宣佈停止經營,請各債權人前往對應公司聯絡點登記債權。

7月19日上午,有不少消費者來到靚家居總部瞭解情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澤鵬 攝
“今年6月6日,我第一次接觸靚家居品牌,他們員工領我參觀了靚家居摩爾店,我感覺(他們)是連鎖大公司。”張雪梅女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出於對該品牌的信任,她在參觀完的第二天便支付了3萬元定金,還另外預繳了5萬元裝修款。張雪梅接著說道:“到6月8日這天,我們簽訂了合同。”
張雪梅向記者提供了她於6月8日簽訂的發包合同,由乙方為她位於中山市坦洲鎮的房子進行裝修施工,工程款預算總額為20.98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合同上註明,承包方(乙方)是“珠海市創靚家居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摩爾分公司”,落款蓋的合同章也顯示為該公司。
問題是,在張雪梅與摩爾公司簽下合約的時間,摩爾公司實際已不存在。
據工商資料,摩爾公司在2025年5月30日已經登出,具體情況為企業自行透過法定流程申請登出營業執照以終止公司法人資格。而其總公司珠海靚家居,成立於2016年10月,仍在存續中。

消費者提供的合同截圖 圖片來源:檔案截圖
張雪梅的遭遇並非個案。陳先生給記者提供的裝修合同顯示,雙方簽約時間為6月23日,裝修總價款為11.9萬元,由陳先生髮包委託靚家居對其位於珠海市香洲區的房子進行裝修施工。
比陳先生晚一天,李茗(化名)則是在6月24日與摩爾公司簽下了裝修合同。陳先生與李茗的合同中,承包方以及加蓋的合同專用章顯示的,均是摩爾公司。

消費者提供的合同截圖 圖片來源:檔案截圖
02
裝修款均流入珠海靚家居,收款後卻未動工
除了消費者與登出公司籤合同這一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進一步發現,消費者提供的合同上,簽約的主體是摩爾公司,但收款方則是總公司珠海靚家居。
張雪梅等消費者向記者提供的合同顯示,合同細則中再次對工程款付款賬號進行了強調,約定無論是轉賬、POS機刷卡還是二維碼支付,靚家居方唯一的收款賬戶名稱均為“珠海市創靚家居裝飾材料有限公司”,付款後的收據也約定是加蓋“珠海市創靚家居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名稱的收訖章。前述摩爾公司並未直接收款,也不出具收據。

消費者提供的合同截圖 圖片來源:檔案截圖
張雪梅、陳先生等收到的多張收據均顯示,加蓋的為摩爾公司的收訖章,並非裝修合同約定的珠海靚家居收訖章。
也就是說,與這些消費者簽訂裝修合同、給張雪梅開出收據的,均是已經登出的摩爾公司,但這些裝修款,全部轉入了珠海靚家居的賬戶。
另一方面,在支付相應裝修款後,張雪梅、陳先生雖然反覆催促,但他們的家裝工程都沒有實質進展。
“我不懂裝修,其實在這之前,我也看了幾家裝修公司,但都是個體商,擔心被糊弄。但靚家居是連鎖品牌,我相信大公司不糊弄人,沒想到⋯⋯”張雪梅無奈道。
陳先生介紹,在7月9日收款後,他也是一直敦促靚家居進場施工,但靚家居一直在拖延,直到18日(公司宣佈停止營業當日),陳先生還在相關微信群裡催開工。

消費者展示在7月18日晚間收到的通知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澤鵬 攝
03
珠海靚家居人士稱:對分公司登出不知情
“在公司登出後,銷售人員以登出公司名義和我們簽單,這是欺詐行為,我認為他們的員工是在為總公司回籠資金。”張雪梅猜測說。
張雪梅及陳先生均向記者確認,摩爾公司門店的店長為李女士,記者注意到,李女士也在多份合同中籤署了自己的名字。
從靚家居7月21日釋出的《靚家居相關公司債權登記公告》中,記者查詢到了李女士的電話,她是靚家居公佈的在珠海摩爾廣場店門店債權登記負責人。記者撥打了李女士電話,但她在電話中向記者表明:“我現在已經辦理離職了,我不負責回應採訪了。”
記者隨後向其傳送簡訊,她透過資訊回覆記者稱,自己作為員工並不知情。“公章與辦理營業執照,都是財務管理人員(負責),我不知情這事⋯⋯財務人員註冊(注:此處疑似應為登出)營業執照這事,連我們員工都基本不知情,無發過任何訊息通知。”李女士稱。

記者與李女士的簡訊對話記錄 圖片來源:手機截圖
至於摩爾公司的財務人員是誰,李女士未向記者透露。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凱表示,分公司不是獨立法人,其登出程式相對簡化,但仍需依法辦理,流程包括停止業務經營,結清賬務、員工工資、債權債務等,同時需要進行稅務登出、銀行賬戶登出、工商登出、公章銷燬或作廢等。
“登出意味著分公司主體資格消滅,公章、執照、稅務登記均失效。登出後以該名義繼續簽約、收款、施工等,屬於冒用主體名義行為,合同無效。參與人員若故意隱瞞分公司已登出事實,還可能構成合同詐騙罪或偽造印章罪。”劉凱介紹。
劉凱還向記者介紹說:實際經營中,若總公司統一管理品牌、系統、客服、合同模板等,則分公司僅為“前臺”,收款賬戶實際為總部或其控制的其他公司;營銷、直播、宣傳均以“靚家居”統一品牌進行,則總公司應承擔履約責任或連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