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祝你百事歡欣和合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 第4201期

送你一個春節祝福詞:和合
再有幾天就是春節了。如果選一個詞,送給自己、家人、朋友,你會想到哪個詞呢?最近看“2025中國網路視聽盛典”,忽然遇到一個詞“和合”,大喜。
👇點選檢視👇
👇點選收聽👇
《荀子·禮論》裡講:歡欣和合。宋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茅卜》也寫道:“其卦甚吉,百事歡欣和合。”足見“和合”這兩個字裡,天然透著一股子天地自然與家國個人的喜悅之氣。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春節申遺工作組顧問巴莫曲布嫫分享:在申遺的過程中,由於申報材料編制規則的變化,有關春節的概括性介紹不能超過200個英文單詞。當時申遺工作組經過反覆斟酌,決定圍繞迎新、祈福、團圓的主題講好春節故事,傳遞“和合”這一中華價值觀。
在東西方文化裡,“美在和諧”是一種寶貴的共識。尤其是中國古老的智慧裡,“和合”更關乎天地自然的法則。甲骨文中,“和”寫作“龢”,是最具有中國之美的漢字。“龠”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樂器,表達著和諧之美的和鳴——郭沫若先生認為,甲骨文的“和”是音樂之和。學者修海林還有另一種美妙的看法:“龢”字由房屋、籬牆、莊稼等影像組成,“恰似一幅早期農業社會中氏族村落生活的景觀圖”,表達著原始先民“安居足食,陶然怡樂的心理和諧感”(修海林《“龢”之初義及其文化學研究》)。再看“合”字,有學者認為它從形體上來看,像一個器皿,與它上面的蓋子剛好相合。《說文·亼部》講“合,合口也”,亦可引申表達——不同地方、不同方向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為“合”。
無論是“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還是“天地‘合’而萬物生”,我們都能從“和”“合”二字中讀到萬物生機勃勃的根由。“和合”作為一個詞語出現,最早可以在《國語·鄭語》中讀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於百姓者也”。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長張立文教授曾如此撰文闡釋和合文化:“天地絪縕,化生萬物,夫婦和合,養育兒女。天地和合,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夫妻和合,家庭興旺。”難怪中國民間信仰裡,要把“幸福美好”的化身,稱為“和合二仙”。
年畫《和合二仙》  中國美術館藏
2025中國網路視聽盛典,以“和合之家”為題,貫穿全程近5個小時的精彩內容,包括“和韻、和鳴、和創、和睦、和興”5個篇章。在國家廣電總局與中宣部文藝局的指導下,中國網路視聽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攜手20多家重點網路視聽平臺共同呈現了這一主題。
網友Homer感嘆說:這才是真正的盛典。什麼是真正的盛典?真正的盛典是文化的古今和合,是行業的共生和合,是當下與未來的貫通和合,更是人心的歡欣和合。
古典與當代,民族與世界,或沉靜,或幽默,或開懷,或感動落淚……《2025中國網路視聽盛典》裡容納了各個主流平臺多元的、豐富的、寬闊的情感表達。我們看過很多歲末盛典,2025中國網路視聽盛典,是目前唯一一個由不同主流視聽平臺聯合共創的盛典。如今,人們越來越多地透過不同的網路視聽平臺,或接觸新聞資訊,或觀看文娛節目,或開展網路交流,或學習知識,或放鬆心情……
“和合”——包容著百花齊放的創作之美。在《2025中國網路視聽盛典》中,我們既可以看到肖戰、王一博、周深、時代少年團、丁禹兮、虞書欣、王星越等深受觀眾歡迎的明星,還可以看到何賽飛、王佩瑜、吳彤、龔琳娜、胡德夫等戲曲名家、非遺傳承人、藝術家,更可以看到小朋友、大學生、國際友人的參與。他們每一個人所發出的聲音,共同形成了歲末美妙的“和鳴”。
