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和印度裔誰能改變這次省選?

今年BC省選最後投票日(選舉日)是1019號,僅剩一兩天的時間。至今已經提前投票的選民超過了100萬,這遠超4年前省選時的提前投票數量(約67萬),這也意味著今年的整體投票率將會大幅提升。
在加拿大日益多元化的過程中,少數族裔對加拿大的政治走向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這在BC省尤為明顯。華裔群體和印度裔群體是加拿大和BC省最大的兩個少數群體,這兩大群體在BC省最近兩屆省選中的參與情況見下圖。
從上圖中,可以很容易發現以下兩點不同:
1、印度裔在參政議政方面顯著強於華裔。印度裔當選省議員和今年參選人數都遠高於其人口比例;而華裔在這兩方面都遠低於其人口,尤其是今年省議員席位由上屆的87席增加到93席,華裔參選人數卻比上屆有減無增。
2、印度裔參選人主要集中在兩大主要政黨中,而華裔卻更多是獨立候選人。NDP(新民主黨)居然有19位印度裔候選人,佔其總候選人數(93人)的20.4%;在BC保守黨裡也有13人之多,佔14%。省選都是政黨間的競爭,作為獨立候選人幾無可能當選。
這次省選因為BC聯合黨最終棄選,突然增加了一些“無隸屬關係”候選人(Unaffiliated,本文都算做獨立候選人),使得獨立候選人達到54人之多。華裔共有8位獨立候選人(而印度裔只有5位),其中Richmond選區就有6位,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目前華裔參政議政的情況。
除了上面兩方面差異外,印度裔參選人在選區方面、政黨方面的參與更為廣泛。印度裔46個參選人共參與27個選區,其中有6人在大溫以外的選區(華裔只有1人);這46人除了主要參與NDP和保守黨外,還有5人作為綠黨候選人,4人作為Freedom
Party of BC
的候選人。而華裔則只參與了13個選區,主要集中在大溫的三個城市。
因為BC省人口結構的變化,現在各個政黨都很重視和吸引少數族裔的參與和支援,對印度裔更是格外青睞有加,這主要源於印度裔擁有極大的參政熱情和非常高的投票率,而華裔在這兩方面都相形見絀。有一個多年的統計結論:選區中華裔居住比例的高低與投票率成反比的關係。
所以,在BC省選中有一句話:得印度裔則得天下,拿下素裡(Surrey)則贏下省選。這不僅因為印度裔掌控了素裡選區,也是因為印度裔在整個BC省選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像在2013年省選中,當時BC自由黨選情很不看好,省長簡慧芝許諾給印度裔一些利益,所以當年在素裡多拿下一個選區而獲勝;在2017年省選中,NDP承諾取消大溫過橋費以有利於素裡地區,結果一舉拿下素裡9個選區中的6個;在2020年省選中,NDP繼續利誘印度裔和素裡地區,又再次多拿下一個選區而大勝。
本次省選,素裡又增加到10個選區,顯然NDPBC保守黨都要力爭素裡選區的。保守黨已承諾要在素裡新建一個兒童醫院,NDP承諾要改革車輛保險政策以降低費用等等,目標都是為了爭取印度裔和素裡選區的支援,以更多拿下素裡選區。
可以這樣說,這次如果保守黨贏下素裡戰場,那就一定能贏得省選。因為多種因素,印度裔在聯邦NDPBCNDP裡都有相當的話語權,也一直比較支援NDP;所以對保守黨來說,要贏得印度裔支援重新拿回素裡選區並不容易。看看這次印度裔是否想有所改變?
無論從政黨理念上還是從政黨政綱上看,華裔群體都應該是相對更傾向於保守黨,但在實際投票中華裔似乎並沒有這麼做。這很令人奇怪,也許是這兩方面原因使然。一個是華裔投票不看什麼理念和政綱,只是盲目地跟風去投(常常被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忽悠);另一個是華裔(主要是新移民)不太願意去投票,而這些人中可能更多地支援保守黨。看看這次華裔能否改變點什麼?
華裔主要居住在大溫地區的列治文、本拿比和溫哥華這個三個城市,這次19位華裔候選人中有16位都是在這三個地方的10個選區。這三個地方的18個選區在之前兩屆選舉中NDP都大佔上風,這次看看能否有些變化,尤其是列治文的4個選區尤為值得期待!希望能有更多華裔站出來投票,讓華裔在BC有更大的話語權!
如果您還沒有投票,請一定要在19號去投票!如果您想根據政黨的理念或政綱去投票,那下表是一位朋友做的兩黨政綱對比,您不需要研究每一條政綱,您只要看看您最關注的那幾條即可。
如果您不想看理念和政綱,您也不要受那些不實或虛假資訊所影響,因為在選舉關鍵時刻,總會有不少抹黑或造謠的言行。您只需要簡單地捫心自問:我對現在的BC省滿意嗎?過去幾年的發展是我希望看到的嗎?如果不滿意,那您就投BC保守黨,希望保守黨能帶來改變!
這次省選中,不管印度裔是否想帶來改變,我們華裔群體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一起努力提高華裔投票率,共同推動BC省朝正確的方向邁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