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生活過的人注意!回國前千萬別忘這件事

有沒有過這種感覺:以為自己從日本離開後,一切都可以畫個句號了,房子退租了,行李打包回去了,手機合約也解除了,就連垃圾分類規則都終於不用再記了。
但是,有一件事情卻像暗藏的小刺,你以為不痛不癢,卻可能在未來某一天突然扎你一下。沒錯,我說的就是日本的住民稅。
前幾天,日本總務省釋出了個訊息,說要全面調查那些離開日本卻沒交清住民稅的外國人。當時我看到訊息後,心裡突然一緊,因為這事兒雖然不起眼,但卻真實得嚇人。
我也見過有些人,在離開日本的時候,把手機合約、租房退還、快遞地址一一處理好,卻獨獨忘了問一句:“我還有沒有什麼沒交清的?”直到多年後想再赴日簽證、求職、甚至探親,才突然被告知“記錄異常”,一頭霧水之下,才發現原來問題出在那張被遺漏的住民稅賬單上。那一瞬間,他們才意識到,離境不代表離責,規則沒有因為你走遠而作廢。
問題的核心其實很簡單:日本的住民稅是每年6月才發通知單,讓你去繳納上一年產生的稅款。可很多外國人偏偏在3、4月份畢業或者換工作,然後就匆匆回國了。你想,這個時間點不尷不尬的,誰還會特意跑回日本去繳稅呢?
有人可能會想,這不是制度的問題嗎?為什麼不能像所得稅那樣,每個月直接從工資里扣除,這樣一走人就清清爽爽了。但偏偏日本人喜歡事後結算,拖到第二年才算清賬,造成了這種離境人員的“盲區”。
再說一個更讓人扎心的細節:其實不少人壓根就不知道住民稅是什麼,甚至以為這是一筆可有可無的小錢。事實呢?住民稅用來維護當地的公共設施,比如垃圾處理、街道清掃和社群服務,這都是你曾經享受過的。但當我們離開時,常常預設這些責任和義務就自動解除了。
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反映出我們的一種慣性思維——離開了,就意味著和過去徹底斷裂。但現實並非如此。尤其在信用體系和資訊系統越來越完善的時代裡,你的每一筆欠費、未結的責任,都可能變成未來絆倒你的坑。
這並不是嚇唬誰,日本政府已經明確表示會強化監管。從之前東京關稅查出3億日元消費稅漏繳來看,這次針對住民稅的欠繳調查估計也不會只是說說而已。
有日本網友甚至提出,乾脆從外國人申請退還的厚生年金(大概3年工作退回36萬日元左右)裡直接扣除未繳的住民稅,避免跑單。但你我都清楚,要讓這種做法真正實施起來並不簡單,法律流程走下來,得不少時間。
那麼離開日本的人,尤其是還打算再回來的人,現在該怎麼做呢?我個人的建議是,走之前直接去市役所或者找公司HR問清楚,申請一次性繳清。如果錢太多不方便一次交清,就填寫個“納稅管理人”的表格,指定一位在日本的朋友幫你處理。
講到這裡,問題其實變得很明朗:對制度和規則的尊重,不僅僅是面子問題,而是對自己未來的負責。很多事情,不是離開了就結束了。相反,它會在你下一次歸來時,以更復雜、更昂貴的方式讓你重新面對。
你離開日本的那一天,是不是也和大多數人一樣,把注意力放在行李重量、機場交通和離別感傷上?可有沒有想過,那些沒處理完的小事,有可能在多年後的某個節點突然反咬一口?
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是怎麼處理住民稅的?
有沒有身邊的朋友踩過坑?你的一次提醒,或許能幫別人躲開一次不必要的麻煩。評論區見!
作者:房町君
編輯:派大星
稽核:大   蛇
點個“贊”+在看你最好看
end
瞭解日本房產,請上方掃碼
或搜尋祥子的微訊號:ribenbudongchan
點個“贊”+在看你最好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