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把拍照作為去滑雪時的重要專案之一。在可可托海雪場的山頂上,幾乎隔幾處就有幾個湊在一起背對雪山拍照的人。翻開社交平臺,為了出片,年輕人甚至連冷都顧不上,有人乾脆在雪服裡穿吊帶,找到機位直接脫外套,只為了留下自己最美的一刻,不過,“拍三分鐘就受不了了”。
年輕人們如此熱衷在雪場留下“人生照片”,大多是為了一種“正反饋”的延續。滑雪是有季節的,但滑雪時拍下的照片能給人們提供一整年的情緒價值。
文 | 枸杞
編輯 | Yang
運營 | 芋頭

再冷也要出片

纜車掠過阿爾泰山的上空,在新疆可可托海的雪場山頂穩穩降落。2024年剛過完年,趙婉瑩就從深圳飛到了新疆,直奔滑雪場。
趙婉瑩對這趟滑雪之行期待了很久。纜車剛落地到山頂,趙婉瑩不著急先開始滑雪,她先環顧四周,尋到一處絕佳機位:背靠雪山,頭頂藍天。接著,她小心翼翼地翻過雪道兩邊的防護網,走到一片安全、平坦的區域——開始拍照,“這樣才能保證防護網不入鏡,更出片”。
出片,是趙婉瑩此行的重要目標之一。她在深圳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平時很忙,難得湊出一個假期。在深圳時,如果想滑雪,只能坐大巴到廣州融創雪世界玩,此次能來到新疆的天然雪山很是難得,因此想留下些珍貴的回憶。

▲ 年輕人都很想在雪場留下自己的人生照片。圖 / 講述者提供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把拍照作為去滑雪時的重要專案之一。雪場裡,除了雪板,最常見的道具就是一根根長長的自拍杆,幾乎人手一個。在可可托海雪場的山頂上,幾乎隔幾處就有幾個湊在一起背對雪山拍照的人。翻開社交平臺,為了出片,年輕人甚至連冷都顧不上,有人乾脆在雪服裡穿吊帶,找到機位直接脫外套,只為了留下自己最美的一刻,不過,“拍三分鐘就受不了了”。
為了照片的最終呈現,準備工作是從出行前就開始的。買雪服時,除了保溫,顏色好看、出片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為了拍照,趙婉瑩乾脆直接買寬鬆的衛衣,只要天氣允許,都會穿衛衣上山,哪怕有時風稍微大點,也會咬牙穿衛衣,“滑著滑著就熱了”。拍照時,找到絕佳機位只是第一步,在機位上站定後,趙婉瑩要先摘掉頭盔,再脫下外套,露出雪板好看的一面,才算真正開始。
有時,拍照的時間甚至比滑雪還要長。和趙婉瑩一起滑雪的朋友,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想雪場穿搭,到了雪場,趙婉瑩很快變成朋友自拍的“人形支架”,雪還沒開始滑,“光是舉手機就舉了兩個多小時”。
在雪場出片,不止要卷穿搭,人們的裝置也在不斷升級。鄭雪瑤2020年時開始接觸滑雪,她總是能在社交平臺刷到很酷炫的滑雪影片:人們在樹林裡快速滑行,周圍的樹木向身後迅速掠去,畫面在景色和人物之間來回切換,而且看不到自拍杆,有時還會呼地在鏡頭前刮上一層雪霧。
鄭雪瑤剛剛學會加速俯衝時,就開始琢磨著怎麼拍出像別人一樣好看的照片和影片。她先是和朋友相約用手機拍照,但這很考驗滑雪技術,要在滑雪的間隙,掏出手機,對準人物,一面關注著腳下不能摔倒,還得兼顧著攝影畫面。這套操作下來,幾乎沒有滿意的成片,“朋友關係一般,甚至都不好意思開口”。
於是,鄭雪瑤開始在滑雪時留意身邊拍照的人。她發現,每次從山頂滑下時,都能看到很多人手舉著長杆從山頂往下滑。再一瞭解才知道,拿的幾乎都是影石Insta360(以下簡稱Insta360)。她才反應過來,自己之前在社交平臺看見的酷炫影片,好像也是Insta360拍的。鄭雪瑤果斷入手一臺,也開始了自己的滑雪拍照之旅。

