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孩子,三百分就能上清華北大?

出生在北京,是否已經站在了全國教育資源的頂端?
一個流傳多年的調侃是這樣的:北京孩子高考只用三四百分就能上清華北大。北京學生們痛恨這句話,心裡有苦但說不出。
社會學者姜以琳對北京5所重點高中的28名學生進行長達7年的跟蹤調查。在北京的校園裡,學生之間有涇渭分明的等級:學神、學霸、學渣、學弱。學神接受膜拜,學霸奮力學習,學渣要假裝自己成績不好只是因為不努力,否則就會淪為學弱。
精英學生們的生活,並不輕鬆。
奧賽只用考一天
但高考要考兩天
如果一天就能搞定
那還是一天吧
層級結構的頂端是學神,也就是那些不太用功就能得高分的人。學神是很稀少的,也並非平均分佈在各個學校、年級和學部。不論哪所學校,同一年級的高考生或出國生中,學神的數量往往都超不過五個,有時甚至一個都沒有。
高地中學的凱風便是一位典型的學神,他身高中等,說話語氣溫和。凱風顯然成績優異,也是為數不多被老師選去參加高中奧賽的學生之一。凱風起初並不願意,認為花費精力準備競賽並不值得。然而,在其他競賽生已經準備了一年後,他在高二時改變了主意
“我意識到奧賽只用考一天,但高考要考兩天。如果一天就能搞定,那還是一天吧。”換句話說,他選擇了競賽這一路徑,是為了節省精力。僅僅備賽一年,凱風便取得了奧賽頂尖成績, 並在高三開學後不久獲得了保送北京大學的資格。
其他學生在教室裡學習時,凱風則在玩魔方或光是為了消遣而解超出考試範圍的數學題。接受採訪時,凱風承認自己十二點左右上床前會看“兩三集動畫”或玩“一會兒”網路遊戲。他還經常與同學們討論動畫劇情和遊戲進度。
第二類是“學霸”,意為“學習狂人”。學霸是指“學習非常努力且考試分數高”的學生。學霸比學神更常見,但仍只佔學生中的一小部分。他們通常能獲得與學神相媲美的考試分數,但無法做到輕鬆自如,因此被排除在頂層群體之外。
第三類學生被稱為“學渣”,字面意思是“學習渣滓”。學渣是指“不用功學習且考試分數不高的學生”。由於高、低分的劃分標準是平均分,一所學校中有相當大比例的學生會被視為地位比較低。為了將這些學生進行區分,學渣特指一個較為鬆弛的群體。
重點在於,學渣要展現出輕鬆的姿態,才不致被分入最底層。羅伯特便是首都中學國際部的一名學渣,他個子高,皮膚黝黑,是個英俊迷人的男孩。由於考試分數低於平均分,羅伯特在學校地位不高。然而,與那些課後和週末接受輔導的同學相比,羅伯特輕鬆自在。他因不努力而位於學渣之列,避免跌入層級結構的最底層——“學弱”。
在中國的頂級高中裡,“學弱”身處絕對底層。學弱是那些 “學習非常努力但考試成績依然不理想”的學生。國內部的學弱和學渣往往會考入北京以外省市的名校。很多學生自稱學渣,但很少有人甘願以學弱自居。
她指著牆報大喊一聲:
“快去膜學神!”
