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評選職場裡最令人反感的概念,“願景使命價值觀”這三件套,估計是第一第二第三。
一堆大詞掛在牆上,成天只會喊口號。最可恨的是,高管們自己都不當回事,但是哎呦,一到扣分、罰錢、開除人的時候,立刻搬出來。你你你,違反這個價值觀。

為什麼會這樣?到底是概念本身有問題,還是被歪嘴和尚們念壞了?
今天,咱們來到“戰略”系列文章第3篇。繼續把我做戰略諮詢的畢生所學,分享給你。
前兩篇的連結在這裡,如果你忘了,歡迎隨時回去複習:
經過前兩篇鋪墊,相信你已經對什麼是戰略,有初步的瞭解。今天,我們將正式進入戰略制定過程。而一切的起點,就是開頭那三個令人討厭的詞:願景使命價值觀。
很多人對這三件套,帶有著巨大的誤解。相信我,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有全新的思考。
準備好了嗎?咱們開始。


很多道德說教式的理論,都有一個問題。每培養出1個真君子,就會同時培養100個偽君子。崇高理想的另一面,就是虛偽的遮羞布。
“願景使命價值觀”三件套也很像。上篇文章咱們聊過,它確實非常好用,上限很高。
但缺點就是,特別容易變成形式主義。
每誕生1個真正有願景的企業,也許就同時誕生100個假裝有的。因為絕大多數企業,都不真正理解它們的作用。
他們只是看到別人有,咱們也得有。不然咱公司牆上掛什麼啊?年會時候大家一起喊什麼啊?甚至內容都不是老闆自己想,而是下面小朋友出方案。出它十幾二十個。老闆最後妙筆一批,拍板確認。

這樣弄,不變成形式主義,才真是奇了怪了。
從現代商業邏輯上,這三件套,有三個重要功能:
1、企業家學派的戰略工具
2、讓企業不再是企業家的資產
3、一切戰略的起點。
咱們一個個來看。


企業家學派的戰略工具
部隊行軍,烈日當頭,將士們口渴難耐。曹操說,快看!前面有一片梅子林!部隊立刻鬥志昂揚。

這就是願景。當前方的路是未知的,甚至收益和風險都是未知的,那就只有一件事能夠激勵大家:對山頂的無限嚮往。
有一個著名的故事。上世紀登月計劃期間,肯尼迪總統去NASA視察,遇到一位正在擦地的清潔工。肯尼迪問,你在做什麼?清潔工的回答振聾發聵:
總統先生,我在幫助把人類送上月球。
這真不是開玩笑。谷歌創始人佩奇就說過,谷歌在招人上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蘋果、不是微軟、不是亞馬遜。而是NASA。
為什麼?是NASA給的錢很多嗎?
當然不是,谷歌是頂級商業公司,而NASA說到底是個納稅人養活的政府部門。兩者開出的工資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
可問題是,NASA做的事情,是把人送上太空,是星辰大海,是探索整個宇宙。有了願景的力量,NASA給著低很多的工資,卻能招來谷歌都無法吸引的頂尖工程師。
這就是願景使命價值觀的第一大作用。它是企業家學派的戰略工具,甚至是最重要的戰略工具。
關於什麼是企業家學派,歡迎大家去看上篇文章,我就不重複了。
除此之外,它還有第二個作用:讓企業不再是企業家的資產。


讓企業不再是企業家的資產
似乎有點費解,怎麼理解?
我們每天和無數企業打交道,自身也就在企業工作。但你有沒有思考過,究竟什麼是企業?
很多人認為,企業只是創始人賺錢的一個工具,是一個資產。創始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人管得著。
怎麼說呢,倒也不能說有大錯。但帶著這種想法,註定只能是一個“小作坊”,成為不了一家偉大的、能穿越時間週期的企業。
在現代商業理論中,企業是獨立於企業家的一個生命體。真正的企業,它不是“企業家的資產”。
什麼是資產?你的房子是資產、車子是資產、黃金是資產,甚至企業的股票也可以是資產。但企業本身,不應該是資產。
還是有點複雜?我覺得你可以這麼極簡理解:企業就是企業家的另一個孩子。