▲ 在雪場上,許多人都會使用Insta360拍攝記錄自己的滑雪之旅。圖 / 講述者提供
人們有時還會組成出片小分隊。鄭雪瑤經常在雪場遇見也想出片的同伴,大家會組成一個小分隊,一起到樹林裡滑野雪,技術最好的人拿著全景相機打頭陣,其他人只要跟著就行,“最後都會在影片裡找到自己”。
徐小胖似乎是見證過最多想在雪場出片的人。他是滑唄的攝影師,每年雪季剛到,都會從天津飛到新疆,駐紮在雪場,等到北京崇禮開板後,又會像候鳥一樣飛回。幾乎雪季的每一天,徐小胖都要揹著相機,揣著Insta360上山。對於徐小胖來說,雪場的每一個人都是他的潛在客戶,“只要來滑雪的人就會想拍照”。

▲ 使用全景相機拍攝下的滑雪場景。圖 / 講述者提供
而且,不管技術如何,都能有辦法在影片裡看起來滑得很厲害。有人滑雪時動作僵硬,速度也不夠快,但沒關係:技術不夠,運鏡來湊。徐小胖舉著全景相機,一會和客戶並排滑,一會再滑到前面,這樣能保證素材的豐富性,也會給人一種技術很好的錯覺。
還有人在滑雪過程中,表情和動作很難控制到最完美,徐小胖也想出了另一種在原地就能出片的方式。讓人在雪地裡單手撐地,再翹起單板,整個身體面向天空都要儘可能抬起,最重要的是,旁邊要有一個人不停剷雪。這樣,在畫面裡,人們彷彿剛從山頂暢快滑下一般,剷起一片飛雪。
這個畫面既考驗拍照人,也考驗剷雪人,在鏟過好幾次雪後,徐小胖總結,雙板的雪鞋最適合剷雪,鞋頭更鋒利,而且,“飛雪越多,出片越酷”。

▲ 徐小胖在雪場被拍下的剷雪圖。圖 / 講述者提供

沒有天花板的地方

年輕人如此熱衷在雪場留下“人生照片”,大多是為了一種“正反饋”的延續。滑雪是有季節的,但滑雪時拍下的照片能給人們提供一整年的情緒價值。
整理完會議記錄,趙婉瑩往後仰躺進辦公椅裡,疲憊感再一次席捲而來。每次,趙婉瑩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厭倦時,她都會掏出手機翻開相簿,回看滑雪時的照片和影片,影片是用全景相機拍的,在螢幕上可以在人物和周圍畫面之間隨意轉換。趙婉瑩看著自己在一片白茫茫雪地裡飛馳而下,又把畫面轉向遠處的藍天和白雪覆蓋的山頂,她瞬間冷靜了下來,“好像坐著時空膠囊,又回到了滑雪的時刻”。
滑雪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看到技能上的收穫,這種收穫是確定的,能夠帶來的持續正反饋的。對於很多職場人來說,這種確定性顯得尤為重要。

▲ 滑雪帶給人的收穫,是確定的正向反饋。圖 / 講述者提供
對於趙婉瑩而言,她對於確定性的需求似乎更多。她畢業後就入職了公司的市場部,平時經常做海報,辦活動,來幫助產品賣得更好,可又不和銷量直接掛鉤,也就是說,趙婉瑩看不到工作所帶來的具體成效。於是,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處在一種“很忙,但看不到具體成果”的狀態裡,“感覺很虛”。
為了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趙婉瑩開始想很多新點子,提很多新想法。可她沒想到,這樣反而讓領導覺得她不可控,難管教,要麼不重視她的提議,要麼就是專案進行到一半剛看到點成果後就被換掉。起初,趙婉瑩還會和領導爭取,“經常被氣到渾身發抖”,到後來,她彷彿認命般:領導看重的任務就做,不重視的絕不多做。
趙婉瑩本以為生活回到了平衡狀態,可身體的抗議變得越來越多。她總是覺得疲憊,到了週末通常要睡到下午。2022年上半年時,趙婉瑩回憶此前的工作,驚訝地發現,她甚至找不到一個具體的抓手,“一直很忙,但不知道都在忙什麼”。那一刻,趙婉瑩意識到必須要改變,她和朋友約定,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出去旅遊一次。
2022年末,趙婉瑩和朋友到長白山旅遊,從此愛上了滑雪。滑雪技術的每一點精進都是看得見的,像是高考時的數學題一樣,對了就是對了,反饋簡單且確定——而這種確定性和正向反饋是趙婉瑩在工作時鮮少能找到的。滑雪一天後,“後面幾天的行程都改成滑雪了”。