“和合”——激盪著永恆的家國之美。“十個勤天”以青春的深情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呼喚——兩岸為你讀詩》《聲生不息·大灣區》《穿越時空的回信》《國旗下的心願》等節目,則展現出中華兒女對團圓的渴求、對奮鬥的歌詠、對和平的祝福。
“和合”——傳承著古今相接的文脈之美。從北京中軸線、大運河、良渚等世界文化遺產出發,《天地一線》《閃耀吧!大運河》《良渚·遐想》等節目用講述、戲曲、歌唱、舞蹈等形式,帶領觀眾走近中華文明的瑰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視覺國風歌舞《塔》,它以2024年備受使用者喜愛的《黑神話•悟空》為創意來源,以山西曆史文化為背景,融合陝北說書、民族器樂、遊戲音樂等音樂元素,致敬文物守塔人“見塔、見人、見心”的精神。可見中華文脈的當代傳承,既是精神傳承,更是融合創新。
“和合”——洋溢著如鼓瑟琴的家庭之美。《詩經·小雅·棠棣》有言“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在《時間是我和你的一場浪漫旅行》這一節目中,兩對夫妻以深情對唱,就詮釋了“家庭和合”的幸福之美。
“和合”——流淌著平凡生命的日常之美。詩人穆旦曾說“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儘管如此,普通的生活與平凡的生命所閃耀出來的日常之美,更是這個世界的星辰與明月。《人生需要Passion》《I人和E人》《演算法生活》《歲月裡的溫暖》《奔赴》《微光成“劇”》等節目,透過熱門歌曲、段子、影視劇等,記錄了煙火人家的溫度、歡笑與夢想。
“和合”——寄予著面向未來的青春之美。經典所以永恆,是因為青春永恆,歲月永恆。當民謠金曲聯唱《青春之歌》帶來熟悉的老歌旋律;當《青春暢想·經典迴響》用多國語言演繹改編自四大名著的經典歌曲;當《歲月裡的歌》串聯起《瀟灑走一回》《鳳凰于飛》《一簾幽夢》等影視金曲;當《再見劇中人》以經典電視劇高清修復為切入點,巧妙呈現《甄嬛傳》《新白娘子傳奇》時……如何不讓人回憶起屬於自己的青春歲月。青春歷久彌新,是此刻,當下,更是未來。
“和合”——還表達著萬物共生的自然之美。天地合,萬物生。國寶文化創意秀《熊貓“醉”喜歡的家園》、AI創意歌舞秀《“春明”上河圖》、民族歌舞秀《萬麗》、脫胎於《我的阿勒泰》的歌舞表演《月光》……講述了自然、季節、地域與人的和合之美。
如果說,由150多位明星、藝術家、非遺傳承人、學生、孩子、國際友人組成的陣容,形成了一次歲末的和鳴;那麼由學習強國、人民網、新華網、五洲傳播、中國廣電、天翼超高畫質、芒果TV、百視通、Z視介、愛奇藝、優酷、騰訊影片、抖音、快手、嗶哩嗶哩、咪咕、微博、凱叔講故事、百度、喜馬拉雅、騰訊音樂娛樂、小紅書、民樂中國、趣丸科技、為你讀詩等20多個平臺共同組成的承辦單位,則透過46個節目,用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視聽行業”的美妙和創。
再有幾天,就是蛇年春節了。蛇年意味著生生不息,而生生不息的底色便是“和合”。所以,若是選一個詞或一句話,作為2025新春祝福,我想或許可以是:永珍更新,歡欣和合!
本期撰文 | 曉弦
本期繪畫 | [清]蘭亭翁《歲朝清供圖》,紙本設色,70×79cm
本期配樂 | 雨法雨《茶香白雲飄》
和合文化闡釋參考文章:

張立文《中華和合文化的價值意蘊》(文匯報)

修海林《“龢”之初義及其文化學研究》(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0年04期)
▎詩意的
朱衛東
「為你讀詩」語言藝術指導,金話筒主持人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為你讀詩」
“人,充滿勞績,仍詩意棲居”
▎特別推薦

非遺傳統篆刻藝術,獨屬於中國人的名片與信物
598元起,即可定製藝術家級私人印章
點選圖片,更有好禮相贈🎁
▎明日預告
1月17日晚10點,配音演員鄭希為你讀詩人鯨向海的作品《過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