很多讀者都有孩子,至少我們都當過孩子。想想看,孩子是父母的資產嗎?
不少父母都有這種錯誤認知。孩子是我生的,那就是我的,任打任罵。你問他,你怎麼能家暴呢?他會說,我的孩子,想打就打,管得著嗎你?
文明社會,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對的。在我看來,企業是一樣的。
企業家把它帶到這個世界上,有養育它的責任,教它正確的世界觀,帶它度過艱難的成長期。但最終,你是要放手的,它要有自己的靈魂。
這個靈魂,就是“願景使命價值觀”。就是這個孩子到底“有什麼夢想”?
真正偉大的企業,壽命都會遠遠超過創始人。比如通用電氣之於愛迪生、蘋果之於喬布斯、英特爾之於摩爾。
很多創始人即便仍然在世,也會退居幕後。比如微軟之於蓋茨、谷歌之於佩奇。我們可以預見,這些公司的輝煌期,將很大機率超過創始人的生命週期。
沒錯,公司會不斷迭代。CEO會換、高管會換、甚至董事長都會換。那個一以貫之的靈魂是什麼?通常就是它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它們為公司的存在本身,提供了意義。
這就是願景使命價值觀的第二大作用。在有了這些東西的那一刻,企業才算真正脫離了“企業家的資產”,成為一個能穿越週期的現代企業。
除此之外,還有第三個作用:一切戰略的起點。


一切戰略的起點
如果你看過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文章,說“究竟什麼是戰略”的那篇。一定記得這樣一段故事。
《愛麗絲夢遊仙境》裡,愛麗絲來到一個多岔路口。她問小貓,我該走哪條路?小貓問,你要去哪兒?愛麗絲說,我也不知道。小貓說,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那你走哪條路都對。
我經常說,戰略不解決目標的問題。每次有企業問我,我們的戰略應該是什麼?我都會問,你想去哪兒?
戰略是用來彌補目標和現實的差距的。如果你沒有一個真正的目標,那你去哪兒都對。

而這個目標,這個最原始的目標,通常就是企業家的“使命願景價值觀”。是他想做點什麼事情的起點。有了想做的事,才有此後的一切戰略。
這就是願景使命價值觀的第三大作用。你究竟想做什麼,是制定一切戰略的起點。
你可能發現,到目前為止,我們都在把這三個概念混在一起說。它們確實常被放在一起使用。但其實有不少區別。非常值得我們花點時間,一個個辨析。


願景:一個無比誘人的畫面
價值觀還好,但另外兩個概念,願景和使命,在今天的中國商界,被混用的非常厲害。很多公司都把使命當成願景,願景當成使命,甚至以為他們就是一碼事。
這其實沒有太大問題,你可以籠統的把它們理解成“更遠、更大的目標”。
但今天咱們是戰略課,還是允許我囉嗦一下,掰扯清楚。
先說願景。
願景,英文叫Vision。
你看這個詞,特別巧妙。
Vision有好多意思,視野、想象、幻象。《復仇者聯盟》裡面有個超級英雄“幻視”,特別特別厲害,能隨意改變現實世界的樣子。他就叫Vision。當然,迪士尼的地表最強法務太厲害,圖片咱就不放了哈。
但你一定能感受到,Vision一定是一個你能看見的、有畫面感的東西。
再舉個例子,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我給你摘錄兩段。
我有一個夢。在佐治亞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同席而坐,共敘情誼。 我有一個夢,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以他們的膚色,而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馬丁路德金說的這些,就是典型的Vision。

沒錯,願景一定是一個畫面,一個無比誘人的畫面。
比如說,我希望這個世界永遠沒有戰爭、我希望人類進入通用人工智慧時代、我希望地球平均氣溫降低1.5度。
這些畫面,太美好了、太誘人了,我一想到就激動不已,迫不及待要為它奮鬥終生。
然後呢?有了願景,然後你才要有使命。


使命:一個讓你熱血沸騰的任務
什麼叫使命?
使命,英文叫Mission。
這個詞還有一個核心意思:任務。
沒錯,使命的本質,就是任務。
好,現在你有了一個願景。那請問,想達到願景中的那個世界,你準備扮演什麼角色?
比如,讓世界永遠沒有戰爭,這是你的願景。那你準備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
也許你說,我要用人工智慧技術徹底解決語言翻譯問題。沒有了語言的隔閡,減少誤解,戰爭就會減少。
特別好,那這就是你的使命。
比如,地球平均氣溫降低1.5度,這是你的願景。那你準備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
也許你說,我要用碳捕捉技術減少碳排放,讓碳捕捉技術普及世界。
特別好,那這就是你的使命。
找到點感覺了嗎?願景是一個美好的大世界。但這個願景不會自動發生,只會因為我們做了一些事情而發生。你能做的這個事情,就是使命。
如果說願景是高山,那使命就是行囊。

我們來看幾家大公司的實際例子。
谷歌的願景:透過提供資訊讓全世界受益。
谷歌的使命:將全世界的資訊整合到一起,讓人們能夠輕鬆訪問和使用。
小米的願景:和使用者交朋友,做使用者心中最酷的公司。
小米的使命: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現在,相信你終於能分清“願景”和“使命”的區別了。
願景一定是一個“畫面”,一個你想到就激動的畫面。而使命,一定是一個“任務”,一個你想實現這個畫面,而去奮鬥的任務。
然後呢?然後在實現使命、追逐願景的過程中,你需要有價值觀。