▲ 滑雪可以有效緩解壓力,馳騁在雪上的感覺令人著迷。圖 / 講述者提供
還有人把滑雪當作一種解壓方式。徐小胖曾經做過房產銷售,一路從業務員做到門店經理。但是到後面,生意變得越來越不好做。原本一個月能輕鬆成單四五套房,“哪怕坐在那,都有客戶主動打電話來買房”。後來,幹得好的時候每個月也最多隻能談成一兩套。徐小胖的團隊也變得越來越小,走了將近一半的人。他開始跑市場,看房子,四處攬活讓自己忙起來,“經常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
工作內耗最嚴重時,徐小胖開始頻繁滑雪,這是他解壓的重要方式,滑雪時彷彿進入了一個真空地帶,“只要關注腳下別摔,其他什麼都不用想”。而人們對出片的追求,似乎與滑雪的過程相伴而生。徐小胖剛掌握點滑雪技巧,就開始追求出片了,“越菜越想拍得好看”。起初,他還只是和朋友一起用手機拍,但滑雪技術不高,滑到一半再拿出手機,“根本不可能”。
為了留住滑雪帶來的成就感,趙婉瑩每次還會請雪場專門的攝影師,買一張照片十幾塊,幾次滑雪下來,“買照片就要花幾百塊”。
照片帶來的成就感是有限的,趙婉瑩滑雪技術越來越熟練,她也從拍照片變成了拍影片。朋友有個Insta360,每次遇到好看的夕陽或者大晴天,趙婉瑩都要舉著長杆記錄下來。

▲ 遇到好看的景色,都會第一時間使用相機拍攝記錄。圖 / 講述者提供

“滑雪出片用Insta360
就像上班族要用電腦”

年輕人在滑雪時對照片的追求,還讓不少人看到其中的商機。
徐小胖在發現房地產業績下滑得越來越嚴重後,他索性解散了團隊,從小他就是個樂觀的人,“壓力太大,乾脆不幹了”。徐小胖直接回了老家內蒙古,在雪場滑了一個多月,“先好好放鬆一下”。
滑雪時,大家都想要拍照,也想在鏡頭裡檢驗動作,徐小胖開始和雪場的朋友互相拍照,裝備也從手機一點點升級到單反,本來是免費的,慢慢地開始有朋友出錢買照片,拍了一個雪季後,徐小胖發現,“當雪場攝影似乎挺有賺頭”。
徐小胖開始做起滑唄的職業攝影師。起初,他的滑雪水平不夠高,一面滑雪一面舉著相機拍照效率很低,很難同時兼顧。後來,徐小胖入手了Insta360,效率一下提升了,他只需要舉著自拍杆,就完全不用管,全景相機會把360度的畫面都拍進去,徐小胖只用專注滑雪,絲毫不擔心取景。如今,他工作時只帶一個全景相機和一個普通相機,“每天超過一半的收入都是Insta360帶來的”。
如今,對於滑雪人來說,Insta360的普及程度幾乎僅次於雪板。鄭雪瑤買了Insta360後,幾乎每次滑雪都會帶著記錄。有一次她和朋友一起滑,開心地展示自己的Insta360,結果朋友們每個人都從兜裡掏出一個同款,“滑雪出片配Insta360,就像上班族要用電腦一樣普遍”。