高考前一個月的某個午後,驕陽似火,我、麗麗、婉茹和梅從麥當勞吃完午餐回到首都中學—是時候回教室繼續學習了。大約15米外的拐角處,一排淺粉色的牆報引起了她們的注意。閒談頓時終止,女孩們的笑容立刻轉變為認真凝視。
婉茹指著牆報大喊一聲:“快去膜學神!”我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她們就已經衝了過去,麗麗拽著我的胳膊讓我跟上。
她們在粉色牆報前停住,探著頭仔細閱讀。海報上以大號黑體字列出了上一次模考成績優秀的學生的姓名及分數。她們一起靜靜地欣賞了片刻,陷入沉默。一兩分鐘後,婉茹和梅慢慢低下頭,彼此沒有對視,靜靜轉身走向教室。
麗麗留了下來,緊抿著嘴唇仔細研究牆報,語速極慢地告訴我:“這些孩子是我們下面一屆的。高二參加我們的模擬考。”她深吸了一口氣,指向牆報頂部列出的某位男生。他的分數約為650分,沒有麗麗高,但麗麗看起來有些沮喪。她由衷佩服地長嘆一口氣,說:“這孩子真厲害。我高二的時候可差遠了。”麗麗搖了搖頭,笑容微不可察。她輕聲總結說:“他是真正的學神。”
學神是同學之間日常聊天的話題中心,僅憑姓名與考試分數就能強烈影響學生的集體情緒。
麗麗的反應尤為有趣。她是一名學霸,在學校地位很高,後來在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試中獲得了 30分的加分。麗麗本不必在意這名男生考得如何,畢竟她也不認識對方,兩人也不是直接競爭關係,因為他們不在一個年級。再者,這名男生也不能保證到了高三依舊成績優異。但麗麗本能地認識到他有可能比自己成績更好,於是認定他為學神。儘管她表達出被超越的感受(嘆息,搖頭,微笑),但同時也表達了更強烈的欽佩之情。
麗麗的行為和感情是學生們對高分者的典型反應。用明佳的話說,考試成績就像金錢一樣:分數越高,得到的尊重就越多。“尊重”這個詞尚不足以體現高分學生的至高地位。同學們對該群體的強烈尊重帶有類似對明星的崇拜之情,而成績頂尖者獲得的特殊待遇更適合用學生們常說的“膜拜”或“膜”來形容。
他在學校裡看著不學習
但暗地裡相當努力
學渣們好似一群天鵝。在學校,他們表面上優雅自如,實則在水下拼命撲動。
學渣們通常將“天鵝策略”當作維護在校地位的必要手段。他們並不試圖爭取最高地位,主要關心的是不當學弱。這個過程需小心謹慎,要持續不斷地表現出與學弱不同的關鍵特質——輕鬆。
以家齊為例,他是首都中學一名身材健壯的男生,留著寸頭,戴黑框眼鏡。高二末以來,家齊頻繁逃晚自習。即使是考試壓力最大的時候,他也不會週末來學校,而同學們往往自願在學校待到很晚。高三時,我經常看到家 齊在教室裡看汽車雜誌,而其他同學正奮筆疾書。
他做出的解釋是:“既然無論學不學,都幹不過(考不過)那些成績好的,我乾脆就不學了。”
家齊儘管在學校裡看著不學習,但暗地裡相當努力。他拜託我帶他練英語,我還好幾次和他一起在空教室裡看英語作文(屬於高考內容)。他的母親徐太太還告訴我,家齊週末會在家裡學習,後來我也親眼看到了。
我注意到他書桌上有一本開啟的教材,表明在我們見面之前他正在學習。三分鐘後我們轉完了整間公寓,家齊說他要去學習了。我在客廳的角落裡做筆記,家齊則坐在書桌前,臥室的門敞開著。我整整待了五個小時,其間家齊只離開房間兩次,總共不到五分鐘:一次去洗手間,另一次去廚房倒水喝。他整個下午都坐在書桌前,沒有移動,沒有吃東西,也不曾與任何人交談
家齊和其他學渣往往在學校的公共空間裡表現得輕鬆自如,一個人時又花大量時間精力學習。這些偷偷努力的舉動表明,他們試圖維持學渣的身份,小心避免落入學弱的境地。
但是,他們終歸只是假裝而已,不是真的不在意成績 和基於考試的競爭。他們泰然自若的態度是一種偽裝,是為了隱藏真正的意圖。學渣們維持著無憂無慮的形象, 同時維持著學校的地位體系。而在這個他們拼命划水保持漂浮的體系中,最底層的人已被淹沒。
(文中學校、學生名稱均為化名)
《學神:走向全球競爭的中國年青精英》
姜以琳著
中信出版集團2024年6月
文字與圖片已獲中信出版集團授權
責編 Leticia
製圖 Leticia
版式設計 新月

相關文章