價值觀:你可以放棄什麼?
究竟什麼是價值觀?老規矩,看看英文。
價值觀的英文,叫Value System。
你看Value這個詞,還可以做動詞,意思是“給某樣東西估價”。
或者,咱們用大白話說,這個東西值多少錢?
沒錯,價值觀,就是給一系列東西排個序,這個值多少錢?那個值多少錢?
在你追逐夢想的過程裡,到底有沒有那麼一些東西,是無論給你多少錢,你都不願意拋棄的?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圓盤,盤子裡有很多小積木。積木上寫著正直、誠信、友愛、激情、敬業…反正好多好多美好的品質。
然後呢?然後你拿著一個小天平,一端放著“錢”,另一端放著這些小積木。到底加到多少錢,你願意把這塊積木扔掉?

對很多人來說,只要不耽誤賺錢,那就盡情正直。但如果要損失很多很多錢,不正直就不正直了吧。那說明“正直”不是你的價值觀,把它扔掉。
就這麼一直扔一直扔,扔到最後,如果有這麼一些東西,是不管加到多少錢,你都不願意扔掉。那這就是你的價值觀。
價值觀的目的,是幫你篩選做法。是你為了完成使命,能不能採用這些做法?
有了價值觀,你的團隊上上下下就會明白,有些事情不能碰,無論多大利益都不能碰。
好,現在我用了不短的篇幅,幫你一次性說透了究竟什麼是每天聽到的“願景、使命、價值觀”。
可我們還是沒有回答那個最大的問題。為什麼這看似美好的三件套,總是變成形式主義?
我見過很多創始人說,我的夢想是好的,但員工不行,招不到合適的同路人。
這簡直是在胡鬧。
在我看來,只有一個原因:
創始人自己都不信。


你自己到底信不信?
一旦創始人自己沒有打心底裡相信,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口號、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那就會出大問題。
首先被玩壞的是願景。
經常有企業家問我,這是我們的願景,你看看好不好?
我會說,我沒有權利評判它好不好,就像沒有人有權利評判另一個人的夢想。
到底好不好,只有一個標準:想起這個事兒的時候,你內心深處究竟激不激動?
是不是想起這個畫面,你半夜三點都願意從床上跳起來去幹活?
很多公司的願景,是“人類生活更美好”這種又大又空的話。你要說大家會為了這個激動,說實話,我真的不是很信。
其次被玩壞的是使命。
使命的一大功能,是幫你判斷一個業務究竟要不要幹。是在業務和使命衝突的時候,改業務,而不是改使命。
但很多公司嘴上說著使命是什麼什麼,明天一聽說京郊的房子掙錢,立刻跑去炒房。
那隻能說明一件事:掛在牆上的那個,不是你真正的使命。你真正的使命不好意思說出來,就是掙錢。
最後被玩壞的是價值觀。
我見過這樣一家公司,他們的價值觀第一項是“正直”。這很正常,很多公司價值觀裡都有“正直”。
每到年底,他們會嚴查採購收供應商的購物卡。這很合理,一旦採購部門私下收了利益,難保來年不會因為利益而降低採購標準。
我說,這很好,但你們的銷售會不會給別人的採購送購物卡?
沒想到,對方一下子臉就紅了。
你希望你的採購對別人嚴一點,但別人的採購對你松一點。網路上一般稱為“雙標”。但在企業經營上,這是對價值觀的背棄。
請問,如果你把正直當價值觀,說明你認為商業的交易就是價值換價值,我該是多少錢就是多少錢,怎麼能用送禮去換更容易合作呢?

你可能要說,天吶,這要求也太高了吧?
沒錯,每次戰略課上,我都會反覆強調一件事:
願景使命價值觀,是企業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