▲ 雪場上隨處可見Insta360的身影。圖 / @比利白
全景相機也讓滑雪拍照變得更安全。在滑雪場拍照,一幕經典畫面是人從一片雪牆裡衝出來。滑出雪牆是有技巧的,需要坡度足夠大,速度足夠快才行。也就是說,如果找別人拍從雪牆中衝出的畫面,是很危險的。攝像人要在下坡處架著鏡頭等待,但雪牆本身又會製造出一片視野盲區,對於攝像來說,很難判斷滑雪者衝出的具體瞬間。徐小胖就曾看見過,有人為了拍照,衝出雪牆後直接把下坡的攝影師撞飛,“速度又快,是很危險的”。徐小胖自己也拍過雪牆的畫面,舉著Insta360,不用求人,“想怎麼衝怎麼衝”。
徐小胖經常翻看全景相機拍的影片,畫面是360度,每次都能看很久。有一次,他在滑雪時遇到了一個摔進野雪裡的小孩,他直接把Insta360往地裡一插,脫下雪板去救小孩。回到家後,徐小胖看素材時,不出意外的從全景相機裡看到了救人的全過程。這樣難得的記錄,對徐小胖來說,十分珍貴。
滑雪旅行博主比利白已經接觸滑雪十多年了,他從上大學時就開始滑雪,對於他來說,“滑雪好像天然就會讓人上癮”。畢業後,他進了一家旅遊公司,但滑雪也沒有停下,只要有空,就會飛到各個景色好的地方滑雪。
工作之餘,他會隨手把滑雪的經歷分享在社交平臺上。粉絲積累到一定量後,比利白索性辭職做了全職博主,產出內容也從圖文慢慢轉向了影片。他每次滑雪都要拍攝積累大量素材,除了攝像跟拍,自己還會舉著自拍杆記錄,這對他來說,一直是一個痛點,自拍的角度有限,而且自拍杆也很影響觀感。
2016年時,比利白在朋友的推薦下買了Insta360 Nano,還需要插在手機上使用,畫面瞬間變大了,素材也變多了——彷彿開啟新世界的大門。等到2019年,Insta360 X一代上市後,比利白又果斷入手,這一次他原本的問題都解決了,自拍杆能隱藏,“很神奇,而且畫面更乾淨了”。

▲ Insta360可以透過演算法隱藏自拍杆,從而得到更絲滑的拍攝體驗。圖 / @比利白
此後,幾乎每次滑雪,他都會自己舉著全景相機記錄。他的硬盤裡存著一段在日本滑野雪的素材,每次比利白剪影片時,都會翻開重新看一遍:影片拍得順暢,天也藍,山間的景色也好看。翻到不同的畫面,全景相機會記錄不同維度下的全部景色,相當於提供了比普通相機多了幾倍的素材量。“剪輯的玩法也變得多了”。
趙婉瑩滑雪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湊不出長假,她就從深圳坐大巴到廣州滑雪。生活似乎達到了某種平衡,工作無法帶來的成就感,她從滑雪時獲取。可後來,隨著自己技術的提高,室內雪道漸漸無法滿足需求,再加上雪場裡遊客變得越來越多,“根本滑不下去,都是人”。平衡似乎又被打破了,趙婉瑩一面不住地思考:真的要一輩子都打一份虛無的工嗎?
去年上半年,踩著雪季的尾巴,趙婉瑩辭掉了工作,直接飛到新疆滑了一個月雪。她的裝置也在不斷升級,不止用Insta360記錄,有時還會和朋友一起用上無人機拍攝。對於職場人來說,GAP(不連續工作)是一個敏感話題,有時趙婉瑩也會擔心未來找工作,以後的職業路徑她也沒想好。
可是翻看APP裡的影片,影片裡的狀態肉眼可見地好,“很有生命力”——於是,以後的事以後再想,先開心地滑著吧。
(文中涉及人物均為化名)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標星,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還請點選星標
“每日人物”,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我們期待與你的每一次見面。


每人互動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