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
我的感受是,絕大部分初創公司,都是沒有所謂的使命願景價值觀的。或者說他們只有一件事:賺錢,活下去。
這丟人嗎?根本不丟人。初創企業就像新生嬰兒,必須先賺錢,先解決活下去的問題。
如果你看過《三體》,一定記得裡面的一個情節:三體人計劃把整個地球幾十億人,都趕到澳大利亞。那一刻,什麼公序良俗,全都胡扯,只剩下弱肉強食。
什麼是文明?文明就是我們約定了一些事情不能幹。
但假如約定的這些事,會讓大部分人活不下去,那立刻所有約定都會失效,回到霍布斯所說的“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
所以,初創的企業,確實要用各種各樣的辦法先活下去,但絕對不能在這個環境待太久。待的太久,你就會誤以為全世界都是這樣,賺錢就要靠這樣,那就一輩子也走不出初級階段。
但隨後,一定要快速走出存活期,走進更高階的“商業文明”。因為弱肉強食的社會,是不可能產生大範圍協作的。
而為什麼叫“商業文明”?其實就是大家約定了,有一些事情,咱們不能幹啊。
這一刻開始,至少你的企業就開始有“價值觀”了。
我見過很多企業的使命就是“賺錢”,甚至結果有老闆直接說,我就是希望我的員工都能在什麼什麼地方買上房子。
這真的很好,不僅一點都不丟人,而且很光榮。你可以把它大大方方地貼在牆上,然後以此出發制定戰略。最怕弄一些虛頭巴腦的夢想,把自己都給騙了。
當你這麼做的那一天,大機率你的員工會長舒一口氣,畫大餅充飢,不如做小事果腹。老闆終於誠實了。

然後怎麼辦?
不用急,你可以在漫長的經營過程中,慢慢尋找自己的夢想。


真實的平凡,勝過虛假的偉大
我有一位好朋友,他是非常成功、知名的企業家。但抱歉我實在不方便透露他的名字和行業。
他是銷售出身,有一次和客戶喝酒喝高了。出門後在馬路牙子上吐的稀里嘩啦,幾乎要把胃都翻出來。從那一刻他就立誓:我再也不能用這種方式賺錢了,我一定要創業賺錢,改變命運。
十幾年後,他的企業已經是國內這個領域最大的幾家之一。我再見到他時,他告訴我,他現在的夢想,是讓世界XX行業有來自中國的偉大品牌。
你可能要說,哎喲?你怎麼前後不一呢?是不是虛偽?我很瞭解他,真的不是。前後兩種說法,都是真誠的。只不過他的前進的過程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夢想。
我經常舉例子說,我的小破公司潤米諮詢,直到創業的第10年,才有了自己的使命:降低商業的認知門檻。
這是真正讓我一想起來就激動,就熱血沸騰的事情。而到現在,我們也沒有一個徹底的願景。那有什麼關係?沒有就沒有,走著再說就是了。
真實的平凡,勝過虛假的偉大。誠實面對自己,比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大帽子更重要。


呼,特別感謝你,聽我說這麼多有的沒的。今天的內容,確實特別虛,比腎還虛。但又很重要。
每次幫企業做戰略規劃,尤其是初創企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這篇文章的知識點,帶他們透徹理解究竟什麼是願景使命價值觀,梳理清楚究竟想做什麼。
有了目標,才有一切的戰略。
其實,對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想做點什麼,你都要找到那個能讓你為之奉獻一生的“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我有一位好朋友,郭博士。他在谷歌有很高的職位,令人羨慕的薪水。但生活也有點平淡、沒有波瀾。
突然有一天早上,他14歲的女兒把他從睡夢中叫醒,帶著哭腔讓他看一條新聞:爸爸爸爸你快看,現在非洲竟然還有很多小朋友吃不上飯,甚至被餓死。
小姑娘真的哭的稀里嘩啦,帶著最純真的感情問爸爸:我們能為非洲孩子做點什麼嗎?
那一刻開始,郭博士感覺到被點燃了。
谷歌有一個“神秘部門”叫Google X,專門研究各種各樣不靠譜的黑科技。郭博士找到公司,說我想研究如何用科技讓非洲孩子吃飽飯,讓地球不再有飢餓。
谷歌一聽,哈哈,太好了,這個專案不靠譜。歡迎加入Google X。
從此以後,他就每天研究如何用科技解決飢餓問題。其它的事情,賺再多錢,也看不上眼。
他的一句話讓我記憶至今:從那天之後,我是每天從床上跳起來去上班的。

這就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一個找到了自己真正願景使命價值觀的人。
還是那句話,不是每個人都有夢想的,很多人沒有夢想,也能過好這一生。它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
但我真心祝願你有。
好,帶著這些知識,下一篇咱們繼續分析,如何從目標出發,一步步拆解戰略。
帶著你的夢想,還來看好嗎?
P.S.
說到企業戰略,這幾年對戰略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人工智慧。
很多人相信,人工智慧是未來。卻不知道,該如何擁抱這個未來。
很多人認為,人工智慧是機會。卻不知道,如何才能不錯過機會。
所以今年,我和我的團隊,也正式推出了,2025“進化的力量·劉潤年中大課”。
6月7日,在上海影城,我會用一天的時間,和你好好聊聊人工智慧。聊聊AI時代,究竟如何戰略轉型。
不做現場直播。也不做事後回放。就讓我與你,獨家分享。
6月7日,就讓我們,現場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觀點 / 劉潤 主筆 / 歌平 編輯 / 歌平 版面 /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599原創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